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1.2环境问题的产生

本章节来自于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http://www.lishu123.com/92/92191/
    1.2.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它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它凝聚着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蒙山军)所以,我们的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类。

    社会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即为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相应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和机构等。它是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共同进行生产而结合起来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在环境科学中,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其他的生命物体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目前环境科学所讨论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自然环境。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1.2.2环境的分类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其深度和广度也随着与人类的关系及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而发展。

    虽然,迄今为止,人类主要还是居住于地球表层,但它的活动领域已远远超出地球表层。它不仅已深入到地壳的深处,而且也离开地球进入了星际空间。至于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因素,更是远远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泡妞大宗师)因此,人类的生存环境,可以根据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加工的程度,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形成一个多级分类系统。

    聚落环境聚落环境就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聚落环境是指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由筑巢而居、穴居野外、逐水草而居到定居生活,由散居到聚居,由村落到城市,反映着人类在生存斗争中保护自己、开发自然的历程。正是由于人类学会了修建房舍和其他防护设备,人类才把自己的活动领域从热带扩展到温带、寒带以及极地,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聚落环境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方便、舒适、清静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但与此同时,也往往因为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而造成局部环境污染。所以,对聚落环境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和兴趣。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的发展,它更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又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它下起岩石圈的表层,上至大气圈下部的对流层顶,包括了全部地球生物活动的范围。这里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和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外能的交锋地带,有常温、常压的物理条件,适当的化学条件和繁茂的生物条件,构成了人类活动的舞台和基地。(随身副本闯仙界

    地质环境

    地理环境只是更大的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的一部分。所谓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地幔以上的地球圈层,和我们直接有关的是坚硬的地壳(即岩石圈)。地理环境是在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在星际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地理环境、地质环境、以至星际环境之间,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岩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经过风化过程,使固化在地壳中的物质释放出来,参与到地理环境中去,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再参加到地质循环,以至星际物质大循环中去。

    星际环境

    星际环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生存环境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大小适宜,轨道离心率不大,距太阳不远不近,正处于“可居住区”:地球的转动不快不慢,以致给地理环境提供能量的变化,既有规律,又不过度剧烈,为生物的繁荣昌盛创造了必要条件,成为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唯一有人类这样高等生物居住的星球。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这种优越条件,特别是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辐射这个既丰富、又清洁的能源,在环境保护中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从自然科学的属性上,还可将自然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物理环境是指气象、水文、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和人为的噪声、震动、放射、电磁辐射、地面下沉和热污染等物理条件或因素。化学环境是指天然的和人工的化学物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种类、组成、分布、浓度、数量、性质和作用等化学条件。生物环境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种属、特点、群落结构和供应水平等生态条件。(不败战神

    从其成因来分,自然环境还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次生环境是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环境部分,如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从生态学角度自然环境还可划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草原环境、森林环境等。

    按组成要素,自然环境可划分为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按其范围来分,自然环境可分为全球环境与区域环境。全球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个圈层组成的。

    1.2.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它是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环境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二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但目前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利用环境不当和人类社会发展中与环境不相协调所致。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涉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人口过量增长和资源的破坏与枯竭等。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也促进了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变化,自然因素引起的对环境的破坏或污染,称为第一环境问题,也叫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水、雷击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环境中天然呈现某些元素或化合物含量高或低而引起的“地方病”;自然本底中放射性物质含量高而引起的放射病等。(最强农家媳)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破坏或污染,称为第二环境问题,又称次生环境问题,也即狭义上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第二环境问题。另外,也有人将社会环境问题(人口发展、城市化以及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问题)称为第三环境问题。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强烈地干扰着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缺乏科学预见不顾子孙后代的掠夺式开发,往往引起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河流干涸、水源枯竭、草原荒芜、气候异常以及土地盐碱化、贫瘠化、荒漠化等恶果。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化学污染物质进入人类生态系统,已经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人们多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当前的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关注狭义上的环境问题。它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前者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也包括由上述污染所衍生的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后者主要是指各种生物的和非生物的资源遭到的人为破坏及由此所衍生的生态效应,如森林消失、物种灭绝、草场退化、耕地荒漠化及水土流失等。上述两大类环境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问题更进一步加剧。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必然给环境带来相应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环境的污染。www.hswenming.com环境污染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产业革命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使人类不得不正视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生产力大为发展,现代工农业发展所带来的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更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世界部分发达国家中发生了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导致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3—5日,比利时列日市马斯河谷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达25—100mg/m3,几千人发病,一周内死亡六十余人。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初期至50年代,美国洛杉矶由于石油工业发展和汽车废气在太阳光照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严重,其中1952年的一次最为严重,大批居民发生眼睛红肿、喉痛、咳嗽、皮肤潮红等症状,65岁以上老人有近四百人死亡。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二氧化硫烟雾污染,占全镇总人口43%的5911人中毒,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伦敦大气中烟尘达4.46mg/m3,二氧化硫达3.8mg/m3,居民出现喉痛、咳嗽、胸闷、头痛、呼吸困难、眼睛刺激等症状,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超过四千多人。

    (5)四日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因能源使用含硫量高的重油,大气污染严重,二氧化硫和烟尘含量升高,导致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明显增加。1972年共确认全市哮喘病患者达八百一十七人,十多人死亡。

    (6)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工厂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河水及用河水灌溉的农田的稻米食用后,导致痛痛病,其症状为腰、背、膝关节疼痛,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1963—1979年期间共有患者130人,其中81人死亡。

    (7)水俣病事件:1956年日本熊本市水俣市的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后导致水俣病,中毒居民283人,其中60人死亡。

    (8)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所产米糠油中含有多氯联苯(pcb),销售后造成大量人中毒,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范围大、影响广、危害严重的重大污染事件多次发生:1984年12月2日夜,在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博帕尔农药厂,由于管理混乱,地下储罐中40吨用以制造农药的异氰酸甲酯(剧毒、低沸点、易燃液体)渗进了水,毒液变成气体,罐内气压升高而爆裂外泄,当地居民70万人中有20万受到影响,其中5万人可能双目失明,到1989年2月,共有3300多人丧失生命。毒气泄漏使大批食品和水源遭受污染,4000头牲畜和其他动物死亡,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污染事故。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公司仓库爆炸起火,近30吨剧毒的碳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汞的化工产品随灭火机喷出液和水流入莱茵河,其中有毒化学品达30多种,河内水生生物鳗鱼、鳟鱼、水鸭、鸬鹚等大量死亡,沿莱茵河而下150公里内大约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许多自来水厂和啤酒厂被迫关闭。据专家们估计,由于有毒物质沉积在河流底泥中,有可能使莱茵河死亡二十年。

    1999年2月,比利时养鸡业者(农场主)发现母鸡产蛋率下降,蛋壳坚硬,肉鸡出现病态反应。经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比利时九家饲料公司生产的饲料中含有致癌物质二英,据悉,此种饲料已出售给比利时的400多家养鸡场和500多家养猪场,并已输往德国、法国、荷兰。据调查,比利时某些养鸡场肉鸡体内二英含量高于正常极限的1000倍。事件发生后,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我国大陆、香港、台湾纷纷禁止从欧洲进口畜禽类和乳制品,这是近年来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污染事件之一。

    2000年1月底到2月初,东欧地区连续大雨,1月30日,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镇澳大利亚埃斯梅拉达采矿公司所属的巴雅梅尔金矿发生堤坝漫水事件,用于生产黄金的剧毒氰化物漫过大坝,随洪水流入附近的河水。污水向西流入邻国匈牙利境内的蒂萨河,河水中的氰化物含量是正常指标的700倍,在某些地区,一立方米水中含有氰化物0.064mg,河水中的污染物随着水流以平均每小时2.5英里的速度向南方蔓延,一夜之间,蒂萨河内80%的鱼类和生物死亡。300万立方米受氰化物污染的河水流向莫什河(匈—罗)、蒂萨河(匈—捷—南),并向南斯拉夫蔓延,开始扩散到多瑙河。这是自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欧洲最大的环境灾难,也是进入21世纪前夕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环境事故。

    大量人工制取的化合物(包括有毒物质)进入环境,在环境中经扩散、迁移、转化和累积,不断地恶化环境,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地球上已没有一块干净的土地。栖息在爱尔兰海上的海鸟,体内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荒无人烟的南极大陆上生长的企鹅体内也测到了ddt;北极附近格陵兰冰盖层中,近几十年来铅和汞的含量在不断上升!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王麟生;戴立益的小说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最新章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全文阅读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5200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王麟生;戴立益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