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重生之绝代武神 428.428 舍利子迷踪【4】

本章节来自于 重生之绝代武神 http://www.lishu123.com/96/96569/
    布达拉宫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仓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政府的马基康雪巴列空印经院以及监狱马厩和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梨树文学网 w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主楼高117米,共13层,东西长370余米。山下附属建筑有雪老城龙王潭等。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拨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东庭院(德央夏):系白宫正门前面平坦广阔的平台。面积为1500余平方米,其西面为白宫主楼,东面为僧官学校,南北面为住房。

    白宫门廊:此门廊有通往白宫的大门,四壁均绘有壁画,其中北壁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南壁绘有五喇嘛年封桑杰嘉措为第斯(执政)的文告。

    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系白宫主殿,也是白宫最大的殿,面积为717平方米,内有34根柱。北侧面设达喇嘛宝座,上方悬清同治皇帝御书“振锡绥疆”匾额。殿内四壁满绘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壁画。原达喇嘛坐床等重要庆典均在此举行。

    西日光殿:此殿是早期修筑的达喇嘛的起居宫,位于白宫顶层。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护法殿组成。

    东日光殿:此殿是十三世达喇嘛晚年扩建的起居宫,位于白宫顶层。由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护法殿长寿尊胜宫和寝宫组成。

    弥勒佛殿(强康):主供弥勒佛塑像。左右为长寿3尊,仙女顿珠卓玛等,殿内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侧设有八世达喇嘛宝座。

    金顶区:金顶区位于面达拉宫的最高处。金顶指的是灵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顶,共7座,金顶上有许多鎏金装饰。金顶区四周,尚有经幢经幡等装饰。

    坛城殿(鲁朗康):殿堂中心为桑旺堆巴坛城,东面为德却坛城,西面为吉杰坛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却(胜乐)吉杰(大威德)均为密宗本尊。殿内四周绘声绘有壁面,大都是佛教名人名寺及教史。

    殊胜三界殿(萨松朗杰):殿内供奉一块用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牌位上方所供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围有金刚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内尚有十三世达喇嘛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面音像。这是红宫中一座重要的佛殿,有些重大活动在此殿举行。

    长寿乐集殿(其美德丹吉):此殿堂设有六世达喇嘛仓央嘉措的宝座,沿墙的佛龛中供奉千尊无量寿佛像。殿内还供奉“埃革则底”护法神和宗喀巴塑像等2000余尊佛像。

    十三世达喇嘛灵塔殿:十三世达喇嘛灵塔通高12。97米,用优质黄金包裹的灵塔面镶嵌的珠宝上万颗,可谓世间珠玉宝石芸萃。殿内陈设着各种法器祭器。十三世达喇嘛土登嘉措坐像前陈设一座由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罗)。第3层楼四壁均为十三世达喇嘛一生的传记壁画。

    上师殿(喇嘛拉康):殿内主要供奉着西藏著名上师的塑像。佛龛中尚有吐蕃王朝赞普像贤者像等数千尊和佛塔上百座。

    七世达喇嘛灵塔殿:七世达喇嘛灵塔供奉在殿堂中央,殿内尚有七世达喇嘛格桑嘉措坐像,以及佛龛经书架等。

    圣观音殿(帕*拉康):殿门上方悬挂清同皇帝御书“福田妙果”匾额。殿内正中央供奉的檀香木质自在观音像,为松赞干布所依本尊,属布达拉宫的稀世珍品,尚有合金质的六面阎罗王等许多珍贵的佛像和佛塔。

    八世达喇嘛灵塔殿:殿内主要供奉八世达喇嘛降白嘉措坐像及其灵塔,并在灵塔前供有八瑞物八吉祥七政宝等。

    九世达喇嘛灵塔殿:殿内主要有九世达喇嘛灵塔九世达喇嘛隆朵嘉措和宗喀巴的坐像,尚有经书架等。

    时轮殿(堆廓拉康):殿中心有铜质鎏金时轮坛城1座,其周围有时轮神像和历算家塑像100余尊。

    释迦能仁殿(土*拉康):主供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内设有七世达喇嘛宝座以及存放手抄甘珠尔经典。

    无量寿佛殿(蔡巴拉康):殿中间的佛座上供奉9尊无量寿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绿度母塑像各1尊。殿堂四周满绘壁画。

    法王洞(曲吉竹普):系七世纪叶蕃时期的建筑,被西藏佛教徙尊称为法王的松赞干布当年曾在此修行。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尔东赞(禄东赞)和吞米。桑布扎等塑像,后者相传为藏文创始人。尚有早期珍贵的壁画。

    普贤追随殿(公桑吉珠康):殿中间佛座上供奉铜质鎏金释迦尼坐佛,左右为观世音和五世达喇嘛像等。

    响铜殿(利马拉康):此殿供奉的佛像皆为响铜(合金)铸造,有释迦牟尼像无量光像等约3000余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乐时内地制造的塑像可达上百尊。

    红宫二回廓:素有画廓之称。回廓四周满绘面达拉宫修建史红宫落成庆典和佛事活动等壁画。

    西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努西平措):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达725平方米,内有44根柱子。西端设达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殿堂四周满绘壁画,面积达280平方米,其中五世达喇嘛进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和历史资料。殿内木构梁檩均有木雕镂空佛像以及各种动物和花纹图案。

    菩提道次第殿(朗仁拉康):主供藏传佛教祖师宗喀巴坐像,殿内还供奉格鲁派及噶当派名人铜像等。

    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银铸塑像,其东侧为8尊莲花生传承祖师塑像,西侧为8尊莲花生变身塑像。殿内尚有8座银铸善逝佛塔,经书架上存放着第司桑杰嘉措时精刻的甘珠尔经。

    五世达喇嘛灵塔殿(色东康):殿堂高3层,内有16根柱,殿中央供奉的五世达喇嘛灵塔通高12。6米,塔身用金皮包裹,耗费黄金3721公斤,塔面镶嵌各种珠宝上万颗,殿内尚有十世和十二世达喇嘛灵塔,以及8座镶有各种珠宝的银质善逝佛塔等。

    世袭殿(冲热拉康):殿堂正中并列供奉金质释迦牟尼塑像和银质五世达喇嘛塑像,其右侧是一世到四世达喇嘛塑像等。西侧是药师八如来塑像。邻西墙是十一世达喇嘛克珠嘉措坐像及其灵塔。东北壁的经书架上存放着藏文丹珠尔经。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遭严重破坏。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政权,由第司索朗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zhe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藏历水鸡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非曲直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卷轴画;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表时历史上西藏地*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珍玩,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布达拉宫的保护和管理十分重视。1959年以后,**中央和国*院十分重视布达拉宫的维修和保护,除常年拨给专门维修经费外,1988年国*院决定拨出巨款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开工,在藏汉族工程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下,工程历经5年,胜利地竣工,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以新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国内外来客。多年来,国家拨巨款进行日常维护,自1989年至1994年又集中进行了五年的维修,现在布达拉宫以更加金碧辉煌的面貌屹立在巍峨宏伟的红山之上。1959年以后,每年都拨给专款维修。1988年国*院决定拨出巨款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工程历经5年,于1994年竣工。

    布达拉宫是我国首批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它集中西藏宗教政治历史和艺术诸方面于一身。可以说,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

    300余年来,布达拉宫长期作为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布达拉宫是历世达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喇嘛灵塔的地方。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如释迦牟尼的舍利子;108函2500余卷经书;特别是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以及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关于西藏的各种封敕达喇嘛的金册玉册金印和乾隆皇帝御赐为挑选达转世灵童而设的金本巴瓶。还有布达拉宫内设置的八座灵塔,最大的是为五世达喇嘛修建的,耗黄金3721公斤,上万颗宝石。这些灵塔包以金皮镶嵌大量珠宝,塔内安放着历世达喇嘛的肉身。还有藏族匠师制作的各种金银器物,镶嵌珠宝的法器供器和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价值连城;布达拉宫还珍藏着大量书籍,从佛教经典到医学天文历算,十明十类学问学科无所不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在布达拉宫建筑艺术中,绘画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表现在壁画唐卡卷轴画和其它装饰彩绘方面。

    在布达拉宫的大小殿堂门厅回廊等墙面无不绘有壁画,仅西大殿二楼就有壁画698幅,取材涉及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等,还有民俗体育建筑等方面,有的以单幅表现,有的以横卷形式将画面相连缀。

    “唐卡”是藏语音译,是最富有藏族特征的一个画种,用彩缎装裱,画在绢布或纸上的卷铀画。主要以宗教人物宗教历史事件教义为内容,也涉及到西藏天文历算藏医藏药等题材。布达拉宫保存有近万幅唐卡,最大的可达几十米。

    布达拉宫的雕塑艺术融合了汉印度和尼泊尔等佛教艺术技法,宫内集中了大量珍品.有泥塑重彩木雕石刻,而金银铜铁等金属塑像数量最多,作品造型精美,高大者可达十余米,小的仅几厘米。

    宫内还保存着大量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品,如藏毯卡垫经幡华盖和幔帐等刺绣贴缎织物。

    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经典等文物,这一民族文化艺术瑰宝,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的建筑恢宏博大,气度非凡,布达拉宫的壁画彩画雕塑独树一帜,显示了古代藏族人民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布达拉宫所有宫殿佛堂和走廊的墙壁上,都绘满了壁画,周围还有各种浮雕。壁画和雕塑大都绚丽多彩,题材主要有高原风景历史传说佛教故事和布达拉宫建造场面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布达拉宫内部建筑无不着色,殿堂宫室等重要建筑一般都有壁画。居室也要画出墙裙和幔帐。木作部分更是精雕细刻,彩绘艳丽。壁画题材广泛,有表现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画图;也有表现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的题材;还有表现建筑民俗体育娱乐等富于生活气息的内容。丰富多彩,犹如观看一部西藏历史风情的画卷。吐蕃三法王达来班藏文成公主赤尊公主桑结嘉措等人的肖像和文成公主进藏图五世达来朝觐顺治皇帝十三世达来觐见图在布达拉宫壁画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把这些西藏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画进佛堂宫室中,是西藏壁画的一大特点。

    表现宗教神话和佛经故事的壁画,多采用横卷形式,将每组画面连缀起来,横向展开。每组画又往往安排一尊大型佛像或菩萨作为画面的中心,四周穿插佛传故事,构图严谨。从建筑题材的壁画中可以看到当年修建da昭寺桑耶寺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的劳动场面,还能欣赏到西藏各地寺庙的壮观景象。布达拉宫的主要殿堂都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图案内容有云纹卷草缠枝卷叶宝相花西番莲石榴花法*宝珠梵文六字真言,八宝图及佛像狮象等各种植物花纹。有雕刻,也有彩画。雕刻形式有”压地隐起”和”剔地起突”两种,即浮雕和半圆雕。也有雕刻花纹是采取预先刻好花纹,再贴到梁柱雀替斗拱之上的作法。色彩以朱红深红金黄橘黄等暖色为底色,衬以青绿为主的冷色。色彩艳丽,对比强烈。

    布达拉宫,是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研究藏传佛教和藏文化的宝库,也是我国和世界认同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宫内收藏了大量文物珍宝,有各式唐卡(佛教卷轴画)近万幅,金质银质玉石木雕泥塑的各类佛像数以万计。此外还有历代达喇嘛的灵塔,明清皇帝的赦书印玺,各界赠送的印鉴礼品匾额和经卷,宫中自用的典籍法器和供器等。其中如金汁书写的《甘珠尔》《丹珠尔》(两者都是藏文的《大藏经》)贝叶经《时轮注疏》释迦牟尼指骨舍利清朝皇帝御赐的金册金印等都堪称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在丰富的藏品中,最重要的是安放历代达喇嘛遗体的灵塔。从五世到十三世,除了被革除教职的六世外,其余八位都建造了奢华的灵塔。这些灵塔大小有别,但形式相同,均由塔顶塔瓶和塔座组成。塔顶一般十三阶,顶端镶以日月和火焰轮。塔瓶存放遗体,分成内外两间。外间设佛龛,供千手千眼观音像,内间一床一桌,床上安放达尸棺,书桌上放置达生前用过的一套法器和文房用品。所有灵塔都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显得金碧辉煌。其中五世赖的灵塔高达14。85米,当时为建造它,共花费白银104万两,并用去了11万两黄金和15000多颗珍珠玛瑙宝石等。十三世达来的灵塔也高达14米,用去了1。9万两黄金。还有五世达喇的灵塔里有一颗大象脑里生成的比大指拇还大的珍珠。

    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的大量的历史文物的历史文物有佛塔塑像壁画唐卡经文典籍,还有表明历史上西藏地*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喇嘛的金册玉册金印以及金银器玉器瓷器珐琅和工艺珍玩等。

    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卷轴画);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集;表明历史上西藏地*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玉器锦缎品及工艺品,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

    金印金册:历史上清朝中央政府对历世达喇嘛都有册封,并分赐金印金册。公元1652年,清朝政府册封5世达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天下释都普通瓦赤怛喇达喇嘛之印],印文为满汉藏蒙四种文字。

    敕封十一世达喇嘛的金册:清道光皇帝赐给十一世达喇嘛的金册,长2。3厘米,宽9。9厘米,厚0。2厘米,可以翻阅,中间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敕封十一世达喇嘛的金册]。

    贝叶经:目前西藏只有少数几个寺院有少量的贝叶经,这是布达拉宫一部分。威德金刚雕塑:铜质鎏金的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雕塑。

    大藏经:这本用金汁书写的[大藏经],其中的[大般若经]是18世纪清乾隆皇帝赐给七世达喇嘛的,首页有四大天王等彩绘图案。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藏族的祖先吐蕃人,很早就在青藏高原过着游牧和农耕生活。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奴隶制政权。松赞干布开拓了疆土,设置了政治军事的统治机构,制定了法律,统一度量衡,创造了藏文,为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要求与唐联姻。次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经过2年多的长途跋涉,643年文成公主才抵藏,吐蕃为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量医药,生产技术,佛教方面的书,还有谷物蔬菜的种子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她向吐蕃推行历法,和侍女一起把汉族的纺织刺绣技术传给当地妇女。唐朝还给吐蕃送去水磨蚕种,派去各类工匠,改变了吐蕃落后的生产方式。文成公主受到了吐蕃人民的无比爱戴。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此后文成公主一直住在公藏。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吐蕃为公主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与松赞干布合葬于琼结的藏王墓中。

    五世达喇嘛罗桑嘉措,是西藏历史上一位功勋卓著业绩辉煌的人物。五世达喇嘛时期,是公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发展繁荣时期。公元1652年,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被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恒喇达喇嘛”,并赐满汉蒙藏四体合壁的金册和金印,达喇嘛这一活佛转世系统的地位,从此因受到清朝中央正式册封和大力扶持而得以确立和隆升;他还是才华横溢著述颇丰的学者,佛学精深备受推崇的大德。五世达喇嘛晚年专心著作。1682年圆寂。了解这些历史,奉之以最高的灵塔最大的殿堂,就不难理解了。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宫墙所包围的范围全都属于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着原西藏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和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也都设在这里。

    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做“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来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来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

    红山的右侧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17世纪建造的一座藏医学院。宫前公路南侧有一块“达扎路恭纪功碑”,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表彰其大将达扎路恭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长安而建立的。在宫墙周边,近年来新建了不少商业设施,与布达拉宫庄严肃穆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

    白宫的周围是五世达来时期仿早期宫堡形式重建的厦经却结布却宇经却丹玛却等坚固森严的圆堡建筑。

    在1994年布达拉宫维修竣工之际,布达拉宫管理办邀请了前来西藏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向虎雏和刘国辉,对布达拉宫进行一次精确的测量。其中,向虎雏教授曾参加过我国南极长城站的测量工作。

    这次对布达拉宫的测量采用的是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这一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最省时省力精度最高的测量技术。对布达拉宫进行实地测量时,测量人员选择的最高点是五世达来灵塔的金顶,最低点在布达拉宫红山脚下的国家永久性水平测量点。测量结果表明,布达拉宫的海拔高度实际为3756.507米,其确切的相对高度为115。703米。两位专家解释说,这次测量出来的布达拉宫新高度与传统的117米有一定的差距,并不是因为地壳的变动使布达拉宫降低了,主要是以前的测量不够准确。

    藏历9月22日(公历11月6日)是西藏的“降神节”,传说在这一天之前刷的最干净的房间,在这

    粉刷墙体一天会有神仙降临居住。每年布达拉宫都会首先开始粉刷宫殿,以崭新的面貌迎接降神节的到来。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17世纪五世达来重建后,逐渐形成如今白宫红宫黄宫的规模。从17世纪开始,300多年间,每年粉刷布达拉宫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布达拉宫的粉刷,会按照白宫红宫黄宫的顺序进行,最后粉刷门窗的黑色边框。其中白色代表和平;红色代表权威;黄色代表繁荣昌盛;黑色辟邪,代表威严。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司马鸿飞的小说重生之绝代武神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重生之绝代武神最新章节重生之绝代武神全文阅读重生之绝代武神5200重生之绝代武神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司马鸿飞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