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流 李渊德厚堪为王 洛阳世充小器量
在隋朝末年的乱局中,主要的竞争者有以下几人。(最强杀手系统)首先是隋炀帝杨广,他作为皇帝之尊,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可以动用的资源还是很大的,但是,隋炀帝耽于享乐,过于自大,残忍暴虐,尽失民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杨广一天天地在走下坡路。
代王与越王分别留守长安与洛阳,两京都有很多人力物力,但是,两位王子年纪很小,没有足够的能力与威望控制局势,长安与洛阳的主要隋朝将领屈出通、王世充都不是政治方面的杰出人物,是无法支撑隋朝时局的。
河北一带,遭遇的动乱最长、最多,人员物质损失最大,窦建德仅仅能够割据而已,河南的王世充、李密形成对峙之势,互相消耗,没有一方可以占据绝对上风。
江南的杜伏威、萧冼都只是割据一方,缺少稳定的根据地,也没有称霸天下的雄心,加上南方长期处于中华文明的次中心地位,人员、物质、政治、文化等诸方面都不占上风。(花非花雾非雾)
当时中国境内实力最强的是北方的匈奴人,匈奴可汗掌握着几十万骑兵,可谓势不可挡,但是,匈奴人习惯于游牧与抢劫,没有入主中原的计划,只有迫使中原各个割据者上贡的算计。
李渊所在的晋阳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自古就是重镇,承担着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堡垒作用,李渊统辖的地盘之内,造反的人还不算多,实力保持相对完整。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北周名将,李渊是个有恢弘气量的人,这种人,符合中国文化的中庸标准,能够被各方接受,不走极端,是做帝王的起码条件,杨坚嫉妒心太强,杨广过于刚愎自用,这种人是难以长治久安的。李渊不然,他对于各方人士都能够做到包容,这种人作为天下共主,是最恰当的。
李渊仁厚,是适合做万民之主的,老百姓最喜欢的皇帝就是厚道人,不爱瞎折腾,秦始皇、隋炀帝都是有雄才的人,亿万子民在他们眼中都是成就帝王大业的工具,不爱民的帝王是要失去江山的。(封神英雄榜]师弟,你别跑)纵观隋末形势,没有人比李渊更加适合做天下之主了。
李渊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缺少魄力与武功,这一点,恰被二儿子李世民所弥补,李渊父子是互补型的,抓住隋末大乱的良机,取代了杨家人,是天意民心所归的。
李渊审时度势,认准自己暂时不是隋炀帝杨广与突厥人的对手,所以,李渊谦恭地向突厥人进贡,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缓和了来自北方的压力,李渊还利用隋炀帝暂时的势力,隋朝还有些气数的形势,虽然造反,却暂时不反隋朝,而是打着隋朝的旗号,先扩充自己的实力。等待良机,再一统天下。
617年,李渊假传隋炀帝的旨意,说朝廷要求太原、西河、雁门、马邑一带的百姓当兵,要再次征伐高丽,李渊征集了十万人马,这些人都不愿意到辽东送死,大家都有了造反的心意。
李渊的部下在不停地行动,他们造谣说:帝王星照在晋阳城上空,预示着晋阳一带要出现新天子,难道不是李渊吗?
太原人许世褚对李渊说:您的名字出现在歌谣中、符箓里,您掌握着五郡的兵马,处在四方作战的位置,发动大事,可以成就霸业,坐失良机,则会失败灭亡。(遭遇二百零一万)
李渊的手下唐渊说道:将军您北抗夷狄,南抚豪杰,正是齐桓公、晋文公一般的大业,收取天下,则是周武王,商汤王的成就。
李渊说道:哪里能够做到晋文公、齐桓公的霸业,更何况是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大业了,只不过是因为为了保持生存的机会而已。
李渊要攻取的目标是长安所在的关中,关中一带,沃野千里,有黄河、崤山的险固,进可攻,退可守,是刘邦成就帝业的地方,长安是西周、西汉王朝的帝都,占据长安,就获得了称霸天下的资本与基业,李渊的第一步,就高人一筹。(巨星手记)
王世充是个匈奴人,因为作战勇猛,受到重用,做官之后的王世充,经常收罗美女珍宝献给隋炀帝,隋炀帝大喜,提拔王世充做了江都的最高军事长官。
东都洛阳是天下的中心,受到李密的严重威胁,缺少得力将领与李密对抗,隋炀帝派遣王世充到洛阳,协助越王杨侑。
王世充到了洛阳后,顶住李密的多次攻击,虽然有胜有败,总算没有让李密往西部发展,成为了李密的劲敌。
宇文化及率大军,要返回洛阳,成为李密与越王杨侑的共同敌人,杨侑在元文都的建议下,与李密结盟,共同对抗宇文化及。
王世充看到杨侑与李密日益接近,对亲信说道:“万一李密得了势,我们成了李密的属下,我们曾经杀过李密那么多人,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伶女恋上冷漠大少)”
于是,王世充发动政变,围攻王宫,杀死元文都,王世充下令,用自己的手下取代皇泰帝(越王杨侑)的侍卫,彻底控制了皇泰帝,王世充跪下来对皇泰帝发誓说:“我没有对陛下的任何恶意,如果心怀不善,违背陛下,天诛地灭,使我全家灭门,没有遗种。”
618年,王世充在北邙山击败李密的主力,取得重大胜利,力量大增。王世充把主要官员都招揽在自己的太尉府,皇泰帝的朝廷、六部、台阁都成了虚设。朝廷大小事务,都向王世充回报,王世充在府门立了三个牌子,要求三种人来见自己。1,有文学才能,洞察时务的,为自己出谋划策;2,勇武智谋,冲锋陷阵的;3,有冤在身,申诉无门的。
每天都有数百人来见王世充,王世充一一接待,殷勤劝慰,大家以为王世充言听计从,但是,所有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众人很失望。
王世充希望取悦所有人,甚至包括下人与马夫,但是,他根本没有对大家有任何恩惠。马军总管独孤成都对亲信说:“王世充用小恩惠讨好众人,但是,他为人卑鄙贪婪,残忍狭隘,不可能成就大事业。李渊是天命所归,坦诚待人,奖励有功,从不吝啬,不如去投奔李渊。”王世充知道后,将独孤成都斩杀。
王世充曾经收留了李密的很多部下,其中包括李密原来的猛将秦叔宝、程知节。程知节对秦叔宝说道:“王世充气量狭隘,爱乱说话,喜欢赌咒,哪里是平乱的君主?”
王世充与李渊的唐兵交战之时,秦叔宝、程知节带着几十个部下,往西逃去,临走时,二人对着王世充大喊:“蒙受王公大恩,很想报效,但是,您喜欢听信谗言,这里不是我等能够托身的地方,今天与大人辞别。”二人来到唐军,李世民热情接待二人,重用秦叔宝、程知节为总管将军。
619年,王世充想逼迫皇泰帝禅让,大臣李世英认为:“四方之士归附东都,是因为大家认为您能够中兴隋朝,如今我们还没有肃清叛贼,九州之地,连一州还不到,急于称帝,会使得远方之人不会归附。”皇泰帝认为王世充还没有建立更大的功业,等到天下稍微平定之后,再说禅让之事。
为了达到逼迫皇泰帝禅让的目的,王世充安排一些人收集一些杂鸟,鸟身上绑上一些布帛,布帛上写着一些符号,预示王氏应当做天子的意思,凡是将鸟献给朝廷的人,都会受到奖赏。
王世充安排亲信韦姐等人来找皇泰帝,再次逼迫其退位。皇泰帝说道:“天下是大隋的天下,这种话不能随便讲,假如天命已经改了,就不必用禅让的仪式了。”
王世充对皇泰帝说:“现在天下没有安定,陛下年幼,天下万民需要年长的国君,等到四海平定了,我一定恢复陛下您的皇位。”王世充囚禁皇泰帝,最终做了皇帝,国号郑。
王世充做了皇帝,每天辛苦临朝听政,殷勤劝喻,言辞重复,千头万绪,侍卫们都感到疲惫头疼。百官奏事,都被王世充不着边际的话儿弄得头晕。
很多人看到王世充没有做君主的能力,纷纷逃跑,投奔唐朝,王世充制定严苛的法律,一人叛逃,全家都被珠帘,一家有罪,诛连五家邻居,结果是越是杀人,逃跑的越多,犯人太多了,经常多达上万人,只得将一部分宫城改为监狱,由于缺少粮食,每天都有数十个犯人饿死。
唐高祖李渊下令,命李世民率大军讨伐王世充,王世充不敌李世民,躲进洛阳城,唐军围困洛阳,城内更加缺粮,城内人民吃完草根树叶之后,用水澄泥,取出浮在水面的细泥,掺入米屑,做成饼子充饥,很多人身体开始浮肿,路上到处都是死人,一些官员也开始饿死。
王世充无计可施,卑躬屈膝地向割据河北的窦建德求救,窦建德会来救王世充吗?唐军能攻破洛阳这座坚固的城市吗?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