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江河奔流 魏征劝谏有艺术 太宗纳谏有气度

本章节来自于 江河奔流 http://www.lishu123.com/70/70950/
    李世民参与了推翻隋朝的历程,深知隋朝灭亡的教训,隋炀帝文武兼备,隋朝家底厚实,为什么会亡国呢?

    李世民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源在于隋炀帝,杨广太自负,听不进去任何不同意见,假如自己不吸取隋炀帝的亡国教训,唐朝就可能步隋朝后尘。(宅游记)m

    隋炀帝身边为什么缺少政治劝谏的人呢?是因为敢于劝谏的人都被杀了,其他人为了活命,都闭上了嘴巴,这很可怕。

    李世民认为,属下敢于犯言直谏,很关键,自己必须有胸怀,容纳那些劝谏的大臣,更要奖励这样的忠直之臣。

    魏征看准了李世民的这种心思,对方吃这一套,魏征才会对阵下药,猛地劝谏不停,魏征的劝谏是有选择的,是有一套劝谏艺术的。(极品三太子

    魏征知道李世民是个英雄人物,特别看不起软骨头,所以,二人第一次见面,魏征就针对性地让自己逃过一劫。

    李世民问魏征:“你为什么向我大哥李建成建议动手杀我,难道你是故意离间我们兄弟之情吗?”

    魏征没有认错告饶,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魏征说道:“假如建成听了我的话,今天,你就不会站在这儿与我这样说话了。”这句话让李世民对魏征生出一种敬意,大实话是最难讲出口的,讲实话的人,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魏征既有勇气,还有智慧,一下子赢得了李世民的好感,不仅没有被杀,还成为李世民的座上宾。

    魏征主持考核官吏,有人告发魏征偏袒自己的亲戚,李世民派温彦博调查,查无实证。温彦博对李世民说:“魏征没有留下任何行迹残存,是可以被责备的地方。(腹黑少主甩不掉)”

    李世民对魏征说:“从今之后,要留下行迹。”

    魏征答道:“君臣同体,理应以诚相待,如果上下留下行迹,君臣相疑,国家必亡。”

    李世民很惊讶,说道:“我这样说,不妥,我已经后悔了。”

    魏征说:“我有幸成为陛下的臣子,希望陛下让我做个良臣,不是忠臣。”

    李世民疑惑不解:“忠臣与良臣有区别吗?”

    魏征说道:“尧与大臣后稷、禹与大臣皋陶是相互信任的君臣,后稷、皋陶就是良臣;比干、伍子胥等人被杀,他们就是忠臣。(史上最强军宠:第一政要夫人)”

    魏征的意思很明白,他在告诉李世民,只有皇帝信任大臣,大臣才能成为良臣,自己只做良臣,前提条件是李世民不是昏君,暴君。魏征说自己是良臣,是在夸李世民是尧舜禹一般的圣君,魏征说自己不是忠臣,是在夸李世民不是昏君、暴君,李世民龙心大悦,好皇帝也是夸出来的,只是需要夸得巧妙。

    魏征及其众大臣与李世民一起谈话,李世民说道:“魏征等人,忠于职守,所以我重用他,魏征有一点不好,当他进谏我不听时,他就不再回答,这是为什么呢?”

    魏征说:“我认为不对的时候,才会进谏,一旦答应了,就等于同意了陛下的意见,事情就得付诸实施,不可以这样的。”

    李世民说:“可以在答应后,接着进谏嘛。”

    魏征拿高帽子给李世民戴上:“舜说过,不能当面答应,背后非议,难道陛下想让我当面答应,背后非议吗?陛下可是一个舜一般的圣君啊!”

    李世民大笑,对大家说:“不要以为魏征耿直迂腐,他今天说的话,其实很妩媚啊!”

    魏征不好意思,笑着说:“陛下开导我说话,畅所欲言,假如陛下不肯接受劝谏,我怎么会屡次冒犯龙颜呢?”

    是啊,魏征认准李世民能够接受劝谏,才会投其所好,是李世民成就了魏征。www.jlgxhq.com

    李世民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他也有享乐的**,只是比较明智,善于克制罢了。

    63年,李世民下令,发动兵卒营建洛阳城的宫殿,以备自己巡幸之用。给事中张玄素反对说:“隋朝兴建宫舍,附近没有大木,必须从远处取来,两千个人才能拉动一根巨木,一日不过行走二三十里,计算一根柱子的费用,需要数十万个工作日,整个洛阳宫的工程量可想而知。(与校花合租:贴身高手

    陛下当初平定洛阳,一位隋朝宫殿奢侈,下令拆毁,今天又要建设,现在国家尚未恢复元气,人力物力比不上隋朝,陛下役使受伤的百姓,是隋炀帝一般的事情。”

    李世民说道:“你干脆直接说我比不上隋炀帝,比起桀纣如何啊?”

    张玄素豁出去了,说道:“如果陛下不收回成命,连桀纣也不如。”

    李世民对身边的房玄龄说:“我只是为了各地进贡方便,因为长安太遥远,洛阳是天下之中嘛。既然玄素反对,就不建了。”李世民赏赐了张玄素。

    长乐公主要出嫁,因为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打算将公主的嫁妆增加到数倍于永嘉公主。魏征反对说:“从前汉明帝册封自己的儿子,只有光武帝册封时的一半,汉明帝说,我怎么敢于先皇相比呢?陛下应该仿效汉明帝(减半)。”

    李世民回到宫中,将这件事告诉长孙皇后,长孙氏说道:“我曾经多次听到陛下赞颂魏征是社稷之臣,今天才知道原因,魏征能够劝谏部下抑制自己的**,用礼仪来引导陛下,十分难得。我们是结发夫妻,每次和你说话,还得小心翼翼,唯恐惹你生气,魏征是个外臣,敢于直言劝谏,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有一次,李世民回宫后,对长孙皇后说:”魏征一点也不肯让步,弄得我下不了台,真想杀了这个乡下佬。”

    长孙皇后说道:“我听说陛下显明,臣子才会正直,我向陛下恭贺,恭贺你获得如此正直的大臣。”李世民这才不再生气。

    有一次,李世民问魏征:“大臣们上书时,语言都很有风采,见了我之后,为什么言谈经常语无伦次呢?”

    魏征答道:“百官奏事,常常思考好几天,见了陛下的面,三句话只能说出一句,害怕拂逆了陛下的心意,不敢尽情说出心里话。”

    李世民接见大臣时,态度更加温和,他说道:“我与隋炀帝不同,隋炀帝的大臣临朝大都不敢说话,我与大家好似父子兄弟一般。”

    李世民曾经在一棵树下休息,他看到树木长得很苍翠,就赞赏了几句,宇文士及在旁边听见了,就过来也赞赏起来。李世民很不高兴,说道:“魏征经常劝我远离佞臣,我今天知道了什么叫做佞臣了。”宇文士及脸色赤红,走开了。

    李世民询问谏议大夫褚遂良:“你负责记载我的日常言行,是不是把我做对做错的事情都记下了。”

    褚遂良答道:“史官记载君王言行,是为了警戒君王不要做坏事,当然全都记下了。”

    李世民问道:“能不能让我看看。”

    褚遂良答道:“不行,假如君王可以观看,哪个史官还敢如实记载。”

    黄门侍郎刘泊说道:“即使史官不如实记载,百姓也会如实记载的。”

    李世民说道:“的确是这样的。”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楚人的小说江河奔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江河奔流最新章节江河奔流全文阅读江河奔流5200江河奔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楚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