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快最全的免费VIP小说
q
-其实陈恪的‘译书换黄金’,只是当年阿拉伯君王那套的缩水版。
阿拉伯人是以黄金换书稿,陈恪却是用黄金换成书。书稿和成书的重量,相差何止一倍?
虽然一本书的分量不一定,一个翻译家一年的工作量却是一定的。陈恪尽管还不知道,那些阿拉伯学者的效率如何,但知道后世翻译大家傅雷自述‘初稿每天译千字上下,第544章,将一干阿拉伯学者描绘的人品高洁、不肯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在听说大宋朝贤君在位、政治清明、重视文教、兼蓄并包后,毅然克服千难万险,迢迢千万里来投……
又将其一路上所遇到的风暴、瘟疫、海盗、迷航、缺水、疾病等种种艰难险阻,描写的淋漓尽致、催人泪下。让观者无不深深为这些阿拉伯人的坚韧执着而感动……
据说官家在看了奏章后,竟连连叹气道:“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
当日御前当值的是王珪王相公,他是陈恪的同乡前辈,只是在政事堂资历太浅,一直也不敢乱说话。但这点无关宏旨的小事,他还是能帮上忙的,于是对官家道:“有道是‘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这些外邦人士如此诚心归附,又是饱学的读书人,付出那么大代价来到汴京,朝廷却对他们不闻不问,甚至横加猜忌,实在让人寒心。不如遣使慰问、稍加优渥,以示我天朝有容乃大!”
“说的不错。”赵祯点点头,却有些为难道:“但这些人的来历……只听陈恪一面之言,着实难以让人放心,若朝廷贸然恩赏,只怕将来难堪。”
“陛下所虑甚是。”王珪道:“然我们也不必给其官职,只消遣使前去,稍加慰劳,也看看这些人到底是不是陈仲方所说的学者。若果是的话,不妨再多赏些文具书籍,勉励其学习大宋文字,将来若能将番邦书籍译成汉文,也不是一桩美事啊。”
“唔。”王珪为官,向来安全第544章,可以一笔勾销了吧?——
分割——
下一章争取十二点以前哈。(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记住我们的地址【】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