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流 耗尽民力征高丽 玄感兵变惊天下
611年,隋炀帝下令,天下军队,不论远近,都往涿郡(今天北京一带)集结,调动南方善于水战的士卒三万人如同流水一般。(死亡街机厅)
河南、淮南、江南一带造战车五万辆,装载衣服、铠甲、帐篷,由士卒自己拉着,运送黎阳、洛口仓的粮食,船只首尾相连长达千里,各种车辆连绵几十里,几十万人拥塞在道路之上,日夜不断,不断的有人死去,臭气熏天,天下开始骚动,站立在水中造船的民工,日夜不停地工作,海水侵烂了他们的皮肤,腰部以下生了蛆虫,死去十分之四。
隋炀帝下令,山东一带,饲养马匹供养军队,用民夫运送军粮,牛车去了之后,就不再返回,士兵们死去大半,山东一带的耕地缺少劳力耕种,大半田地荒芜,人民没有饭吃,粮价上涨,百姓买不起,很多人开始饿死。
隋炀帝征发六十多万民工,两人一组,运送三石粮食到北方,道路遥远险阻,粮食还不够路上的干粮,到达之后,粮食不够缴纳,害怕犯罪而逃跑,官府趁机盘剥贪污,老百姓穷困,财力枯竭,只好聚集在一起,成为强盗。(腹黑教官惹不得)
山东邹平人王薄唱起《无向辽东浪死歌》,据守长白山,王薄自称为“知世郎”,说自己洞晓世间大事,劝那些民工逃避劳役,归附自己做强盗。
北方有一个叫做刘霸道的家伙,喜欢结交豪侠,家产丰厚,很多强盗来归附他,竟然多达十几万人,刘霸道被称为“阿舅贼”,聚集在山泽,官府无法征服。
河北人窦建德,任侠意气,胆气过人。同县的好朋友孙安祖被征发为讨伐高丽的名册中,孙安祖的妻子儿女饿死,孙安祖想辞去兵役,县官派人鞭挞孙安祖,孙安祖刺死了县令,来投奔窦建德。
窦建德说道:“水患成灾,官府不管不问,远征高丽,天下必定大乱,大丈夫怎能甘心做奴仆呢?”于是,窦建德带着孙安祖等数百人,聚集在高鸡泊为强盗。(武道至尊)像这样的强盗多如牛毛,官府进行斩杀,却不能遏制。
隋炀帝根本不顾这些乱子,他一意孤行,一定要把讨伐高丽的大事办成。612年正月初二,隋炀帝下令大军开始出发,一共有一百一十三万人马,号称二百万人,担任运输的民工多达二百多万。从农历初三开始,每天出发一军,前后相距四十里,依次前进,光是大军全部出发,就用了四十天,连绵九百六十里,这样的盛况,是自古没有过的。
隋炀帝亲自指挥,隋朝大军到达隋水,高丽人阻断隋水,与隋军隔水对抗,大将麦铁杖决心以死报效国家。宇文述命人架起浮桥,浮桥太短,距离河岸还有一丈多宽,隋朝士兵跳入水中,开始攻击,高丽军队居高临下,杀死大量隋朝士卒。
隋军进攻辽东城,每当快要攻破辽东的时候,高丽人就请求投降,隋朝停止进攻,等待对方出城投降,不料,高丽人连夜补充供给,加固城墙之后,就继续作战,如此多次,隋炀帝不肯省悟。(杨州书团)
隋炀帝对众将说:“我今天亲自来这儿,就是为了监督你们,假如你们不肯全心全意,我就斩了你们。”大家都很害怕。
大将来护儿率江淮水军,来到高丽水域,打败了高丽水军,逼近平壤城,高丽人假装丢弃平壤城,引诱来护儿率大军进入城内,遭到埋伏,被杀死大半人马,逃出城来的只有数千人。
隋炀帝继续调集人马,各路大军需要带着各种给养,每位士兵所携带的排甲、武器、衣服、粮食、帐篷,平均每人达到三石,都不堪重负,难以运到目的地,隋炀帝下令:“丢弃粮食的,一律斩杀。”士兵们都在沿途偷偷挖坑埋掉粮食,还没到辽东,粮食已经没有了,还怎么打仗。(豪门惊梦3 醉卧总裁怀)
高丽大臣乙支文德假装投降,来窥视隋朝军队的虚实,当他看到隋兵饥饿疲惫的样子,心中就有了底,高丽人就采取疲敌之策,隋朝士卒疲惫不堪,只好退兵,高丽人紧紧追赶,渡过辽河的隋朝三十万大军,只有数千人撤退归来,其余大军一天一夜逃了数百里,物资损失极大,超过万万之多。
第一次远征高丽的战争,耗费巨大,说明隋炀帝无有用兵之才,可惜,隋朝的良将贺若弼、高颖、史万岁、杨素都已经死去,杨广自以为才能超过天下所有人,还超过了秦皇汉武,真是自欺欺人,这次失败,杨广根本不知收手,而是变本加厉地要继续下去,他打算发动第二次征伐高丽之战。
613年,隋炀帝下令,征调天下的军队聚集在涿郡(今天北京一带),在辽东古城储存军粮,隋炀帝命令代王杨侑留守长安。(合租美女)
隋炀帝亲自前往辽东指挥进攻高丽,隋军在辽东城下,建造高耸入云的飞楼、陷阵车、云梯,挖地道,从四面八方日夜不停地进攻,经过二十多天也没有攻下辽东,双方的伤亡都很大,形成胶着状态,隋兵怨声四起。
隋炀帝手下的礼部尚书杨玄感是权臣杨素的儿子,当年,隋炀帝很忌讳杨素功高,他曾经对身边的近臣说过:“假如杨素不死,就会被我灭族。”杨玄感知道后,知道自己家族有危险,于是,杨玄感假装逢迎隋炀帝,要求做一名远征高丽的将军,隋炀帝很高兴,任命杨玄感驻守黎阳,负责为大军运输粮食。
杨玄感故意拖延隋朝大军的粮食供应,隋炀帝派人催促,杨玄感推脱说是因为盗贼太多,杨玄感想趁着天下人怨恨远征高丽的机会,造反推翻隋炀帝。
杨玄感在黎阳召集年少力强的运夫三千人,杀了牛马羊,与大家盟誓说:“杨广没有仁道,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天下开始骚动,死在辽东的人数以万计,我与大家一起解救天下人的困弊,好吗?”大家都欢呼万岁。
杨玄感起事之后,好朋友李密来到黎阳,与杨玄感会合,杨玄感很高兴,他知道,李密是天下奇士,足智多谋,可以为自己筹谋划策。
李密是西周名将李弼的孙子,从小喜欢书,很有才能谋略,他曾经担任过隋炀帝的侍卫,被隋炀帝发现他异于常人,将他免除侍卫职务。
有一天,李密骑在牛背上专心阅《汉书》,被宰相杨素发现,杨素将李密请到自己家中,与之交谈,十分投机。之后,杨素对杨玄感说:“你们几个弟兄,见识气度比不上李密,要与李密做好朋友。”
杨玄感与李密交往时,故意侮辱李密。李密说道:“两军阵前驰骋杀敌,我比不上您;驱使天下英杰,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您不如我。怎么能够因为今天您的地位高于我,就看轻天下俊杰呢?”杨玄感大小,与之成为密友。
李密见到杨玄感时候,说道:“我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杨广现在离开京师,远在辽东,辽东距离幽州还有千里,南面是大海,北面是胡人,只有一条通道与内地联系。我们只要北上堵住杨广的归路,他的大军缺少粮食供应,加上胡人的攻击,一定会很快溃散的,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易地擒获杨广。”
杨玄感问道:“你的中策是什么?”
李密有些不快,说道:“关中(陕西南部的渭水平原)一带,地形封闭,人多地广,物产丰富,是天下的根本,我们进攻关中,占据天下的根本,安抚当地的百姓,招引天下的豪杰。即使杨广从辽东归来,也拿我们无可奈何。”
杨玄感还是不同意,他向李密询问下策,李密长叹一口气说道:“东都洛阳一带,隋朝布置了优势兵力,我们用偷袭的办法,挑选精锐,快速接近洛阳,希望能够成功。万一失败,我们硬攻洛阳,恐怕需要一百天以上,那时候,杨广的大军从辽东撤回,我们会很危险。”
杨玄感却说:“远征辽东的大军,其官员的家属都在洛阳,夺取洛阳后,他们必然人心混乱,拿下洛阳,足以动摇他们的心意,哪有经过坚固城市而不取的道理呢?您的下策,我认为是上策。”李密摇头,认为杨玄感必然失败。
隋炀帝听说杨玄感叛乱,十分担忧,大臣苏威说道:“杨玄感很聪明,但是他为人很粗略,不值得担忧,只是,他叛乱这件事,却可能成为动乱的源头。”隋炀帝下令,从辽东撤军,全力镇压杨玄感,第二次远征高丽就这样不了了之。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