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 一、“铀俱乐部”(2)

本章节来自于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 http://www.lishu123.com/75/75400/
    欢迎来看书,我们竭力为您推荐精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我们的努力更新在于您的热情参与 】

    迈特纳和弗里施利用玻尔的“液滴模型”来对铀核裂变可以如何发生进行了解释。(实习天神)一个作为“液滴”的铀核具有很小的稳定性,因此,它完全可能在吸收俘获一个中子时“一分为二”,并且同时释放出能量和粒子。(末世仙府

    “原子核裂变”之谜就这样被揭开了。(强悍老公你够狠)迈特纳和弗里施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被击碎铀核的两部分,理论上要比分裂前的原子轻一些。原来的质量消失并立即变成清晰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被转化为能量,而这个转化值是相当可观的,如此单个原子可以释放出的能量大约为2亿电子伏。(鉴宝风云)因此,在原子核裂变过程中蕴藏着一个巨大的能量数值。

    1939年1月6日,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将其系列实验结果公布发表,他们的发现立刻在世界物理学界引起了轰动,消息随即便如春风吹拂下迅速蔓延的野火般四处传播,这个新类型的核反应最令人着魔之处在于巨大的能量释放。(网游之重生法神)但是,对于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中子被释放这样的重要问题,哈恩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傲世九重天) ̄ ̄

    对核裂变发现前景充满期望和憧憬的同时,同样每天与核物理学家们形影相随的,或许还有恐惧和担忧,他们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否将会在世界上引发一场“雪崩效应”。不管怎么说,通过各自**的探索和研究,少数物理学家已经证实在核裂变过程中有额外中子产生的假设。因此,一个“链式反应”的形成是可能存在的。

    1939年4月22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巴黎(paris)物理学家让-弗里德里克-约里奥-居里(jeanfrederijlit-urie)6的一篇文章,对核裂变现象提出进一步证实。约里奥-居里的文章引发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效应,接踵而至的便是科学界的热烈讨论和官方的迅速反应,一些物理学家通过各自途径向他们的主管上级发出呼吁,提请对核裂变在科学研究和军事应用领域的潜在价值予以注意。这场科学讨论最终被一位年轻物理学家提上了公共日程,他就是刚刚从耶拿大学(jenauy)来到哥廷根大学(gettingenuy)的威廉-汉勒(lhelhanle)。在一次科学研讨会上,他发表了关于核裂变问题的演讲:“不久之前,我像往常一样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在那里,我拿到了一篇题为《在一个慢中子所引起的铀核裂过程的几个快中子发射》的论文,是约里奥、哈尔班(halban)和科瓦尔斯基(krski)三人合写的。我迅速得出结论:一直以来为核物理学家所梦寐以求的核能量应用的可能性,现在出现了。”7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德]赖纳·卡尔施的小说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最新章节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全文阅读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5200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德]赖纳·卡尔施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