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守护者要塞正在缓慢的变形。
如同逐渐开放的花蕾,原本球形的要塞舰体逐层伸展开来。隐藏在厚重装甲层内部的结构被翻转而出。这些庞
大而复杂的构造充满了令人眩晕的jīng致细节。在太空中,它们彼此开始重新组合,最终构成一个个具备dú lì功
能的附属太空建筑。
星际要塞并不仅仅是一座战斗堡垒。大多数星际要塞都承担着“文明之种”的责任,保存着足够重建文明的资源
和技术。也就是说,即使一个文明完全灭亡,仅仅只有星际要塞留存,它也具备从零开始dú lì发展出一个完整
文明的能力。
在要塞数据库中,张舟可以找到很多要塞附属建筑的资料。从足以容纳数十亿人的超级太空城市,到可以瞬间
毁灭一个星团的要塞主炮。这些东西都是守护者要塞全盛时的标准配置。但现在它们都不在了。
在漫长的休眠过程中,守护者要塞丢弃或者回收了所有高级模块,只保留了最低限度的系统配置以节省能量,
这便是所谓的原始运行模式。
原始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存要塞本体,但要真正的发展起来,恢复原本的全盛状态,却必须转化成适宜的其
他模式才行。
一些压缩起来的组织需要展开,一些系统需要重新设置,另一些则需要增殖。就好像一枚苏醒的种子,开始长
出根须和枝条,为未来的大树形态做好准备。这便是所谓的扩展模式。“这要塞中没有其他人了?”张舟不禁问道。
“是的。这个恒星系中,你是唯一一个自然意识体存在。所以我才会选择你。”
听到这里,张舟没来由的感到一阵寒意。
“那么,你是打算单靠自己来建设要塞吗?”他问道。
“还有你。你刚刚承诺过的。”素夜平静的提醒道。
“呃……是啊,可我只是个连母星都被抢走的丧家土著罢了。”张舟愣了一下,随即有些自嘲的说。“说句实话吧
,你一个人……仅仅我们两个人是不可能重建一个文明的。我不是想推卸责任。”
“我的任务并非重建文明,而只是保护这座要塞。”
“保护要塞?文明和种族都没有了,保护这东西还有什么意义……”
张舟下意识的想追根究底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是在和一个人工智能说话。“好吧,姑且不问为什么。我们该
怎么发展自卫力量?”
“守护者要塞的智能控制系统和工业生产系统,可以支持一定科技水平以下的全自动发展。只需要控制者对其
进行监督和引导。”
一条条信息出现在张舟眼前。它们似乎是……要塞的使用说明书?
“这是要塞处理预案指令集。数据库中有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遇事参考即可。””
“我明白了。”张舟点点头,游戏有攻略就好办多了。
正在这时,要塞的变形已经接近尾声了。一条条信息出现在张舟面前。
“扩展模式转变92%完成。最低可用资源限制解除。”
“资源系统,工业系统连线。开启建造栏目。”
“要塞资源储备总览:能量130标准单位。物质56标准单位。”
“资源收入项目:无。”
对于守护者要塞而言,无论太阳能,电能还是别的什么形式的能量,资源系统均可将其转化为最基本的标准能
量单元。而无论是金属,岩石还是其他东西,都会被打散原子结构,变为最基本的标准物质单元。
一标准单位的物质,换算成地球单位大约是1万吨。而1标准单位能量,大约相当于地球被缩小前,全世界20年
所消耗的能源。
而显示在张舟面前的两个基础建设项目。一个是附属模块建造栏,一个是设备制造栏。而目前所能建造的东西
,每一栏目下面也只有一个。
1太阳能收集器。
科技水平:星球I级
建造花费:4物质。1能量。
消耗:无。
备注:太阳能收集器,是星际要塞最基本的能量收集装置。它们可以直接从恒星的光辐shè中吸取能量,无需其
他前置设备和科技。
2通用太空工程机器人。
科技水平星球II级
建造花费:4物质,4能量
消耗:每工作2400小时,消耗1单位能量。
备注:工程机器人可用于各种条件下的舰船和模块的建造和修复工作,同时也是星际要塞最基本的资源收集装
置以及运输装置。它们只能从太空残骸或者小行星带收集材料并提炼出其中的有用物质。无需其他前置设备和
科技。
显然,这是要塞为了照顾张舟目前的认知水平,而将建设直观数据化后的结果。
“以现在的情况,必须而且只能以收集资源为第一任务。”张舟想道。
对于一个星际文明而言,除了科技之外,最重要的无疑就是充足的资源。有了这些,再加上时间,怕是一支无
敌舰队也能造出来。但如果没有,那就老老实实种田吧。张舟立即下达了建造命令。
太阳能收集器属于附属模块建筑。而工程机器人则属于工业制造,所以这两个不同项目的工作可以同时进行。
但如果要建造两个收集器或者两个采矿船,由于每种生产线目前只有一条,那就只能排队了。
“太阳能收集器,数量一,已经进入建造序列。”
“工程机器人,数量一,已经进入建造序列。”
这两样东西,便是初期起家的资本了。星球级文明的初级科技。
按照技术发展程度,行星时代的文明大致可以分做石器时代,金属农业时代(铜和铁两个阶段),工业时代和
信息时代这几个阶段。
这划分与生产科技水平直接相关,换句话说,越是有能力利用资源,越是有能力改造外在的环境,其文明等级
便越高。
而所谓的星际文明也是如此。
不过由于星际科技过于复杂,所以星际社会中,有更通俗的划分方法。也就是星球文明,星系文明,星团文明
,旋臂文明,银河文明,超星系文明这几个层次。这是按照文明规模来划分的。
这是因为,越是高级的文明,对资源的需求就越大,因此必然会尽可能的扩张。
一个只能在恒星系内部航行的文明,不可能占据半个银河旋臂。而同样的,一个拥有空间跳跃技术的文明,也
不可能局限于几个星系内。所以文明扩展范围大致会和科技水平相当,可以用来简单的衡量文明等级。
处于入门阶段的星球级文明,就是指能充分利用行星的资源,并且能在自己的恒星系内zì yóu航行和殖民的文明
。这个阶段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支持他们摆脱自然行星生存,必须以母星为基地,故而得名。
而比这个标准更低一点的,比如地球这种处于太空时代前夜,连自己的母星都没有离开的文明,就会被称作准
星球文明。
实际上,把地球称作准星球文明都非常勉强。张舟可以看见,即使是最初级的准星球级科技,也比地球先进五
十年到一百年左右。等到人类可以建造核聚变反应堆,并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居民点的时候,才能算是真正的
准星球文明。
要塞的制造部门开始忙碌起来。一块块压缩物质从仓库中取出,然后通过自动工艺处理变成不同xìng质的原材料
。接着送到制造车间制作成的一个个标准零件,并进行组装。所有过程流畅而连贯,没有丝毫多余的动作。
实际上,要塞自备的生产线正是为了这种小规模制造所准备的。如果要一次xìng制造成千上万个机器人,就需要
升级工业模块发展出专业制造流水线。不过这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工业系统报告:太阳能收集器,数量一,建造完成,开始部署至预定轨道。”
一颗小型运载舱从要塞中发shè了出去。它径直飞向太阳,当抵达金星附近时才停了下来。随后,一张网状物体
从运载舱里释放出来,面向太阳徐徐展开。
这张巨网非常轻薄,展开来却足有亚欧大陆的面积。在强劲的太阳风中,巨网微微内凹,却并没有损毁的危险
。太阳风却开始转变成标准能量,源源不绝的输送至要塞能源核心中。
而工程机器人也驶出了工厂。现在并没有什么可以修理和建造的,所以它现在的最高任务就是收集资源。而目
标,就是月球的废墟。
在黑鸦号主炮的轰击下,月球已经变成一片太空尘埃。不过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尘土状态的物质非常容易
收集。
机器人的顶端有一种磁场发生器。产生的磁场会将四周的月球尘埃吸引过来,好像棉花糖一般黏成一个大团。
当月尘团聚集的足够大时,就会被牵引光束拉进工业车间,处理成标准物质单元。
而一旦资源足够,太阳能收集器和工程机器人便可以继续进行生产。形成规模。这些甚至不再需要张舟的命令
,只要设定好程序,工业系统便会自动执行。
“似乎并不难啊。不过……”
虽然情况很顺利,但张舟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
文明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通常需要数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有所进展,这还是理想状态下。历史上,因为异
族入侵和天灾,停滞倒退甚至毁灭的文明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只有极少数能存活并发展起来。
而守护者要塞,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经过凝练优化的文明复兴机器。可以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以最少的资源
消耗和最快的速度来恢复文明。但即使如此,复兴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在这段时间里,地球这样的弱小文明,又会怎么遭遇到什么样的命运呢?一个文明,一个世界,却如同玩具一
般任人拿捏。这就是弱者的下场。
虽然知道忧虑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但这种思绪却好像苍蝇一样,不时盘旋在张舟的脑海中。他随即摇摇头,把
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
随着机器人和太阳能收集器的工作,要塞的资源储量终于开始缓慢上升。大约100小时之后,资源的采集已经
足以满足再生产还有多余。储存量开始进入正增长。这是一个好现象。
但就在这时,要塞侦测系统却发出了jǐng报:
“发现不明舰船目标,正在靠近!”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