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 三、“憧憬与惶惑并存”的时光(1940~1941..

本章节来自于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 http://www.lishu123.com/75/75400/
    /书籍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书籍是人类的最好朋友,阅读让您开阔眼界,开拓思维,精彩的图书可以启迪智慧,让成为您的好朋友吧!/

    三、“憧憬与惶惑并存”的时光(1940~1941年)

    1940~1941年是第三帝国座拥欧洲霸主的岁月,这个时段的“铀项目”研究也沉浸在奋发繁荣、充满憧憬的氛围中,一支群英荟萃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投入工作,在相关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生之抽奖空间)(宅游记)但是也存在另一面,如同部分富有远见的将军对进攻苏联的后果心存忧虑一样,某些理性科学家也对核裂变的军事应用前途流露出不安,积极表象所掩盖的是时隐时现的疑问。(英灵君王)因此,这又是一段“憧憬与惶惑并存”的时光。(逆世裁决

    1豪华阵容中的“主流”与“非主流”

    《希特勒的“原子弹”》中所列涉及“铀项目”研究的科学家人数众多,其中相当部分成员乃当时德意志物理、化学研究领域第一层级学科带头人,在这个或闻名欧美、或享誉全德的科学家群体中,除了奥托-哈恩外,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维尔纳-海森伯格。(齐鲁书网

    海森伯格是“哥本哈根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因创建量子力学第一种有效形式“矩阵力学”和提出“测不准原理”而荣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强战兵)他早年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阿诺德-索末菲,20世纪20年代前期先在哥廷根大学跟随马克斯-玻恩工作,后又来到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在尼尔斯-玻尔指导下从事研究,1927年成为莱比锡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是当时德国最年轻的全职教授之一。

    海森伯格原本是1939年9月16日“柏林会议”的受邀人员,但由于某些实验物理学家(主要是博特和霍夫曼)的反对,再加上军方主持者迪布纳也认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没有什么理由应当名列其中”,于是他的名字被拿掉了。上述事例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之间的“门户之见”。然而,“铀项目”研究工作怎么能避开理论问题呢?无论建反应堆还是造“炸弹”,海森伯格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他不仅在第二次会议上被邀请加入了“铀俱乐部”,而且后来还以“相当于代理所长”的身份主持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事务,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和“铀项目”首席科学家,堪与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美国“曼哈顿计划”中的地位相比。

    作为可列入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名人堂”的维尔纳-海森伯格,战后(甚至身后)所获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两个极端。一些批评者不遗余力地指摘他在德国秘密研制核武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些拥戴者则始终坚定不移地为之声誉顽强辩护,称其“恪守科学家道德底线”。对此,美国科学史专家、纽约协和学院教授马克-沃克倒是言简意赅,他认为海森伯格战后所遭遇的一切都“源于二战期间他与纳粹那一段灰色历史”。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德]赖纳·卡尔施的小说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最新章节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全文阅读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5200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德]赖纳·卡尔施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