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 二、其他研究群体(7)

本章节来自于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 http://www.lishu123.com/75/75400/
    1939年以前,帝国邮政部参与制订了诸如语音编译码和雷达装置开发等一系列涉及战争事务的计划方案。(妙手狂医)随着军备研究的扩充膨胀,奥尼佐格想要提升他的政治形象,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努力成果就是1937年1月1日建立的帝国邮政部研究会(reihpstresearhinstitute)。(凤盗天下:神偷五小姐)在很短的时间里,这里的工作人员就增加至百余人。(执卡者)54在柏林小马赫诺(kleinahn的哈克堡(hakeburg),研究会为几名科学家提供了住宅,他们的责任是为邮政部管辖权限内的所有科学技术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除此之外,还打算在小马赫诺建立大规模综合研究联合体。(苗疆道事)邮政部雄心勃勃的计划,引起了时任柏林建筑事务监察长的阿尔贝特-施佩尔(albertspeer)的极度不满,对于奥尼佐格这种再三运用欺骗手段谋取资格和在影响力方面的获取利益之举,施佩尔很是不以为然。(黑客

    有了研究会的新建筑,“见习物理学家”威廉-奥尼佐格试图将他心中所想象的一个科学技术智囊团变为现实,他的兴趣点在于广播通信应用研究及其军事用途。(网游之重生法神

    作为一名年轻科学家兼企业家的曼弗雷德-冯-阿登,同时也是帝国邮政部的合伙人。1926年,仅就读4个学期后,冯-阿登便中断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学业,在柏林利希特费尔德(lihterfelde)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电子物理学研究实验室,为冯-阿登和邮政部之间日后在广播通信研究方面的紧密合作奠定了基础。1934年,邮政部为冯-阿登在位于柏林滕普尔霍夫(tepelhf)的政府机关中心区建立了实验室,从1938年初开始,冯-阿登成功地与邮政部签订了一揽子的研究契约。按合同的规定,他的研究机构获得了执行帝国邮政部研究任务中大部分项目的资格。

    1939年8月,冯-阿登在《全体德意志人报》(deutsheallgeeiung)上阅读到了前面提及的西格弗里德-弗吕格那篇关于核裂变重要意义的文章,为了寻求在核子能量项目研究方面的日后盟友,他冒冒失失地径直闯进了奥托-哈恩的“领地”,但结果却是遭到了这些既定研究群体“业内人士”的拒绝。于是乎,自学成才的曼弗雷德-冯-阿登在1939年12月转而向威廉-奥尼佐格寻求支持,他对帝国部长搁下指出:“具有无可估量重要性的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的发现,同样也存在铀炸弹的潜在可能性和危险性。”此外,冯-阿登还在预言中强调了德国“对于更深入的核研究所必需具备的有效原子转化设备装置的缺位所造成的逻辑结果”。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德]赖纳·卡尔施的小说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最新章节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全文阅读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5200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德]赖纳·卡尔施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