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文听了爹的话,自己有想了两天,对外放出口风,鸡、猪、羊养的人家少了,收不上活物,煮不出肉来,慢慢减少出货,由原来送货百十家,到能给现钱的四十家样子。(
最强杀手系统)雇的仨人,也辞退了。一时热热闹闹、火苗窜天的景象,小了很多。
外面人议论,刘学林家大孩,放着好好买卖,不好好干,成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刘时文听了,自然不放在心上。
闲暇无事,看看孩子,男孩女孩,都学拳脚,累了,咦咿呀呀背《千字文》、《弟子规》啥的,不让闲着;二弟家孩子看见,也都挤过来,当大伯的,总不能推出去吧。院里小孩身影,一时多了,叽叽喳喳,总有热闹。
刘时武烦恼是干点啥?既然爹要“内敛”,肯定不是让孩子们去经商这些抛头露面的事情,地的事,只要不是买地,也不在爹考虑的意思内。(
西游之妖龙传)
那自己干啥?吃喝自己这辈子,估计就不发愁,也可以不考虑,那看书?像四老舅爷,在家做学问,也没意思,爹当然不会鼓励。看爹对刘时朋他们安排,也不是一味去学堂为目的。
刘时武几天都在苦恼。
这天吃了午饭,原朵朵、马花花他们都去前边,安排做鞋活儿。刘时习躺床上午睡,晚上忙碌,中午这觉,自然要睡久些,不是农忙,一般要一个半到两个时辰。
今儿个躺下去,床上有针一样,总是不舒服,翻过来,侧过去,总是不入睡。拿书翻翻,也睡不着。恰巧蔺伽茹进来,拿了啥要走。
刘时武问,是来给原朵朵取骑马带。
哦,是婆子每月来血了。刘时武就让她送去再来,他有事,蔺伽茹答应了。(
绝对冰点)
转眼蔺伽茹轻轻巧巧地进来,揉着汉子两手,“他爹,有啥事情悄悄叫俺来哩?”
“你进来,俺睡不着,你给按按。”
蔺伽茹红了脸,“俺道啥事体,巴巴地叫俺来,给人取笑哩!”
“啥事别人会取笑?”刘时武板着面孔。
“做贼心虚哩!”
“谁是贼?这屋里有贼?”
“哪会有贼!俺孩子爹好身手哩!”
“你拐着弯儿说俺是贼?”
“这可是你自己说话哩。(
梨树文学)俺没说这话哩。”
斗口功夫,婆子把自己洗刷香喷喷地,俯身进来,俩****碰着孩子爹额头,孩子爹仰头接住,咂咂有声,活像吃奶的孩儿,把上面的****主人,咂摸得面红耳赤、心慌肉跳,下面随着发胀,赶紧捉住硬硬地硌着自己小腹的物事,抹到渗水的缝隙里,长长地****,舒展地伸着懒腰,股股春意,荡漾在骨头缝里。
“哎呦,俺的不能见它,但凡进去,俺的身子就化了。”
“那你这不是好好的?”孩子爹捏捏柔若无骨的奶儿,顺着细腻滑下,扣住圆圆的屁股蛋蛋,“这儿不是还是肉肉的?”
“俺是心里和你一块化了,不是俺人去化。人要是糖水似一样化了,孩子爹去哪用俺哩?”
“那你不是聊斋里的……”
“孩他爹,别说这书了,俺嫌它里面鬼气太浓。(
佣兵的战争)俺要活着和你亲亲爱爱哩,咋着也得和你好他个千千万万回,不枉做你婆子哩。”
刘时武听了,看着如花嬉笑的脸蛋儿,一朵桃花在眼前盘旋,“听你说,《聊斋》,俺以后再也不看哩。”
专心看着眼前桃花,旋旋舞蹈……
可是回来干点啥正儿八经事,刘时武还是作难。
河北高翔展来了。
听了棣棣学话,出乎刘学林意料,急忙拉着棣棣手从地里回来。老友相见,分外亲热。领着进了大门,牵进牲口,交代新新婆子和新新新婆子备饭,两个把兄弟述说两年多不见情形。
刘学林爹进门,高翔展执子侄礼,对勤快的老汉,极尽夸奖,听书人话,老汉笑的眉毛直抖,连连谦虚。(
虫族帝国)
高翔展亲眼看见把老弟家业殷实,人丁兴旺,佩服不已。
饭罢闲聊,刘学林问把兄两年做何事?高翔展显得惆怅,“心闲手懒,凡事不在心上。或者观书法帖,以其可逐字放置也;或者心手俱懒,则坐睡,以其不强役于神也;或者心不甚定,看长篇文字,或经注,或史传,或古人文集,度过风雨之际及寒夜也;或者心手俱闲,啥也不想,以宁吾神。家里几亩地,养活我和老娘,足矣!”
刘学林也十分羡慕把兄日子,“像我这,天天劳劳碌碌,没有个闲暇时候,操心上下寻找吃食,真是白活了!”
“静对田地寻真趣,闲观云物会天机,这是我这看淡了人的等死窝囊的岁月情景,空有这副臭皮囊!老弟,千万不要受愚兄影响。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高翔展看老弟满脸迷惘,知道他肚里墨水有限,不懂《菜根谭》文义,就哈哈一笑,“老弟,你别自轻。”
掉头问刘时文他们,“你们能听懂吗?”
见他们也摇头,高翔展就不再掉文,改用大白话。
“人活着,是分等哩。第一等人,要别人伺候,他有田地、权势、家产之类,足够自己、家人用度。这就是孟子说的‘劳心者治人’,他动动嘴,就可以了,这样人,世上少。第二种人,就是像老弟你了,自己有田产,但是得自己经营、出力,弄不好,会失去,心里患得患失是不?”
刘学林他们都答应,“对哩!”
“第三种人,有手艺,能干,人口少,靠给别人干,养活全家,像长工他们。这样人,怕出意外,像家人得病、死人、天灾不常有的事情,一旦摊上,家里一时撑不住,就败了。这样人多些。第四种,就是懒吃懒喝,随意活的人哩。他们也不少。”
高翔展看看他们表情,知道自己话有回声了,就不再说。
刘时文他们,前两天,刚听爹说了自己见闻、打算,现在又听了高大伯书人话,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明白,又有些模糊。
刘时武见高大伯啜好茶水,把玩杯子,就问,“第一种人,下场如何呢?大伯请细说说?”
“这不明摆着:大清,不结束了?你们村里有败家子没有?败家子,不是败自己的,他是败了祖上传下的。既然败了,你说他这种第一种人,还有没有了?”高翔展觉得自己说话太急,又放缓语气,看着把弟家孩子、孙子尽管不是个个器宇轩昂,也是中等之姿,耐心说道,“书能见道入世不求名,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中庸》讲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白天和你爹说话,
一直感叹乱世,所以更要家人和气,齐心渡河……”
高翔展在村里住了两天,又和把弟骑骡子结伴游览了黄河,看着黄河浊水横流,感慨时世亦然,不由泪落。
第四天,刘学林送出村五里到西陶口,就由刘时朋和二房伴着,顺道去焦作山上。
一则替爹送客,二则上山看爹的把兄弟们,三则练练枪法,四则看能不能做点啥营生。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