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唐冢 第二百零五章 野人也有自己的生活

本章节来自于 唐冢 http://www.lishu123.com/97/97550/
    

    do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推荐下我的新书《大厦将倾》,个人觉得,还是可以一看的!】

    徐番没问为何那些人会认为自己这个身为普通人的弟子会有办法帮他们解决多年的难题,事实,在徐番眼,自己这个弟子,也算不普通人。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你没有杀掉这个女子,看来已经和他们交涉过了?”

    “没错!”许辰点头,回道:“他们只是其一方势力,很早盯了我,这几年我主要防备的也是他们。”

    “合纵连横,这些手段我倒不担心你没有……”徐番其实还是有些无力的,尽管知道了困扰弟子多年的原因,可身为老师,他还是帮不什么忙。

    “具体怎么做,我已经有眉目了!”感受到了老师的情绪,许辰宽慰道:“经过这次交涉后,明面的敌人消失,我也算重新掌握了主动,眼下敌明我暗,只要小心点,危险倒不大。”

    “何况这一方势力现在与我合作,他们的力量也能暂时借助,倒也省得让自家兄弟前送死。”

    这好卧龙,论武力值,五虎将随便出一只手能弄死他,但从来都不会有人认为卧龙的价值五虎将低。

    眼下所有的残域里,已知修为最高的是曾为元婴大圆满的慧能和尚,而经过了解,昆仑域在大唐所在的这片大陆应该算实力最强的残域,有白虎的后手在,昆仑老者绝不敢有别的心思,手能利用这么一支力量,许辰有信心应对任何危险。

    除了,那些躲到了现在的老不死……

    “你心有数便好!”徐番等许辰写完了自辩的折子,又说起了一事。

    “圣近来访道之心复盛,已令户部拨款重修长生殿……”

    话说李隆基自从放弃针对李亨后,心灰意冷之下,对朝政更加懈怠,反倒对修道、长生之事殊为心。

    这倒不是突然生出的念头,李隆基自幼向道,登基以来更是多次发出寻隐访道的诏令,建造集贤院的初衷也是为了广招天下神仙隐士,求长生不老之方。

    李隆基甚至深信自己乃是界孔升真人转世,这一世也想道术有成,羽化升仙。

    “前些日子,有一个号称‘终南法士’的人前来应召,此人名为张果,不知年岁,说自己在尧帝时得道,有神仙法术,云游天下,归宿终南……”

    “所以您想让我去抓骗子?”许辰抽了抽嘴角。

    “知道你不会去!”徐番横了他一眼,说道:“只是这人的手段颇为玄妙,我也看不出真假。”

    “额……”许辰想想,说道:“只要这家伙在长安城里耍了那些怪怪的把戏,那一定是骗子!”

    虽然不排除有超级老怪物也可能突破长安城的怪现象,不过这种老家伙应该没可能耗费大量灵气去讨好一个野人皇帝吧?

    为骗吃骗喝?脑壳有屎吧!

    虽不知缘由,但见许辰说的这么肯定,徐番遂点头道:“如此,便心有数了!”

    目前的朝局对徐番来说还算满意,虽然最支持他的李隆基有些大权旁落之感,但只要李亨不敢走最后一步,徐番的位子很稳。

    眼下,李隆基不理朝政,朝堂李党、太子党、徐党三足鼎立,相互制衡之下,效率反倒之前快得多。

    如无大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有政争,百官的心思也回到了政事,大伙安心做事,反倒成了近年来少有的好局面。

    只要皇帝荒废政事、大臣弄权一定会败坏朝政,基本都是些只有半桶水的人不得志时发泄的怨愤罢了。

    当然,每个皇帝都愿意接受这种说法,毕竟这彰显了皇权的至高无。

    皇帝英明,天下太平!皇帝昏庸,天下动荡!

    所以,皇帝多重要!

    可皇帝最好的状态本该只是一种象征,充当一个终局裁判者,而不应该是个具体执行者。

    天下兴盛,不是皇帝一人的功劳,天下动荡也不是皇帝一个人的责任。

    对于这样的局面,李林甫、李亨和徐番这三巨头都很满意,也乐得皇帝去找点自己的爱好。

    所以户部很痛快通过了拨款的决定,而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老神仙”,朝堂下也无人跳出来指责。

    徐番得到许辰确认后,不再注意这个假神仙了。

    “另外是军改的事,李相这些年为这事花了不少心血,太子也很心,眼下河西、河东两镇已经开始屯田募兵,逐步遣散原有府兵,地招募新兵,此后兵农分离……”

    军改之事,李林甫在开元末年已经开始着手,苦于将门掣肘的李隆基自然大为支持,只是将门势大,李林甫虽权倾朝野,可也没有带过兵、打过仗,连皇帝都受到掣肘,更何况是他?

    这些年,利用高超的手腕,李林甫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影响不大。

    这一次政争之后,李林甫又用交易的方式取得了几家将门的支持,加之政局稳定,军改一事便被他重新提了日程。

    李亨自然也希望能加大在军方的影响力,而徐番对这种有利国家的事不可能反对,于是得到了三巨头联手推动的军改至少在朝堂没有遇到阻碍,顺利通过了。

    直到晚,许辰依旧留在徐番的书房,府兵改募兵,前世在课堂听过不少的分析,那些经过了后世无数专家讨论得出的意见,对眼下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帝国宰相来说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许辰从来都是个走一步看两步的人,如今昆仑域带来的危险解除,之后只要按部班把那个秘密解开,失败身死自然无话可说,要是成功了,这帮修士走了自己的日子不还得照过?

    安禄山那边会不会在几年后发动叛乱,许辰一直都在暗关注,学历史的人很清楚,天下大势绝对不是一两个人站出来能轻易推动的。

    哪怕后世的太祖,拥有了近神的影响力,也不能不考虑其他山头、派系的想法,甚至于受到了其他派系暗狙击,导致家天下的想法破产……

    在大唐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乱世有饭吃有民心,可以哪怕再小,所有的势力也都有问鼎的可能。

    这一场影响了大唐命运的动乱根本不是杀掉安禄山一个人能阻止的。

    普通百姓看一两部演义传,以为安史之乱全是因为安禄山、史思明的野心,李林甫、杨国忠的弄权和李隆基荒废朝政导致的。

    可过历史课的高生都能知道除此之外还有更深次的原因,如土地兼并严重、藩镇尾大不掉,汉将和番将之间的冲突等等。

    而到了大学,专门学历史的人又会知道的更深一些。

    土地兼并导致流民增加,在手工业不发达的唐代,这些流民只能涌入城市,进一步加剧城市的压力,大唐的城市,商业姑且算得发达的只有个别几个,其余大部分都只能算是大型的乡镇集合,商业只是为了消化农业产出,几乎赤贫的百姓也根本没有余钱形成购买力。

    城市压力增大,转而又影响到了农业,自耕农的产出贬值,赋税虽以实物缴纳,但徭役、杂役却会占用大量的农闲时间,农民压力不断增加。

    到头来自耕农一年所得赶不给地主做佃户,于是农民只好求着地主把地买去,然而给地主打工。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军事,开元末、天宝初进行的军事改革则成了诱发动乱的直接原因。

    许辰曾经了解到的这场军改也是由李林甫所主导,原本军改初见成效,但李林甫突然病逝,继任的杨国忠根本是混混出身,军改到了他手彻底成了一块烂摊子。

    所以很多不明缘由的人只从表面看到杨国忠在排挤安禄山,其实杨国忠继任宰相后也是想做成点大事的,奈何实力不足、手腕也不够,被安禄山提前察觉,这才坚定了安禄山的反心。

    对目前的局势,许辰发现和自己前世所知的情况并无太大区别,他也来不及思考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到底哪个才是真实这样的宏大命题。

    这几年大唐的局势甚至许辰曾经所知的更烂!

    至少曾经所知的大唐,南方绝对没有发生一场叛乱。

    说起来也是许辰自己造的孽,为了大肆掠财对付修行者,一场炒地皮的风波诱发了南方的叛乱,叛乱才刚结束,南方想彻底恢复过来还得好多年。

    北方这些年地力锐减,关平原的产出早已无法养活关的百姓,华北平原又是四战之地,一旦乱起,这个最大也是最后的产粮区也将消失……

    算起来,如果现在爆发叛乱,北方大地将瞬间沦为人间炼狱。

    可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已经演化了百年,到现在算许辰去把安禄山弄死,也会有李禄山、王禄山跳出来。

    难道他能让所有世家大族把吞进去的土地全吐出来?

    算用商业转移他们的视线,除非许辰不顾后果直接利用修士的技术将纺纱机、内燃机全部造出来,然后掀起一场工业革命……

    想想还是算了吧,太累了!

    不相干之人的死活关我屁事?

    反正李亨最后能终结叛乱,要是自己送走了瘟神还活着的话,叛乱一起跑回琉球不够了?

    叛军敢下水,都不用开炮,靠撞都能送他们去见龙王。

    和老师讨论军改细节的时候,许辰脑已经对如果还有的未来有了些计划。

    徐番当然不知道这个弟子竟然在脑做出了如此冷酷无情的决定,在参考了许辰给出的意见后,对于这场军改,徐番有了更多的信心。

    底部字链推广位

    /html/book/12/12863/iml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天高辰远的小说唐冢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唐冢最新章节唐冢全文阅读唐冢5200唐冢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天高辰远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