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闭眼闯京师 第二十七章 奉旨巡山东(下)

本章节来自于 穿越红楼将军梦 http://www.lishu123.com/96/96294/
    翌日,贾环等人一切收拾停当,辞行一罢便上了路。小正太虽是钦差,但是赶路的时候钦差的仪仗是不打的,一行人骑马奔驰在河北的官道上。

    如今薛蟠已经是骁骑营骁骑校,和手下的一班兄弟混的如鱼得水,再也没有儿时学堂里的愁眉苦脸了。听说环儿哥他们去山东,但是自己脱不开身,很是懊恼,特意的挑了几个得力的手下充当了钦差仪仗队,以防路上有什么变故,毕竟这是干的得罪人的事儿。

    转眼出京城,过通州,进入了河北境内。贾环明显感觉出百姓的生活和自己上次去江南时比起来,又苦了很多。山东发大水,无数流民进入了河北境,在饥饿中挣扎的百姓给河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时盗窃抢劫屡见不鲜。

    更兼有数不清趁机传教的白莲教徒,以“教中所获资财,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周行天下”等平均、互助思想在流民中迅速流行,无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把希望寄托在了白莲教上,从而成了阴谋者取得利益的工具。

    小正太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第一次出京城,虽然有皇命在身,但是难掩心中的好奇与喜悦。看到那些穿着八卦袍的道士模样的人,在百姓中故弄玄虚,念念有词,小正太有时候还挤进去乐呵呵的听他们念叨一番什么“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等等口号。在他看来,这是很可笑的行径,这些跳梁小丑不过是在百姓中增添些茶余饭后的笑料罢了。他却不知道,在这个封建迷信的时代,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一定寄托,对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力图摆脱现世的流民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长期处在死亡线上的百姓对这种虚拟的世界是趋之若鹜,着了魔一般。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一说这山东巡抚哈什玛。此人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籍,因喜爱读书,面貌又长得非常漂亮,加之口齿伶俐,能言会道,刁钻圆滑,善于见风使舵,看人下菜碟,所以一直官运亨通,如今刚过不惑之年,已经是封疆大吏了。

    四阿哥前段时间来了山东,第一次体会到这种独霸一方的快感,所有人都得打躬作揖,唯唯诺诺,心中美的是心花怒放。再加上哈大人深体钦差“劳顿之苦”,又是送银子,又是送美食,晚间还送了一对并蒂莲一般的双胞胎,长得妩媚动人,风~情万种。让四阿哥一跤跌进温柔乡里,哪里还惦记着乾隆头来时“修河堤、赈灾民、建家园、富于民”的嘱咐,山东的所有事宜由哈大人说了算,他这个赈灾主事不过就是在上奏朝廷的折子里签一下大名而已。如今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人还没去过重灾区一次呢。

    但是哈大人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消息极为灵通。那日宴请使臣时,十五阿哥告了他一状的事儿,早在贾环他们刚刚出京时就已经知道了。所以十五阿哥来巡视山东,到底目的何在,他是一清二楚。

    而且他最清楚自家事儿了,赈灾的饷银区区一百万两,本就不多,分了也就分了,追查起来补上就是。最最要命的是,他奏报修缮河堤的工程款高达九百多万两雪花纹银,基本上是整个山东全年的赋税了,这么一大笔钱,他也是一分都没有用在河堤上,现在的河堤,还在那烂着呢。这笔钱能不能交代清楚暂且放在一边,单说那二百多里河堤怎么办?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收拾好的。再说,他手下的那群东西他最清楚,吃肉的时候一点不含糊,但是要想让他们把吞的银子吐出来,哼哼,恐怕不比修河堤容易。

    哈什玛在山东这个鬼地方当巡抚已经三年了,在他任期,黄河沿岸就没有一年不发大水的时候。只要到了汛期,肯定决口;等汛期过了,洪水自退。他很清楚黄河治理乃是百年大计,但是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治理黄河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先行从事堵口工程,这是治标之计;第二步,从险工处筑堤,这是治本之计;第三步,定期修缮沿河堤坝,这是长久之计。说起来能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做起来却是举步维艰。首先,黄河横穿山东全境,基本处处是险情,处处要筑堤,处处得要银子。而黄泛区根本就是寸草不生,致使山东赋税一拖再拖,年年无法如数上缴朝廷。朝廷拨的饷银虽然不少,但是一层层的盘剥下来,真正能用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了。

    哈大人在接连被上级骂了几顿办事不力后,终于学的“聪明”了。我把钱花在费力不讨好的工程上,还不如把钱用来上供呢。朝中大臣受了好处,自然会帮自己百事遮盖着。至于黄河泛滥,那是天灾,岂是人力可阻的?汛期过后,泛滥之水自退,到时候花个三瓜俩枣儿的给百姓们分分粮食种子,然后再减一减赋税,他们还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如此“两全其美”的办法,一下子让哈大人过上了潇洒日子,不但腰包鼓了起来,而且官声甚好。山东的各级府道官吏一看老大都如此作为,更是有样学样,毫不客气的蚕食饷银,盘剥百姓,无恶不作,偶尔有一两个“不识时务”的,也是处处受排挤,郁郁不得志,最后也只能同流合污了。

    所以这么一再的拖下来,现如今河防工程年久失修,腐朽残缺,不堪言状。甚至有的地方仅仅堆起一道土墙便是河防,只要水势稍大,便能冲垮,更别说在汛期防洪了。

    今年自开春以来,上游冰雪消融,汛期提前三个月就到了。入汛以后,黄河中游又普降大雨,致使河水暴涨,泾、渭、洛、汾各支流并涨。上月初,鄄城率先出现大洪峰,当晚决口,水势汹涌,洪水倒灌鄄城县城,城里百姓死伤惨重。漫出之水宽约三十公里,高约一丈有余,浩浩荡荡,直奔菏泽府,菏泽护堤因雨大水猛,被冲毁堤坝二百余丈,菏泽又被淹没。尔后洪水入南阳湖,南阳湖由于常年不加修缮,如今已经和观赏湖差不多了,哪里存的住水?瞬间满盈四溢,济宁、金乡、鱼台各县均被淹,至此,整个山东西南部平地水深七八尺,乃至丈余,浮尸满目,糜烂不堪。仅仅月余功夫,黄河下游沿岸已经是千疮百孔,济南府是四面环水,岌岌可危。济宁府除尚可看到树梢、屋顶外,完全被淹在大水里,而且屋顶旁可航行丈长的大船。

    入了四月份后,洪水才稍稍的缓和下来,水位也开始回落,济南算是保住了。但是整个山东是一片狼藉,幸存的灾民们集中在一起,一眼望不到边。受到饥饿严重威胁的灾民,一部分扶老携幼的做了流民,更多的是扒树皮,啃草根,在家乡等待救助。济南府里到处是成群的低声叹息的百姓,张公祠、铁公祠、汇泉寺等一切为文人雅士吟诗赏景的名胜,都密密匝匝地填满了狼狈褴褛的难民。如此局面,要是被钦差看到,这还得了啊?

    不过难归难,时间可是不等人,钦差如今正在赶往山东的途中,再不拿出对策来,大家伙都统统完蛋,哈大人不再犹豫,急命手下所有府道台官员连夜前来商议此事。众山东父母官聚在一起,听哈什玛言明利害后,一个个也都麻了爪,七嘴八舌的出着馊主意,哈大人坐在堂中,阴沉着脸看着这群混蛋,心中真是怒不可遏。人性往往就是这样,自己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坏人,哈大人此刻就有这种感慨,真是生不逢时,宵小误我啊!

    议来议去,到最后连刺杀钦差这种混帐想法都出来了。哈大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咣当”把茶碗儿重重的顿在桌子上,冷哼一说,喝道:“都给我住口!平日里油嘴滑舌,到了关键时刻一派胡言,一个都指望不上。真是一群废物!”

    哈大人喘了口气,接着说:“现在钦差大人已经快到德州了,五日内便会到达济南,如今虽然汛期已过,河水在缓缓回落,但是济南内外依然是一塌糊涂,更别说菏泽府和济宁府了。而我们呈送御览的奏折上,可是写的明明白白,黄河春汛已经控制,山东全境已经井井有条了。”

    哈什玛用眼扫了一下众手下,发现一个个都抻着脖子听着,一脸的迷茫,恨恨的一拍桌子,心中又是一顿抱怨:叹我空有一腔为国为民的志向,怎么遇见了这么一帮子蠢材!关键时刻,指望谁呢?

    正在哈大人脸揪的像包子一样在那胡思乱想的功夫,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小官儿从后面挤上前来,冲哈什玛拱手施礼,谦逊而稳重的道:“父台无需挂怀,我们还有时间,卑职已有对策矣。”

    哈什玛端详此人,面如冠玉,唇上留着八字胡,显得成熟稳重,身上着鸬鹚补服,很显然是个从六品文官。仔细一想,有了印象,这不是去年刚到任的济南府允判嘛,听人谈起此人出自贾家门下,所以自己对他着重留了心。

    这个说话的便是贾雨村了,说来也是不巧,贾雨村辛辛苦苦捐了个官,好不容易外派到济南来做个允判,结果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赶上山东春汛发水这破事儿,眼瞅着连自己顶头上司都要倒霉了,自己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无暇感叹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忙不迭的想着办法,既可以帮老大渡过难关,又能表现一把,给自己加加分。

    哈什玛看他胸有成竹,刚要追问有何良策,只见贾雨村缄口不言,并目视左右,心下明白肯定不是什么阳谋,不过现在已经迫在眉睫了,管他阳谋还是阴谋,只要能糊弄过去,就谢天谢地了!赶紧屏退左右,单独带贾雨村来到书房,急匆匆的问其对策。

    贾雨村施礼而言道:“父台容禀,钦差此来,名为巡视,实为监察,相信父台早已听闻京城闹流民的事儿了,所以我们得小心应对才是啊!”

    哈什玛双手后背,仰头兴叹,月光洒在那深锁的眉头上,还真有那么点忧国忧民的架势,道:“这个我自然知道,不过如今百废待兴,本官空有一腔抱负,也实在是束手无策啊!”

    贾雨村看着这个伪君子在这矫揉造作,心中也实在是恶心的不行,虽然恶心这种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的主,但是马屁该拍还是得拍的:“父台心忧天下,实乃吾辈之楷模也。相信此次钦差定会满意而归,皆大欢喜的。”

    哈什玛欣赏的看了贾雨村一眼,点了点头,贾雨村接着说:“我们需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必须要在德州拖住十五阿哥,给咱们争取时间,四阿哥自从来了山东,便是一直作威作福,如今也该他出马办点事儿了,要知道此事追查下来,他可是首当其冲呢;第二,马上在灾区划出受灾较轻的三个府县,连夜修建堤坝,清理所有难民,必要时可以找一批军士去冒充灾区的百姓,一定要蒙蔽住钦差的眼睛。要知道钦差不可能在灾区挨个县巡视一遍,至于到底去哪几个地方,还不是咱们说了算?第三,让外面的那些大人马上把那一百万两赈灾的饷银吐出来,发到灾民手里,以后有的是银子捞,现在先渡过难关再说,相信父台一定有办法让外面的那些大人点头的。”

    “咳…咳…”哈什玛一向以忠臣自居,看贾雨村说的太露骨,太直接,一时脸上有些挂不住,因为那些银子他也拿了,而且还分的是大头,尴尬片刻,当即便把怒火洒到了那群父母官身上,掂着手,恨铁不成钢的说:“这群鼠目寸光之辈,我苦口婆心一遍遍说要以国事为重,要以百姓为重,一个个都当耳旁风,看这事儿过去,我不揭了他们皮!”

    “是是是,我山东百姓最是感激父台大人,外面人都称您是‘哈青天’呢,下官钦佩之至。”

    哈什玛听贾雨村细细的一分析,头头是道,形式并没有一塌糊涂,顿时恢复了往日的仪态,拍着贾雨村的肩膀,不无欣赏的说:“哈哈哈,孺子可教也,我等为官,当上报皇恩,下抚百姓,方不负我等生平之志也,哈哈哈…”

    要说贾雨村脑子确实不错,不过为人处世过于圆滑,做事只讲究目的,不择手段,他不知道他这个“良策”会让多少百姓冻馁而死,让多少百姓无家可归。如此投机钻营之辈,也难怪屡试不第了,心术不正者,怎么可能是一个好官呢?

    *******************求推荐,求收藏,中秋团聚,耽误了几天,今日恢复更新,拜求支持~~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稻田精灵的小说穿越红楼将军梦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穿越红楼将军梦最新章节穿越红楼将军梦全文阅读穿越红楼将军梦5200穿越红楼将军梦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稻田精灵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