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奉判断宋雨航会包围牵制密支那的第师团,以tt奇袭曼德勒,对此山下奉深信不疑,而宋雨航也确实是如此打算的,但是此刻的宋雨航已经由一军之长摇身一变,变成了国远征军副总司令长官,实实的大权握,权力大了,责任重了,宋雨航自然也越来越加谨慎了。
宋雨航还不知道,他难得的异常谨慎已经让山下奉多死了几百万的脑细胞,百思不得其解的山下奉就是不明白宋雨航这个战术角度上特别喜欢投机的家伙到底等什么?试问他自己如果遇到如此大好的战机,也会砰然心动。
已经晋升为方面军将参谋长矶村武亮不声不响的站山下奉的身后,他心知眼前这个对自己提拔有佳经常笑眯眯,看似很豪放爽快的家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伺候的主,与前任河边正三相比,山下奉的才能确实非常突出,他喜欢亲抵前线,将战术的使用和目的贯彻到联队、大队以及,与河边正三喜欢放任师团长们自由发挥截然相反,可以说山下奉指挥下的师团、旅团长们基本都是傀儡的代名词。
矾村武亮历数方面军近二年来的战绩,就连一向号称心如止水的他都感到非常的惭愧,多次的重大损失,帝国陆军首开步兵联队成建制被歼灭之先例,并且军旗还被对方所缴获,随后又出现陆军师团被成建制歼灭,大本营多次寄以厚望增兵添装,到头来被国远征军打出了西要冲不说,现自己的后方缅甸也似乎岌岌可危了。
宋雨航矶村武亮就是一个地道的妖孽!一块阻碍大日本皇军实现美好前景的绊脚石,邪门的是无论谁去试图清理这块又臭又硬的绊脚石,下场无一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宋雨航和他的部队已经成为了一个怪圈,那些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师团长们一遇到这个半路出家的青头小子就纷纷落马,尤其是此次作战会议上,偌大的方面军竟然没有一位师团长愿意主动率部拖延国远征军的进攻固守密支那,后颜面无光的山下奉点了以钢铁意志号称的第师团神田正种的将。
矾村武亮当时就感觉到了神田正种的脸阴沉得能拧出水来,他认为山下奉忘记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神田正种所指挥的第师团是**队的死敌。
苦思无果的山下奉信步走出指挥部,矶村武亮落后几步跟其身后,山下奉对于矶村武亮跟着自己走出来有些诧异,他知道矶村武亮一定有不方便众人面前说的事情要对自己讲。
矾村武亮环顾左右无人后,方轻声对山下奉道:“阁下,您应该知道第师团曾经攻陷过国的首都南京吧?”
山下奉用惊异的目光望着矶村武亮点了点头,冷声道:“这和眼下的战事有什么关系吗?”
矾村武亮能够从山下奉的言语听说对方的不满和不耐烦,对于这个自持甚高不太愿意听从别人建议的方面军司令长官,矶村武亮只好急忙解释道:“第师团攻陷国首都南京后,哪里似乎做出了一些非常过分的事情,后来就连大本营都无法包庇谷寿夫等人,只好将其撤职,第师团从此国战场上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主要对象,无论重庆方面的央军还是地方军,只要遇到第师团几乎都是死拼血战到底,宋雨航之前与第师团的几次交锋过程,都试图将其咬住,但是因为战略、战术层面上的一些问题始终没有得逞,对此时任第一机械化军军长的宋雨航一直耿耿于怀,现宋雨航已经升任国远征军副总司令,拥有了多可以运用的资源,而我们恰恰又把第师团孤军摆了密支那!”
矾村武亮地话让山下奉转换了一下思路。山下奉惊讶道:“你地意思是**队可能为了所谓地仇恨。放弃战略上地主动而退而求次?他们地目标其实就是第师团?”
矾村武亮郑重地点了点头。山下奉犹豫了片刻断然道:“不可能。如果宋雨航真是一个天才地战术指挥者地话。他绝对不会放弃眼前地大好形势地。如果作为一个出色地指挥者来说。宋雨如若连这点胆量和魄力进取精神都没有。那么他也不足为惧了!”
山下奉一番话可谓是雄心勃勃。完全没有把宋雨航放和他相等地角度看待。矶村武亮对于山下奉地秉性自然有些了解。他身为方面军参谋长职责就是为司令官地军事部署
多地选择。但是话已至此。矶村武亮也意识到多说无7
山下奉憋着一口气等宋雨航上钩。而宋雨航则小心翼翼地不断进行试探。等待情报地积累。
地位和职务地变迁晋升让宋雨航已经意识到。他早已不是同古血战地百夫长。或是昆明城下振臂高呼冲锋前地旅长了。现地他肩负着国远征军地成败。国远征军维系着国战区生死存亡地生命线。他手地十几万大军几乎集**精锐于一体。如果一旦战败。攻陷印度地日军主力转头回击。驻防地西地第二十集团军和第十一集团军恐难抵挡日军进犯。
那么宋雨航这个壮志雄心扭转乾坤的后来人将会成为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每每想起这些宋雨航都会惊出一身冷汗,此刻欧洲战场,德军与苏军撕杀得精疲力竭,经过了1943冬和1944春的几番鏖战,占据地利优势的苏军已经逐渐将德军的锋芒抵挡住了,可以说斯大林制定的以空间换时间的整体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源源不断的部队和装备由西伯利亚开赴各条战线,苏军开始酝酿具有决定性的大战役。
相对于欧洲战场的暂时平静,北非战场可谓打得天翻地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经过一番血战之后终于得报1943初阿拉曼之战的一箭之仇,令无数人费解的是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占据较大优势的情况竟然被隆美尔击败?溃散的英军开罗一线试图重组织防御。
而印度,蒙巴顿勋爵所指挥的英印军队日军的猛烈打击下岌岌可危,丘吉尔向罗斯福大声呼吁美军立即组织超过四个机械化军的远征军登陆法属北非和西西里岛,迫使意大利自保或退出战团,而后配合埃及英军分兵三路,奇袭突尼斯和将德军非洲军团歼灭于开罗城下。
丘吉尔的方案被马歇尔称之为不清醒的人说胡话,显然丘吉尔对于四个美军机械化军的补给消耗根本是一无所知,气愤的马歇尔建议丘吉尔将皇家第二空降师直接空投柏林,抓捕希特勒等第三帝国的领导人和主要执行人,彻底解决德国加容易和实际。
罗斯福也有点搞不明白了,好像全世界都打英国人一样?或者是全世界的英国人都挨打?对于北非罗斯福有些爱莫能助了,毕竟投入美军直接面对德军精锐部队作战和提供租借物资武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罗斯福清楚,美军终究是后要投入残忍而伤亡巨大的地面战斗的,但是这个投入的时机却要把握自己手,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利益高化,就是美国总统至高无上的义务与权力。
罗斯福致电马歇尔,让其敦促参谋长联席会议特使拉尔快使国远征军投入到确实有效的行动,英印部队抗敌的意志让蒙巴顿深感作为这支部队指挥的耻辱,他之前向国内要求的五到八个英军师的请求被丘吉尔拒绝了,丘吉尔明言告诉蒙巴顿,我以兵一卒都拿不出来了,想要部队就自己印度想办法吧!
无可奈何的蒙巴顿扩招了10师的印度士兵,但是这些农民出身的印度士兵继承了印度人一贯的优秀传统“懒惰”,为了每月不断贬值的几百卢比当兵扛枪的印度人自然没有任何军人荣誉感,相同的是他们对他们的主人英国人也没有丝毫的忠诚度。
后丘吉尔还是给了蒙巴顿2澳大利亚步兵旅,对于几乎全部是由只接受了三个月军事训练的兵组织的部队蒙巴顿欲哭无泪,日军国境内发动的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让蒙巴顿通过史迪威向重庆呼吁增兵的设想彻底破灭。
非洲快没了,印度被日本人打进了家门,这次丘吉尔是真的急了,他拼命的叫救命,老朋友加盟友落难罗斯福自然无法袖手旁观,而他能够做的就是催促国远征军快吸引日军的注意力,拖延日军的攻势,使印度的盟军有足够的时候去布置防线调集增援部队。
罗斯福是一名政治家,考虑一件事情的得失他首先要从政治的角度去考虑,非常可惜的是宋雨航是军人,他则要从战术的角度进行考虑。
分歧、问题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未完待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