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江河奔流 剿灭高丽成大功 媚娘才略不逊男

本章节来自于 江河奔流 http://www.lishu123.com/70/70950/
    高丽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地方政权,在历史上遭到中央政府的多次征讨,特别是隋朝时代,高丽面对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灵域

    高丽内部有些较强的凝聚力,高丽的大部分城池是山城,高丽人善于守城,隋唐大军远征,运输困难,加上高丽的冬天很长、气温及其寒冷,中原地区的汉人不耐严寒,很难坚持长期围困作战。

    高丽强人盖苏文,是个有能力的家伙,他在世期间,高丽桀骜不驯,令天子很头疼,以李世民的武功韬略,竟然难以征服高丽,可见这块骨头实在难啃。

    666年,机会终于来了,高丽强人盖苏文去世了,盖苏文的长子男生继承了盖苏文的职位,男生的两个弟弟南建、男产对此很不满,兄弟之间发生裂痕,俗话说:“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三兄弟的内耗,给大唐剿灭高丽以绝佳的机会。(蒙山军

    有人对男生说:“你的两个弟弟担心你剥夺他们的权力,打算背叛你。”

    又有人对南建、男产说道:“男生想除掉你们,不如早作打算。”

    男生派人去监视弟弟,监视的人被南建、男产捕获,南建自称莫离支(相当于唐朝的宰相),男生逃走,向唐朝求救。

    李治派遣大将契苾何力做大总管,率兵救援男生。又委任庞同善、高侃、李世勣等人分别统帅各部,一起进兵。

    庞同善打破高丽军队,并且与男生会合,李治册封男生为辽东大都督,平壤道安抚大使,李治下令,将河北各州县的租金赋税送到辽东,供征讨大军使用。

    庞同善、高侃进攻新城,遭遇南建,作战不利,唐朝名将薛仁贵带兵阻击高丽军队,斩杀敌人五万多人。(最强战兵

    郭待封率唐军从水路进攻,逼近平壤,冯师本奉命用船运载军粮,不料,被高丽水军截获,冯师本不能如期交粮,写信给李世勣,李世勣赶紧派人送去粮食。

    薛仁贵带着三千人进攻扶余城,有人认为人数太少,薛仁贵说:“兵员不一定需要很多,主要看怎么运用。”薛仁贵担任先锋,与高丽作战,斩杀敌人一万多人,占领了扶余城。

    侍御史贾言忠奉旨出使,回到长安后,李治询问辽东的战况,贾言忠说道:“一定会平定辽东的。”

    李治问道:“你凭什么这么说?”

    贾言忠答道:“隋炀帝失败,是因为人心背叛;太宗皇帝不成功,是因为对方没有破绽;我们现在的形势有所不同,高丽势力衰弱,权臣发号施令,兄弟内部相争,男生做我们的向导,对他们的内部虚实,我们了若指掌。(极品装备制造师)凭着陛下的圣明,国家的强大,将士们竭尽全力,趁着高丽的内乱,我们足可以打败他们。”

    李治问道:“我们的大将,哪位最勇猛?”

    贾言忠说道:“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治军严整;契苾何力沉稳坚毅;高侃勤勉节俭,至于李世勣,在统帅才能方面,无人能及。”

    男建派来五万人马来救援扶余城,与李世勣在薛贺水相遇,李世勣大败南建,斩首三万多人,攻克了大行城。

    668年9月,李世勣进攻平壤,一个多月后,高丽国王高藏举着白旗投降,南建坚持抵抗,南建的亲信、和尚信诚做内应,打开了平壤的城门,唐军攻入平壤,南建自尽未遂,被唐军活捉。www.zineworm.com

    12月,唐军班师回朝,存在了七百多年的高丽最终灭亡,高丽一百多个城市,六十九万户人口,全部归顺朝廷,李治在高丽设置安东都护府,薛仁贵担任大都护,率二万人马驻守平壤。

    高丽地区的气候、土壤,汉人难以适应,经济长期难以恢复,朝廷的负担很重,新罗在百济、高丽灭亡后,势力逐渐发展,后来,趁着唐朝国力渐衰,新罗逐渐扩张,吞并了原属于中国的国土,发展成为今天的朝鲜。

    李治剿灭高丽之后,唐朝的国土发展到了极致——东到高丽,北到大漠,南到今天的越南中部,西到中亚地区,从内政、外交,征战来看,李治并不是一个无能、软弱的家伙。

    武则天是个极其狡猾的女人,她善于察言观色,揣摩李治的心意,武则天的权力**极强,李治是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武则天的强悍个性,对李治的个性起到补充作用。(斗神

    66年,李治患了头痛病,脑昏目眩、头沉重得难受,很痛苦,眼睛也看不清东西,无法正常阅奏章,官吏口头报告政事,李治实在无法坚持听下去,于是,李治让武则天来帮助自己来听政决断。

    武则天生性聪明敏捷,又阅过文史,知道处理政事的原则,所做出的决定很符合李治的心意,李治干脆开始让武则天处理起朝政来,武则天获得了与李治几乎相等的权力。

    刚开始的时候,武则天能够安耐住自己的性子,委屈自己,忍受耻辱,奉承顺应皇上的心意,而皇上因为宠爱她而力排众议,册封她为皇后。一些大臣开始巴结、依附武则天,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政治势力,武则天得志之后,开始作威作福,甚至处处压李治一头。

    李治很愤怒,找到心腹大臣上官仪商议,上官仪说道:“皇上独断恣纵,海内之士都不赞成,请求废掉武则天。”李治下令,由上官仪起草诏书。

    诏书还没有发布,武则天的眼线把消息禀告了她,武则天急忙找到李治,一番温柔,一阵甜言蜜语、哭哭啼啼、假意认错之后,李治心软了,毕竟是夫妻一场,加上自己身体不好,**强烈的武则天受了委屈,再加上,自己还是需要武则天帮助自己处理国政的,于是,夫妻和好如初。

    床上一番**之后,武则天依偎在李治的胸口,柔声问道:“陛下是个多情的男儿,怎么会想到废掉臣妾呢?”

    李治昏了头,脱口而出:“是上官仪那个家伙教我的,我根本没有那个意思。”

    没有过上几天,武则天便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谋反,将其下狱杀死。

    从此之后,李治每次上朝处理国政,武则天都坐在李治的身后,面前垂着一个帘子,无论大小事情,武则天都参与处理。决定天下大事的权力,实际上大半落到武则天手中,官员的升迁、降黜、生杀等等,都从武则天口中决定,内外都认为,唐朝出了两个天子。

    665年,武则天向李治提出,从前的封禅大典,都是由皇帝初献,宰辅次献。武则天说:“怎么能够由下臣次献呢?封禅大典应该由皇后次献。”李治同意了。

    665年,李治夫妇从洛阳出发,于666年正月初一那天,登上泰山,祭拜昊天上帝,李治初献完毕之后,武则天登台次献。这次封禅活动,提高了武则天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674年,李治将自己的称号改为天皇,武则天被称为天后,二人并称“二圣”。

    675年,李治的高血压病加重,头晕目眩,难以支持。李治打算让武则天临朝听政,一些大臣认为,应该由太子李弘临朝,武则天知道后,竟然派人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弘。

    683年,李治病重,血气上涌,难以乘马,就坐上马车,来到宫殿宣布,安排裴炎辅政,遗诏安排太子继位,遇到军事、政治大事有所不能决断的,由天后武则天协助处理。

    李治去世后,裴炎掌权,说道:“太子还没有继位,不适合宣布赦令,重要的事情以及必须马上处理的事情,应该交给天后,以天后的名义下达命令。裴炎按照武则天的意思,拥立太子继位之后,宣布全部政事由皇太后武则天决断。中宗只是个摆设而已。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楚人的小说江河奔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江河奔流最新章节江河奔流全文阅读江河奔流5200江河奔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楚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