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华夏人来说,国家出现任何天灾人祸,首先想到的便是军队,老百姓遇到什么大灾大难,最想看到的也是那群穿着绿色军装的人。在灾难面前,华夏军队从未让她的人民失望过,所以自然而然地,“军队会第一时间舍生忘死救助老百姓”的想法,在华夏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了。
只不过旅行团的幸存者们忘了,这里是澳大利亚,这里的军人不叫“人民子弟兵”。
澳大利亚人口两千多万,国土面积世界第六,是华夏的五分之四,现役部队却只有八万多人,八万多啊!这还是加上了预备役的数字,区区几万人,七百七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他们去救谁?更何况军人也是人,他们同样会被病毒感染,就算训练有素的军人能够保护自己不被咬伤,也不可能阻止那些本身缺乏免疫力的同袍变成丧尸,内部减员是肯定的,军队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同样需要时间。
等他们恢复过来了,就能如同神兵天降般去搭救平民百姓吗?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
现代化装备对付丧尸确实绰绰有余,可杀人和救人是两码事,让军队动用重火力夷平一座满是丧尸的城镇很简单,但让他们在这座城镇里把活人安然无恙地带出来就难得多了。
一枚导弹,可以摧毁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头丧尸,但这样的攻击现在动用不了,因为丧尸并没有集中在一块堆等着挨炸啊,它们游荡在各条街道和每幢建筑中,它们的身边躲藏着幸存者,重火力覆盖下去,到底是救人还是杀人?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不可能下达这样的命令。
如今真要救人,只能靠机械化推进,装甲火力配合步兵进行搜索,连空地协同都办不到,因为通讯瘫痪了,无线电的有效距离不到一百米,天上地下无法互通情报,人类的高科技全都成了聋子瞎子。更别提失去了导航功能的飞机只能通过辨认地貌来飞行,根本无法远离基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军队不是不能行动,只是困难重重,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支持,而“人力”正是澳洲军队拙荆见肘的短板,况且这几万人分散在澳大利亚的各个军事驻地里,每一处的兵力就更少了。
当然,面对手无寸铁的丧尸,现代化的单兵装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军队的人手问题,但即便如此,他们眼下也不会贸然行动,原因很简单——没有接到命令!
军队的调动岂是随随便便谁都能说了算的,当澳洲各地的军营和基地发现自己与上级失去联络后,第一反应必然是想办法重建通讯,而不是跑出去救援老百姓。
可国家机器这个时候已经处于瘫痪状态了,好比一个脑子无法指挥四肢的人,想要恢复过来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张晓重生前的那个末世里,有很长一段时间,澳洲军队都是各自为战的,最多围绕驻地进行一些小范围的清扫活动,没有组织任何大规模的救援。如果你家刚好在驻地附近,那么恭喜你,你有可能顺便得救,但如果你住的很远,那么不好意思,不会有人来管你。
这就是华夏和澳洲军队的不同之处了,澳大利亚的军队没有“一切为了人民”的传统,他们是战斗部队,不是用来抢险救灾的,以前澳洲境内发生天灾,他们也只是在政府的请求下,派遣几架直升飞机打个转而已。现在飞机不能飞了,想让他们派士兵奔袭千里、舍生忘死的救援平民?对不起,没这个习惯!至少那些驻地指挥官缺乏这种意识,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士兵的生命和平民一样宝贵。
除非——国家机器恢复运转,上级命令他们去!
这个过程就相当漫长了,而且事实上,当国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一盘散沙的各地军队重新调配起来( + )后,澳洲政府也没打算用区区几万兵力从上千万丧尸手中夺回城镇,而是决定放弃所有城市,围绕硕果仅存的军事驻地建立庇护所,要求幸存者自救前往。
总而言之,想坐在家里等来政府救援,无异于痴人说梦。有资格被军方营救的都是“重要人士”,比如松树谷基地里的那些生物病毒科学家,还比如军方高层的家属……这座半停业状态的城堡度假村里,怎么看也不像有这号人物存在。
张晓不知道索菲亚他们有没有这个觉悟,想必是没有的,不然他们也不会把城堡当做避难所并且这么奢侈的吃喝,估计在他们的认知中,政府军队剿灭丧尸是迟早的事,没看托马斯一个人凭着一把枪,就干掉了十多头吗?能有多难对付?
这种想法是末世初期的主流思想,大部分人缺乏宏观视野,或者说,过于相信政府。
张晓上一世也曾这么认为过,幸好她身边的姚远及时看清了形势,当他发现无线电失效时就知道大事不妙了,立刻带着剩余的物资和张晓踏上了逃往之路,目的地正是离墨尔本最近的军事基地,虽然这个基地最终没守住,但至少给张晓他们争取了活命的时间,也让他们接下去的行动有了方向。
事实证明姚远是对的,等躲在家里弹尽粮绝后才意识到不会有救援,再想跑就晚了,缺乏物资去哪里都不容易,而且外面的丧尸也厉害多了。
末世中存活几率最大的一群人,正是像姚远这样,先一步认清现实并且愿意冒险的人。
像索菲亚一家,或者鲁克和苏宛晴那样,只肯固守一隅,将来的末世之路会难走得多。
想到这里,张晓抬眼打量了一圈屋子里的人,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没有充当翻译,而是把自己曾经警告过鲁克的话用华夏文和英文一式两份地写了出来,张晓在写这些内容之前,没有和索菲亚一家进行任何沟通(小说网更新最快),所以旅行团的人知道这不是那几个老外的意思,完全是张晓在向他们提供信息。
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文字,众人皆是不敢相信的神色,或许旅行团一行人还好些,毕竟在他们眼里张晓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不至于那么不可信,既然中午接受了他的说辞,现在继续接受也不是不可能,不过这段文字背后的涵义未免太令人震惊了吧。
不会有救援?植物会病变?丧尸已经越来越难对付?必须自己去军事基地寻求庇护?
这是说澳洲政府没办法控制事态,一切会越来越糟糕的意思吗?
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又是那个青壮男人,他连声追问张晓凭什么这么说,这些信息是从哪里得到的。
张晓本想再度无视他,不过他的疑问恐怕是在座所有人还没问出口的。
于是,迎着那对老夫妻惊疑的目光,张晓把当初拿来搪塞苏宛晴的借口摆了出来——军事基地里的人告诉她的。
旅行团的几个人顿时小声议论起来,而索菲亚夫妇则显得有那么点不以为然,特别是托马斯,他冷哼一声后说道:“你以为我们的军队是纸糊的吗?我服役那会的装备已经够外面那些怪物死两回了,何况是现在那些小伙子手里的玩意。”
索菲亚也在一旁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无奈道:“孩子,你的想象力未免太丰富了,这可不是科幻电影呀。你放心吧,没事的,先在我这安心住着,等外面的问题解决了再说,现在跑出去太危险了。”
张晓没有与他们争辩,只是把刚才写给旅行团的理由又用英文复述了一遍。
托马斯的神色微微一变,但随即又恢复了正常,还是一脸不相信。
索菲亚甚至伸手摸了摸张晓的脑袋,嗔怪着摇了摇头,似乎觉得她太胡闹了。
这就是未成年的待遇啊!张晓也懒得解释那么多,就算证明她已经二十岁了也不会改变这一家人的看法,因为重点不是她的年纪而是她给出的理由实在缺乏说服力——她拿不出任何证据!反之,托马斯却曾经与丧尸正面交锋过,事实证明它们一点都不难对付。
最后,这场临时会议就在旅行团众人的将信将疑以及索菲亚一家的不以为然中结束了。
张晓还是那个态度,能说的都说了,信与不信不是她能决定的,她也不准备掏心掏肺地非让别人相信她,她又不是救世主!做到这样已是仁至义尽了。更何况,此时此刻的她,自己都面临一个大问题啊!
回到房间的张晓关上房门,独自坐在桌前陷入了沉思。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张晓起身开门,发现站在门口的是拎着一个大水桶的乔治,脚边还跟着那只形影不离的大狗。
乔治微微一笑道:“这是蓄水池里的水,我妈让我给你们每个房间送一桶,晚上你们能用。”
张晓点头致谢,把乔治让了进来,看他将水桶放进了客房的卫生间里。
做完这一切,乔治并没有离去,而是挠了挠后脑勺,迟疑着问道:“肖,你说的那些都是真的吗?”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