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江河奔流 人才优势兴曹操 能用能杀是人主

本章节来自于 江河奔流 http://www.lishu123.com/70/70950/
    三国时代,曹操最强,曹操首先强在拥有人才优势,曹操所在的中国北方,是文化发达之地,这儿的人才竟出,这是南方所不能比拟的。(重生之纨绔皇帝

    曹操手下的第一号谋士叫做荀彧。荀彧是颍川(河南驻马店)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荀彧分析形势,对乡亲们说:“颍川是一个四面受敌的地方,应该迁走。”很多人不肯,荀彧就带着自己的家族往北,投奔比较仁厚的冀州牧韩馥。后来,颍川地区果然发生大的战乱,那些没有迁移的乡亲大都被杀,只有荀彧家族大部分幸免。

    韩馥被袁绍取代之后,袁绍对待荀彧十分恭敬,但是,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认为自己得到荀彧,如同刘邦得到张良。

    曹操要求荀彧为自己推荐人才,荀彧推荐自己的侄子荀攸。www.hswenming.com曹操见了荀攸,认为荀攸是个大才,就重用荀攸为自己的军师,曹操评价荀攸说:“荀攸不是一个普通人,我能够与荀攸共谋大事,天下大事就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名士郭嘉去见袁绍,袁绍很敬重郭嘉。郭嘉对袁绍手下的两位谋士辛评、郭图说道:“聪明人会仔细寻找自己的主人,所以才能够百事周全,而且能够建立功名。袁绍只知道效法周公礼贤下士,却不知道用人的诀窍,事情做得很多却抓不住要点,喜欢谋划却不善于做出决定,这样的人是难以建立霸业的,为什么不离开呢?”

    郭嘉来投奔曹操,曹操同郭嘉谈论天下大事,说道:“能够与我完成大事的,必定是这个郭嘉。”郭嘉出来,高兴地说:“曹操才是我的主人。”

    曹操任用崔琰、毛玠担任人事部门的主管,负责选官。(一见钟情深深爱)崔琰、毛玠选官的原则是:选用敦厚朴实之人,远离那些浮华虚伪的人,那些名声很大而行为不顾根本的人始终得不到重用。

    司马懿是一个聪明明达的人,有大计谋,崔琰知道后,希望征召司马懿。司马懿借口风湿病不肯接受,曹操吓唬司马懿说:“不接受就派兵捉拿。”司马懿这才奉命。

    曹操手下一名叫做和洽的谋士对曹操说道:“天下之人,品德、才能各不相同,不可以用一种标准来选拔。

    节俭过度,用来修身还可以,如果用来矫正人物,就有很多弊端。

    现在朝中的论调,如果某个人穿着新衣服,坐着漂亮的新车子,就会被其他人认为这个人不够清高。(实习神医)外貌不整、衣着污秽的人被认为是清廉的官员。

    如果用这种标准来评价官员的话,很多官员就会故意污损他们的衣服、车马。如果朝廷崇尚难以忍受的行为标准来约束不同的人,必定使人疲惫不堪。

    古代伟大的教化,只是能够通达人情罢了,凡是偏激、奇特的行为,就可能是有隐瞒、不实的事情。”曹操很赞同。

    曹操用人,只要有某方面的才能,不论出身高低,或者品行方面有所不足,放心使用,所以,曹操手下的人,大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曹操识人、用人方面的才能是比较突出的。

    到了后来,魏国的政权被大族把持,地方上废除推举孝廉、人士的传统,改用九品中正制,地方大员担任中正官,负责向朝廷推荐人才,被推荐的人才被分成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又细分为三级,共九个等级。(万古武尊

    中正官大都从地方豪强大族子弟中推荐出上品的人选,被朝廷任用为重要岗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出身不高的贤才,往往没有机会得到推荐,魏国的选才机制阻挠了贤人上进的途径,成为社会发展的禁锢因素。

    一个政权的兴旺与否,关键因素就是人的因素,从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德胜于才者为君子,真正的君子有过几个?才干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曹操明白这一点,在用人方面就能胜出对手一筹。(黑客

    曹操手下的第一号谋士叫做荀彧,曹操曾经说到:“荀彧是我的张良。”。曹操担任丞相之职之后,每逢出征,总是安排荀彧代理丞相的事务,有重大行动时,总要征求荀彧的意见。

    但是,荀彧对于汉朝有很深的感情,大概与荀彧深受儒学思想影响有关,曹操是一个有着很深王霸思想的人,向来不受儒学教条的影响。

    从赤壁败退回到许都之后的曹操,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了,他开始晋级,一步步做到了魏王的位置,只差将汉献帝逼得退位这最后一步了,荀彧反对曹操称王,更加反对曹氏代替汉室,曹操很不高兴,逼迫荀彧服毒自尽。

    曹操的老同学许攸,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为曹操出谋划策,火烧乌巢,大败袁绍。许攸有些自恃功高,多次对他们夸口说:“没有我许攸,就没有曹操的今日。”曹操竟然找了一个借口,杀了许攸。

    崔琰、毛玠都是曹操府中的重要助手,他俩负责为曹操选拔人才,所选拔的都是忠正清廉的能人,杜绝了那些浮华虚伪的人,曹操曾经感慨:“用这样的人,天下的人都能够自理,我还需要做什么呢?”

    崔琰曾经推荐杨训,杨训针对曹操希望晋升职位的心理,上表歌颂曹操的功德。崔琰针对杨训的上表,说道:“时运啊!应该有变化。”

    有人向曹操控告崔琰诽谤,曹操以为崔琰讽刺自己要改朝换代,发怒将崔琰下了狱,剪去崔琰的头发。又有人控告崔琰:“崔琰作为囚徒,两眼瞪得滚圆,怒目而视的样子。”曹操竟然逼迫崔琰自杀,实际上就是压制那些敢于对自己称王不满的儒学知识分子。

    毛玠为了崔琰的不幸而感叹,曹操竟然将毛玠免去官职,说毛玠将朋友之间的道义凌驾于君臣道义之上。

    名儒孔融(就是知道让梨的神童),放荡不羁,经常违背曹操的意思,曹操外表容忍,内心很忌恨。有人控告孔融与狂士祢衡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简直是好不检点,放荡之极。曹操收捕孔融,连同他的妻儿一起杀掉。

    杨修是个聪明的家伙,他想拥戴曹操的儿子曹植做继承人,遭到曹操的次子曹丕的嫉恨,杨修能够根据曹操的心意,事前明白曹操要修订的敕令条例的内容,并且提前为曹植这些条令的解释答案,好让曹植提前做好准备,防备曹操提问考察,曹操查到是杨修提前为曹植准备好条例的答案,很厌恶杨修,加上杨修是袁术的外甥,就以泄露言教,与诸侯私自往来为罪名,将杨修杀死。

    曹操毕竟是一代君王,知识分子只是曹操获取成功的工具,君王是很忌讳属下猜出自己心思的,更加不能容忍属下阻止自己实现心愿,一旦违了君王的心愿,君主就会翻脸无情,痛下杀手。

    君主需要的永远只有一种人——顺从的部下,人才也好,奴才也好,都必须无条件顺从自己,这是君王用人的底线。被曹操杀掉的知识分子,无论曾经有多大功劳,无论在社会上有多大名气,只要踩了君王的底线,都会被消灭掉的,君王都是吃人的猛虎,士子也是**构成的人,要始终明白这一点。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楚人的小说江河奔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江河奔流最新章节江河奔流全文阅读江河奔流5200江河奔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楚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