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让她跟在你身边吧!现在你的名气大了,没准满清正在要派人来刺杀你呢,你一身系千万人的生死,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这千千万万人考虑一下,还要……”说话的是旁边的徐瑶徽,她一直为战场的杨光提心吊胆,这句话的最后是想说“还要为我考虑一下”,但现场人太多了,不方便说下去了。
看杨光还在犹豫之,柳如是也说话了“她武功那么高,你也看到的了,为何不让她女扮男装,让她跟在你身边不妨事的。做你的保镖,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保镖啊!”
杨光苦笑不得保镖?美女保镖?而且还是与自己关系最深的两个女子要自己收下这个美女保镖!
见两个与自己关系最深的女子都为单说话了,杨光不再坚持,点头算是同意。
单见杨光同意了,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但见师傅正站在旁边,不敢造次,只是低下头去。
“杨总司令,我的小徒儿交给你啦!贫道这告辞了。”玄净道长说罢要回茅山去了。
“道长,这么快走了?这里的伤兵很需要您啊!”杨光深感可惜,想留她下来,为救治铁血军伤兵作出的贡献呢。
“贫道看这里的医护救治方法虽与贫道的经验略有不同,但称之为消毒去除感染的规范操典在大方向与贫道的手法是一脉相通的,据说是杨总司令提点而成,啧啧,实在是不简单,杨总司令这么年轻见识如此广博……”玄净道长先是大大赞扬了杨光一番,话锋一转,还是坚持要回去“其实不需要贫道在此,这里都已做得很好,况且,这几日贫道已将数十年来的外科手法经验毫无保留地全都传授给徐姑娘和各位郎护士,他们完全已可熟练使用贫道的手法了,贫道老朽之躯在此实属多余的了,还是回茅山去吧。”
“师傅……”单恋恋不舍地抓住玄净道长的衣袖。
“你以后是杨司令军之人了,与我茅山派没什么关系了,一定要服从军令,听从杨总司令的话,你若有触犯了军规军纪,我可救不了你的!”玄净道长语气严厉地对单说完便飘然远去。
“好吧,既然从现在开始,你已是个军人,那你先去换身士兵的服装,先熟悉我军的军纪军规,再来向我报到。”杨光说完也扭头便走,他要到伤员去看看。
由于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伤员的恢复得不错,多数的轻伤员已经出去参加训练,重伤员的伤口眼看着一天天变好,很多人已能像轻伤员一样下地自由活动了,见到杨光前来视察,纷纷围来敬礼问好。
杨光见此情形,甚是高兴,这个拍拍肩膀,那个握握手,慰问几句,很多伤病员都涌过来,人头密密麻麻的。
最后还是徐瑶徽提醒说,伤病员需要静养休息,不可搞出太大的动静来,杨光才赶快结束视察,回总部去。
柳如是一直跟着杨光跑完视察全程,杨光回去后,她也赶回《华夏时报》编辑部,写了两篇章,一篇描述铁血军成千万的伤病员在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下,如何很快康复,将再次走战场;另一篇则描述铁血侯如何关怀着每一个伤病员,被人称之如同吴起再世,令士兵们深受感动,决心再战场以死报效。
徐瑶徽则留在医院驻地继续忙碌着照料伤病员。
一回到总部,杨光来不及坐下,要参谋立即将情报汇总交过来。
杨光和刘忠杰都在外,总参谋部由顾全在主持着运作,今日顾全已外出到练兵场去了,值班的参谋见总司令回来了,不敢懈怠,立即将各方面情报汇总交给杨光。
按杨光的要求,这情报内容已分门别类使用白话写在纸质卷宗,让人打开一看一目了然。
刘忠杰顾全都是武人,并没那么多的繁缛节,杨光说要用白话那用白话,如果换作一个大儒官僚,没准来个辞藻华丽的言,让杨光这个穿越者要消耗掉一堆的脑细胞才能看得懂。
杨光一看卷宗,马跑到沙盘地图边对照着情报看。
每接到一个新变化的清兵,参谋都会立即在沙盘地图作出清晰的标示,只要一看便知道敌我双方的形势情况。
铁血军虽然取得了南京大捷,控制了南京及其附近的地区,但江南的军事形势却不容杨光乐观起来
博洛率领的清军正在横扫福建,其前锋已直达闽粤边境,苏州杭州浙东等地仍然在清军的掌握之,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军正处于绝对的劣势,与清军苦苦纠缠,离南京最近的刘良佐部清军仍然牢牢控制着常州,正在日夜围攻江阴。
在卷宗附着三封阎应元陈明遇送来的求救信,信的斑斑血迹令人触目惊心,不知是付出了多少人命伤亡作为代价,才能将这求救信送到南京铁血军手,更不知道还有多少求救信在半途被清军拦截缴获,信的字句语气极其简短,从寥寥几十字看,可想而知当时写信人是多么的焦急忧虑。
而留守泰州的卢标也写来了告急信,说清军已有察觉泰州南通州已经易手的迹象,虽然暂时还没采取行动,但已加强了扬州的兵力守备,而泰州南通州的驻军数量,为了支援南京会战,几乎将老兵全部调光,剩下的新兵力不过七八千人,能堪堪守住地方不错了,根本没力单独进军扬州或者沿运河方向前进去夺取淮河边的城池。
现在铁血军掌握的南京,与清军仅仅隔着一条长江,清军随便找几艘船,便可渡过江来,突然出现在南京城下。而北方的清军即将蜂拥南下,长江防御前线必须要着手布置了。
夺取了南京后,铁血军的声威大震,但南京也成为铁血军一个沉重的负担,无论是从铁血军的未来发展,还是从杨光心打算发展的工业革命,都必须要保住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按照历代守江必先固淮的原则,要守住南京,必须要夺取扬州,尽量将防线推进到淮河一线,面对北方的强敌,南京的安全方可有保障。
可是江阴义军不得不救,那可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力量,特别是阎应元这样的千古名将,更是不得不救。
究竟要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杨光大脑飞快运转,站在地图前,足足有一个时辰没动过一步。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