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的父亲到客厅拿起话筒,还没喂,就听到杜建在电话里说:“爸,中午我带小锋回去吃饭,你们等等我。”
“哎呀,太好了,你哥和你嫂子也在。你们赶紧打车过来吧,我让你妈再给你们加俩菜。”
他放下电话,就对杜建母亲高喊:“老婆子,快,放下碗,建建一会儿回来吃饭,你去再炒俩菜。”
“建建要回来?那他是一个人回来,还是带着采儿?”
“他带小锋一起回来。”
“哦。”杜建母亲一听小锋也要来,就不高兴了。她胡乱扒拉俩菜就端上桌了,对着杜强说:“你说这建建真是的,来就来吧,还带着采儿的孩子,真是的。我就不能见到那个孩子,他怎么能和我的孙子孙女相比呢。”
“妈,这就是您的不对了。建建既然和采儿走到了一起,你就该一视同仁,把采儿的孩子也当做自己的孙子看待,这样,生活才会和谐美满。孩子嘛,又没啥过错,您干吗有这心结呢。”
“哎,他不但不是我的亲孙子,而且还特淘气,根本就不能和我的金锁银锁相比。”
“就是。咱妈呀,这是立场坚定,阶级分明。知道什么是血脉相连,还知道什么是骨肉相连,更知道什么叫打着骨头连着筋。”英子伶牙俐齿。
“去一边,你是不是唯恐天下不乱是不是?”杜强呵斥她。
不一会,门铃响了。杜强去开门。
“哥,你们也过来了。”
“嗯。
“妈,我来了,哟,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咱家都全了?小锋,过来,坐这儿。来,坐叔叔这边。”杜建招呼小锋。
“哎,我说杜建,你可要弄清楚,他们才是你的亲侄子亲侄女,你是他们的亲叔叔,你可不要弄颠倒了。”英子挖苦道。
“嫂子,你放心,我颠倒不了。过来,金锁银锁,我告诉你们,这是你们的哥哥,快叫哥哥。”
“他是你生的孩子吗?可你还没结婚就生孩子了?嘻嘻,我们老师说,只有结过婚的人才可以生孩子,你老实说,他到底从哪里来的?”
“呵呵”杜建被金锁孩童般的问话逗笑了。
他挠挠头,不知该这样给天真的孩子解释。不解释把,他们不和小锋玩,解释吧,他不知道该咋如何说起。
他这个大编辑被一个孩子给问住了。
“诶呀,这有啥好难得。过来,我告诉你们,这是你杜建叔叔找的阿姨的孩子。”英子自以为自己的解释很合理。
“阿姨不是还没和我叔叔结婚,怎么就有孩子了?刚才,不是还说叔叔结婚,我们可以坐席了么。”银锁反应很快。
“那,那是……”英子结舌了。
全家人都愣在了那儿,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说。
只有杜强走过来,拉住金锁和银锁说:“我告诉你们,这是你杜建叔叔的孩子。和你们一样,叫你们的爷爷和奶奶为爷爷、奶奶。你杜建叔叔的孩子的妈妈出国了,不回来了,所以,你杜建叔叔只有再给这个孩子找一个妈妈来爱他。你们和他是一样的,都是爷爷奶奶的孙子孙女,你们要尊重他,他比你们大,你们要喊他哥哥。听见没有。”
“听见了。走吧,小锋哥哥,咱们去屋里玩吧。”金锁银锁齐声回答。金锁还拉着小锋的手,让他跟他们一起玩。
“你们先去屋里玩吧,等一会儿小锋吃过饭了给你们玩。”杜建很温和,他很感谢哥哥的这个解释,让他心里释怀。
“你可真会编。这真的假不了,嫁的真不了。”英子撇撇嘴。
“什么真的假的?都是真的。我告诉你,杜建和采儿马上就要结婚了,你少在这儿嚼舌头,要是让我听到什么不好的话,别怪我给你翻脸。”杜强指着英子说。
“哼,就会杜撰故事。”英子不服气,气哼哼地进屋了。
“建建,你坐下,来,咱哥俩喝几杯。爸,这杜建回来了,您也坐下喝点?”
“好好好。强强啊,还是你通情达理,刚才,你这么一说吧,我这心里很舒畅很踏实。老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这过日子就是图的心气儿顺。你看,采儿把跟咱建建都这么长时间了,采儿人又不错,对你妈和我都很好,那咱还图个啥?来,小锋,爷爷给你夹个丸子。吃吧,乖,别呛着,慢慢吃。老婆子,给小锋晾碗汤。”
“嗯,我给他和建建搅个面疙瘩汤吧,再打俩鸡蛋,喝着热乎。”
“来,爸,端起来,咱爷仨碰个?”杜强端着酒杯说。
“好!我和你妈有了你们,心里也知足了。这杜建就要成家了,你们兄弟俩要精诚团结,一条心,不要让外人看咱家的笑话。”
“爸,您多心了,咱家有啥笑话可看,不就是建建找了个二婚,那有啥,现在这社会都开放成啥了?你还老思想,这人不管是头婚还是二婚,只要人好,对你和我妈孝顺,他们俩能过到一起不就得了呗,咱还图个啥?”
“我说的也是。可你妈这脑子转不过弯。”
“我妈你放心,时间长了,她慢慢就会想开的,谁不盼望自己的孩子好?如果,采儿进了咱家的门,又给咱生个大胖小子,我妈还能不乐乎?”
“就是就是,哎呀,你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强强呀,就是会说话,来,干了。”杜建父亲一听到大胖小子,嘴上就乐开了花。
“叔叔,我不吃了,我要去玩。”小锋说完,就跑屋里去了。
“建建,我问你,你准备什么时候办事?房子我看不用愁,你那套整整就可以,采儿不是也有套房子吗?你们房子不缺,我看,租赁一套,你们住一套,这个你们回去自己商量把,需要我帮忙的,吱一声。”
“这个我还没和采儿商量,她最近刚被提拔,工作上的事千头万绪,等她都理顺了,心情好了,我再和她说。”
“嗯,行,也不急,慢慢准备着把。”
他们正在商讨事情,就听屋里传来孩子的哭声。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