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船帮老大 第736章 解决之道

本章节来自于 船帮老大 http://www.lishu123.com/97/97951/
    陈叫山领着城南村乡亲,朝城西饶家营而去,尚未走至官道上,已有进南山采石的工器客兄弟,看见了陈叫山。  新匕匕·奇·中·文·蛧·首·发

    卢家大院各客的兄弟,皆穿布衣房缝制的黑色衣裤,而从汉口迁来的航会兄弟,则多是西式衣裳。而如今与陈叫山同行的一群人,皆为短打,颜色各异……

    工器客兄弟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一拨人急忙赶来,另一拨则赶回卢家大院去报信。

    陈叫山向工器客的兄弟们说了情况,兄弟们自是感到事关重大,也不进南山了,一同随往。

    一行人行至城西关王堡,邱大为常海明三旺王铁汉各领人马,汇聚一起,加入同行大军。

    五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奔赴饶家营,沿途有乡亲看见陈叫山,遂也加入,待行至饶家营,队伍足有七八百人了……

    张骞墓在饶家营村西,一座高大的坟茔,耸立于田野之间,坟茔四周松柏苍翠欲滴,其境清幽。坟前有一对石虎,为典型汉代石刻的“汉八刀”风格,刀法极简,流线婉转,极为逼真地勾勒出石虎静卧之姿,远远看之,便感一股雄威之气,扑面而来!

    张骞两番出使西域,不仅为大汉掣肘匈奴,联合盟国,做出积极贡献,将汉之文明,远播四海,同时亦将西域诸多物产,带回中原,为中原农耕文明发展,注入新鲜元素!更有重要者,张骞潜心学习西域诸国的冶炼驯养马匹等技术细节,将其报之汉武帝,使得汉军之军事作战能力,得以大力提高!

    “明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汉武帝发出威震千古的豪迈之言,后,派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几路出击,远征漠北,将匈奴人彻底打败打垮打服!

    其后数百年,曾经狂傲不羁,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屡屡犯境,烧杀抢掠的匈奴人,不断远遁,渐而从草原上消失,直至彻底消亡……

    大汉民族从此傲立千秋,这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文明,在整个人类居住的这颗星球上,灿烂无尽,熠熠生辉……

    千百年来,人们感念博望侯张骞,感念他在华夏民族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做出的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伟大贡献!

    每年清明,张骞后裔子孙们,同各地民众一起,前来张骞墓祭奠,年年香火袅袅,人声纷纷,车马喧喧……

    在民众心中,张骞,已然为神明:因于他的决绝不屈,坚毅果敢,两番出使,才换来人们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此际,张骞墓已被黑压压的人群团围,那一对石虎,被无数身影遮挡,远望不见,视线投过去,惟高高墓冢可见……

    “陈先生来了,陈先生来了……”

    “快,快快,让开道,让开道,给陈先生让道……”

    人群纷纷闹闹,闪出一条道来,陈叫山大步前进,走入人圈。

    人圈之中,石虎之侧,站立着十来个西迁学生教师:他们穿着各式的衣裳,有西式衬衣马甲小开领西装,有立领开襟排扣学生装,也有传统长衫对襟布衫。

    几个青年学生肩上挎着棉布大挎包,手里捏着小小的拍刷铁钩小铲子,有几个女学生,手上还戴了白色手套……

    另有几个学生,手里拿着铁锹洋镐,怀里抱着大大的木箱子。他们几个兴许因为身体壮实一些,还被乡亲们推搡过踢打过,有人的脊背上肩膀上袖子上,皆有黄土脚印子,头发也乱着,野草一般蓬蓬……

    一位身穿青布长衫的老先生,戴着眼镜,头发略显花白,两手背于身后,身子端端,从其眼镜片背后投射而出的睿智之光芒看,使人一下便能感受到一种满腹经纶的学者气息……

    “陈先生,他们是盗墓贼……”

    “陈先生,他们掘挖先人坟墓,人神共愤,罪不可赦!”

    “这是先人的一道灵脉,被他们破土这一弄,风水坏尽,要遭天谴呀!”

    “让他们在先人坟前磕头谢罪,祷告神灵……”

    “把盗墓贼赶出乐州……”

    乡亲们群情激愤,叫叫嚷嚷……

    “我们不是盗墓,我们是在考古……”

    “我们只是想获取一些历史资料,增加文史考据,墓中的任何东西,我们是不会破坏,更不会拿走的……”

    青年学生们也七嘴八舌地辩解着……

    陈叫山已然明白了些许情况,便将手臂举起,示意大家都安静下来……

    那位穿长衫戴眼镜的老先生,几番张了张嘴巴,似有话要说,但终于没有说出。

    陈叫山走到老先生身旁,拱手以礼,“这位老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

    老先生点了点头……

    “乡亲们,你们且都散了吧!”陈叫山向人群一转拱手,“请大家相信我陈叫山,我一定给乡亲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大为,海明老哥,你们带兄弟们也先散开吧,让乡亲们慢慢走,不要踩踏麦子,注意保护老人孩子,不要拥挤……若还有朝这边赶来的乡亲们,逢着了,就给他们知会一声,劝他们不要过来了……如果有谁趁乱闹事,先抓起来再说!”

    交代完毕,陈叫山将手一伸,“老先生,请”

    两人来到了坟冢西侧的柏树林中,寻一块大石,陈叫山用袖子“噗噗”几下,掸净大石上的灰土,“老先生,请坐!”

    陈叫山这般恭敬谦卑,令老先生大感意外……

    老先生姓黎,乃是乃是北平大学的国学教授。起先,见陈叫山领着七八百之众,浩浩荡荡赶来之时,黎先生一度认为:这个所谓的陈先生,是那种飞扬跋扈,打杀不休,倚强凌弱的豪强凶徒!

    显然,这些判断,全是错的!

    两人简单几句交谈,黎先生便站了起来,“陈先生,惭愧,惭愧,此事因我考虑不周,惹下这么大乱子,叨扰陈先生,黎某深感不安,愧悔不已啊……”

    “黎先生不必如此……考证历史,佐证文明,以史明鉴,昭感后人,确是一大好的事情……”陈叫山说,“不过,普通民众并不懂得此中之利,自然难于理解……事情既然已经到这,我希望能寻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既能顺利考古,又顾及民心民意……”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一剑封喉的小说船帮老大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船帮老大最新章节船帮老大全文阅读船帮老大5200船帮老大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一剑封喉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