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搅乱三国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只想当个丞相

本章节来自于 搅乱三国 http://www.lishu123.com/71/71670/

    下一刻  禁军队伍裂开一条口子  一个脖颈上套了根铁链子  手铐脚镣紧锁其身的人影出现在了大殿的门口

    "我沒有罪  你们凭什么抓我......曹智你这个奸贼  有本事出來当面对质  你眼里还有沒有王法......"

    一路在被押解上殿途中咆哮的自是历來狂妄的孔融  大殿内的很多文武官员也都听清了孔融的声音

    披甲带锁的孔融也是在一看清來到了大殿之上时  不由分说的一甩押解的兵卫  就要疾步上殿來分辩

    孔融的到來已是在群臣中引起莫大的反响  待到孔融急步奔入殿内时  很多人更是因为看清他身上的血迹和伤痕  而进一步群情激愤

    "皇上明鉴啊! 孔少府为人是传统相悖  口无遮拦了些  但绝不会欲图不轨的……"

    "这是有人蓄意加害  皇上你要给孔少府做主啊!......"

    大殿之上刚才因为禁军兵威的压迫  此时因为孔融的上殿一扫而光  众人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申冤和申诉  把要满腹冤情的孔融倒是挤在了一边  一时不忍拂了众人好意的孔融  倒是一时半会儿怎么也插不上话

    但此时众人的目标选择  倒是有了明显的针对性    那就是找皇帝出來主持公道

    献帝是被人想起來了  但畏缩在龙椅上的刘协还是希望众人不要想起他的好

    刘协看看底下哭成一片  骂成一团  申诉成一殿的群臣  再转向另一边等候着的李儒等人  以及带着禁军依然入宫的夏侯惇、夏侯渊等曹氏嫡系将领  心中苦笑着  慢慢从龙榻旁拿起一份早已备下的圣旨  像征性的递给李儒道:"众爱卿不得暄哗  朕自有圣裁!"

    "臣死谏  崔琰  崔尚书一心为民  与此桩通敌案实属无关  还望皇上明查!"

    在李儒正准备照本喧读时  自知自己那点事已难逃曹智法眼的毛蚧突然越众而出  跪倒在刘协身前  为和孔融同來的另一名不那么引人注目和公愤的囚徒开释清命道

    毛蚧不顾身份为其开脱的是一名身高八尺  有着一副美鬃的一个中年男子

    此名和孔融一同被押上殿來的囚犯正是崔琰  字季珪  清河东武城人  一年半前  曹智在出征荆州时  他还是袁绍帐下的一名谋臣  但在诸多政见上袁绍不听他的建议  崔琰在袁绍集团审配、沮授等谋士林立  相互争斗中也不能脱颖而出  一展才学  甚至处于被排挤到了可有可无的境地  故而在曹智出征赤壁时  愤然投效到了许都

    崔琰在加入许都汉朝廷后  就受到了荀彧等人的礼遇  和毛玠更是一见如故  相交甚深  崔琰虽然一直无缘拜见到曹智这位当今汉朝廷真正当家人  但就在一入许都后  就曾向曹智上书  建议要减免各地因战乱而负担很重的百姓  并亲拟《租赋令》  上表朝廷

    这份由崔琰初展才华的令文中务实的写道: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当今天下之治  是豪强擅姿  亲戚兼并  下民贫弱  不足应命  起收田租亩四升  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  他不得擅兴发  郡国守相明检察之  无令强民有所隐藏  而弱民兼赋也

    崔琰在文中表述应该善待那些因战乱而困苦的百姓  和各地豪强、皇亲国戚兼并土地严重的事实  一五一十的表述给曹智  表述给朝廷知晓  要求先应减免那些刚刚结束战乱地区百姓的赋税问題  以达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曹智不但接受了他的建议  还由此重视、重用与他  一度遥控发令  升迁其官职  短短一年多中崔琰就加入荀彧的尚书团队  成为一名尚书仆射级的国家管理者  主要封官与毛蚧一起掌管选拔官吏的职务  也在这段时期内一直和毛蚧合作的亲密无间  堪称曹氏集团新老班底成功合作的典范

    崔琰人长的很是英俊  性格倒是和毛蚧出奇的和拍  两人一样的刚正不阿

    话又说回來了  这两人要是在性格上不是同一类人  他们也不可能走到一块  成为朋友  现在又生死相救

    “那些信是我要他写的……”毛玠跪倒在献帝座前  苦涩的坦白交代道

    毛玠卷入此次风波中  和荀彧等人不同  他不是怀揣有很强的政治目的  纯属为了私人原因

    毛玠因为种种原因  一部分家人一直居住在邺城  为全部迁居许都  曹、袁两家开战后  毛玠因为担心家人安危  就委托曾在袁绍帐下为官多年的崔琰托人在邺城代为照顾家人  不要受到双方事实敌对的影响和牵连

    崔琰为人刚正不阿  他不愿请托邺城的另外官员照顾毛玠的家人  而是直接给袁绍去了信函

    崔琰在给袁绍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  会当有变时”  意思好像是指了袁、曹两争  情形变化多端  鹿死谁手变幻莫测  崔琰主要的意思是要袁绍双方打仗归打仗  不要去牵连双方的家人和亲朋

    崔琰的信可能沒有复杂的意思  但它最终落到了许攸、曹智的手中  首先看到这份信的许攸怀揣着为官的私人目的  故意曲解的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  并进言曹智说崔琰此番的目的还是想给自己在袁绍处预备后路的  因而建议曹智也将崔琰列入打击对象  与孔融等一到成为首批下狱的官员

    崔琰不但相貌俊美  且在许都官场上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  很是立下了威望  很多人对他很是敬畏和妒忌  所以对于他的也被曹智收押  并不会像孔门后裔孔融般那样群情激愤

    但此时一见他也被挂着手铐、脚镣  很是一惊之时  再听毛玠主动出列承认的罪行  都有种听到今日这场风波点子上的意思

    “原來真有信函这一回事  牵扯的官员还真多  看來荀尚书令、毛尚书、崔尚书都已经被牵扯其中  这么多高官牵扯进这场通敌风波中  看來反叛之事也不是空穴來风  怪不得曹公不敢立即回许都  要先进行大清理了……”

    所有中立的群臣在听闻毛玠亲口承认有“信函“一说时  自然而然的把目光转向看了看一旁梗着脖子孔融看了看

    孔融这个愣头青立即不打自招的大声反驳道:“古往今來  就算两军对阵之时  双方官员有些书信往來在正常不过  怎么就断定是通敌了  叫那个欺君罔上的曹智出來  让他把那些书信拿出來  我要当堂辩驳……”

    孔融的要求肯定不会被实现  因为大部分信已经被曹智烧了  这在今日的满朝文武之间也早有传闻之事  孔融的叫嚣只是印证了他们的小道消息的真实性  并沒有引起他们与孔融一样  多大的同仇敌忾

    “孝先不必为我求情  我就是要骂那个欺君奸贼  不顾圣贤  不顾君君臣臣  竟要受封为公  他这是有了贼心  要学当年的‘王莽’……. 臣虽然已是待罪之身  但臣今日还是要恳请皇上宜准古王畿之制  千里寰内  不以封建诸侯  ”

    从崔琰义正言辞中不难看出  他是绝对忠于汉室的  在不辩驳自己被曹智定下的罪行的同时  还要继续上奏主张不封公封王  來增强汉室实权

    但此举不是严重损害了曹智和其团队的利益吗  也是在此时李儒等人不愿看到的  甚至崔琰将曹智比作当年“代汉”的王莽一般的人物  这在这种场合被宣扬是绝对不行的

    经过崔琰这一澄清  事情很明显了  在阳武袁绍大帐发现众多“通敌”信件的事不是子虚乌有  曹智也是借此要进行大清洗  而曹智要成为“吴公”  成为东汉历史上最有地位  最有实权的一名大臣  甚至还昭显了其“篡汉”之心

    崔琰的这段话让群臣哗然的同时  也让龙椅上的刘协坐直了身子  毕竟关乎他的帝位  他不免有些紧张

    “臣等敢以性命保证曹公乃忠君爱国之士  一生只效忠汉室  辅佐皇上  绝无‘谋反、代汉、篡汉’之意  请皇上明鉴  ”李儒等高官在崔琰的语出惊人之下  纷纷跪倒在刘协身前  为曹智开脱道

    刘协惊疑不定时  今日担任宫卫守值要务  一直站在刘协身后的许褚  突然跑了出來  也有样学样的跟着李儒等人大呼小叫道:"主公绝无当皇帝的意思  他顶多想当个丞相......"

    "噢!"

    丞相(也称宰相)  是古代中国  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秦时分置左右  汉高祖即位  只设一丞相  汉武帝建元二年省  元狩四年改称大司马  是全国最高军政首脑  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但之后的东汉历史时代里  东汉各皇帝们为了增强自己的皇权  一直就沒有设丞相这个职务  也就是董卓扶持刘协成为献帝后  自封了一个丞相之职  意指自皇帝之下  就是他总领了百官和全国事务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孙一凡3703的小说搅乱三国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搅乱三国最新章节搅乱三国全文阅读搅乱三国5200搅乱三国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孙一凡3703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