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820 国之重宝

本章节来自于 九项全能 http://www.lishu123.com/1/1979/
    虽然心中腹诽,但柳老爷子心中其实对孙女以及北宫家丫头喜欢张劲这档子事儿也乐见其成,所以也不点破,继续就这贴字自己甄鉴的结果谈了下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重生之失落神座)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溪激湍,映带左右……”

    柳老爷子并没有直接点破自己的甄鉴结果,而是先抑扬顿挫的念了一堆的古文华章。应该就是刚刚在张劲手中现世那篇文字了。

    柳纤纤到底是智商、情商远超常人的才女,加上从小到大刻意的强化,涉猎诸多,自是博闻强记。就算是因为有张劲身上带来的‘脑残光环’笼罩,而让柳纤纤现在头脑僵滞的大不如平常,但当柳老爷子将那副字诵读足有近百字的时候,也终于想起了爷爷所念这段话的出处!

    忍不住惊呼起来:

    “《兰亭序》?《兰亭集序》?爷爷,你是说之前那幅字就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当柳纤纤惊讶出声后,何清浅和北宫荷月也纷纷紧跟着惊呼起来。(极品大少在都市

    虽然何清浅和北宫荷月对于书法、古玩、字画都不擅长,也远不如柳纤纤这个头脑妖孽的女人那样博闻强记,但她们就算不是文青,毕竟也不是文盲。就算是对这方面没有柳纤纤知道的那么清楚,但《兰亭集序》的鼎鼎大名还是如雷贯耳的。

    这可是号称‘书圣’的王羲之的巅峰代表作!

    这可是被历代书法家品评为‘天下 第 837 章 序》评为‘天下 第 837 章 序》,不过是一贴不知道有几成原版功力的摹本而已。

    仅仅凭一幅摹本,《兰亭集序》就已经被许多人认为是十大名帖之首了。(极品三太子)如果是真品,那岂不是……

    这太夸张了!

    而且,《兰亭集序》现在在这里现世,在一块千年壁画中出现,也很不科学!

    柳纤纤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因为真本的《兰亭集序》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超过千年时间。

    …………

    关于《兰亭集序》真本的去处。还有一个虽未入正史,但却十分真实的故事在其中。

    话说,这《兰亭集序》本就是‘书圣’王羲之妙手偶得的醉后之作。

    因为酒醉后思想放恣,挥洒无拘束的缘故,所以王羲之信手写来,不但行文优美,而且字体潇洒流畅。气象万千!

    尤其是全文中二十多个‘之’字,更是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成为其后华夏行书的绝代佳作!

    相传,当王羲之酒醉醒来之后,又写了几遍,但是却都不及这醉后信手写来的好。(王牌特工

    他曾因此感叹:

    “此神助耳,何吾力能至?”

    因此。他自己对这幅佳作也十分珍惜,将这贴《兰亭集序》当做传家之宝。

    其实,这个所谓‘神助’,如果按照张劲以《武林三国》的理论分析的话,就是王羲之本就是有着十级书法水准的大宗师,加上因为酒醉,不知不觉晋入‘入神状态’。所以才写出了水准达到十级的《兰亭集序》,所以当酒醒后,因为脱离了难得的‘入神状态’,自然就无法再现神奇。

    闲话少叙。继续说这贴字的故事。

    后来,《兰亭集序》果然作为王家的传家宝传承了下去,王羲之死了传给儿子,儿子死了传给孙子。(国色

    如此,一直传到王羲之的 第 837 章 序》的价值,将之视为珍宝,藏在自己卧室房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里。

    后来喜爱书法,尤其喜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听说了这件事,就多次派人索取。结果辨才和尚推说不知真迹下落,瞒混了过去。

    后来李世民见强取不成,只好改为智取。

    于是,李世民就派了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的样子与辩才接触。

    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借机与辩才和尚讨论书法。并拿出几件王羲之的真迹给辩才和尚观瞧,结果这个六根不净的和尚不淡定了,炫耀、攀比之心,无法遏制。

    看过萧翼拿出来的几件王羲之真迹之后,很不屑、很得瑟的说:

    “你这王右军的真迹,真倒是真,但却不是最好的,我有一本真迹更牛逼!”

    于是这个和尚很显摆的拿出了《兰亭集序》的真本!

    结果,萧翼接过《兰亭集序》的真本后,就立马变脸,将真本放进袖袋中后,向辩才出示了李世民有关的诏书。(重生首席女王

    这时候,宝贝易手,辩才就算再不心甘,也无能为力了。只能吞下因为自己穷嘚瑟、瞎显摆,而招致的苦果。

    后来,辨才和尚更是因为丢失重宝,而心疼的郁郁寡欢,不过一年的时间,就呜呼哀哉,下去找他师傅告状去了。

    而李世民得到本《兰亭集序》的真迹后,自然爱不释手。不但活着的时候,找当时最好的书法家临摹。最后,就算是蹬腿咽气,下去见阎王老子了,也要带着这本《兰亭集序》在身边。要这本《兰亭集序》作为他的陪葬中最重要的一件。

    …………

    这个传说相当靠谱!

    因为这个故事中的时间节点,与历史十分吻合。

    比如,李世民的到《兰亭集序》后,找来多位当时的书法名家临摹,这个时间段和《兰亭集序》的摹本大量出现的时间吻合。

    再比如,故事中《兰亭集序》随着李世民下葬昭陵。这个时间,也与《兰亭集序》真本消失的时间吻合。

    再比如,豪夺不成就巧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做法,与李世民的为人性格也是十分吻合。

    而且,还有当时还有当时文人何延之的一个故事,以及太宗时期的宫廷画师阎立本的一幅画,作为李世民以不光彩手段从辩才和尚手中骗取《兰亭集序》的污点证据。故事就是《兰亭记》,画作就是《萧翼赚兰亭图》!

    所以,现在考古界、古玩收藏界、书法界的普遍说法,也是认为这本被誉为‘天下 第 837 章 序》,现在还应该正在陪着李世民一同,在地下长眠!如今正成沉睡在昭陵之中!

    正是因为柳纤纤这个见识广博的女人知道这个说法,而且也认为这个说法相当合理。所以才在柳老爷子道出‘兰亭序’的时候, 第 837 章 序》的摹本。

    至于为什么叫‘神龙本’,则是因为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的神龙年号小印,所以才被称为神龙本。

    据说,这《兰亭神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书法名家冯承素,受太宗之命所临摹的。

    结果柳纤纤没想到的是,爷爷的回答居然如此惊人。这篇字,竟然不是摹本,竟然是真本!这可是真正的世之国宝啊!

    这个答案太惊人了,就算是以柳纤纤的心性修为,一时间也忍不住失态,条件反射的认为这绝不可能。

    孙女的失态,让期望孙女像平常人的柳老爷子,越发的开心,一脸自得的捋了捋颔下胡须后,反问道:

    “怎么就不可能?

    在这贴字没有出现前,大家以为这帖子应该在昭陵中长眠。虽然解释的通,也合情合理,但毕竟只不过是猜测而已,传说中那些事儿也不过是传说,当不得切实的证据。”

    “那也许这一贴也只是临摹的呢?也许这一贴只是比冯承素的《兰亭神龙本》临摹的更好、更像呢?”

    真本《兰亭集序》的出现,对柳纤纤的冲击太大了,对她往常认知的颠覆也太大了,甚至已经开始怀疑其爷爷甄鉴的准确性。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十喜临门的小说九项全能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九项全能最新章节九项全能全文阅读九项全能5200九项全能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十喜临门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