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古人的“相对论”

本章节来自于 李娜微讲堂 http://www.lishu123.com/91/91894/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两地分离的情侣们都喜欢用这句话来表达迫切的思念之情。(怨咒之笔仙)这话乍听起来,简直是疯话,一天怎么能和三秋等量齐观呢?只有恋爱过的人才有这样的体验:耳鬓厮磨,觉着光阴似箭,嗖地过去了;两地分离,就感到度秒如年。(死神之无影刀)你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古人,早在几千年前便琢磨出了“相对论”的精髓。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句话出自《诗经》。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就要问了:为什么一天不见就感觉时光如此漫长呢?除了思念之外,这里头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古代有很多学者给《诗经》作注解,其中最有名的是汉代初年的两位学者,毛亨和毛苌。(铸神傲天)他们是这样解释这句诗的,“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就是说作臣子的一天见不到君王,就担心小人诽谤,失了君王的信任。(燃情仕途)这样的解释有点意思,古代官场有句俗话,说呢“一日不朝,其间容刀”。 政治舞台上充满翻云覆雨的变化,经常在皇帝面前露露脸,容易培养感情。可一旦离开朝廷,君恩疏远,小人的谗言就像刀子很可能令你遭遇灭顶之灾。(灵武九天)读史书时有件小事儿印象很深刻,说这南宋宰相秦桧被宋高宗免了职,有天晚上,他和朋友在一块儿八卦,朋友就说到一个官员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结果恨他的人天天在皇帝面前说坏话,时间一长,皇帝真的把他给“办”了。(九阳帝尊)秦桧一听,先是一声不吭,接着对朋友千恩万谢。朋友糊涂了,秦桧说:“多谢你提醒啊,我现在才明白这当大官儿的人是不能随随便便离开工作岗位的。”后来他便想尽法子官复原职。

    所以古代当官的不肯下岗,未必是贪图利禄,而是怕去后会遭不测,不仅奸臣怕,忠臣也怕。屈原、岳飞、寇准、袁崇焕都是在远离皇帝之后遭遇不测的。今天某些人害怕退休,多半是畏惧“人走茶凉”的失落感和现实利益的损失,可在生死去留全由一人说了算的封建时代,官员们怕的是脑袋掉地。

    两位毛公的解释或许曲解了《诗经》的原意,但其中的道理却是不错。

    不止君臣,就算是情侣夫妇、友人知己,如果山遥水远,缺乏交流,也难免产生隔阂。就拿古时女子来说,离别对于她们而言不全是相思,还有担心。怕老公变心,遭受被抛弃的命运。在这样的纠结里,时光自然难熬。《红楼梦》中贾琏远行在外,派仆人昭儿回家报信,接下去的一段看似无关紧要的闲笔,却将凤姐儿的心事全体抖落了出来:“凤姐见昭儿回来,因当着人不及细问贾琏,心中七上八下,待要回去,奈事未毕,少不得耐到晚上回来,又叫进昭儿来,细问一路平安。连夜打点大毛衣服,和平儿亲自检点收拾,再细细追想所需何物,一并包裹交给昭儿。又细细儿的吩咐昭儿:‘在外好生小心些伏侍,别惹你二爷生气。时常劝他少喝酒,别勾引他认得混账女人,——我知道了,回来打折了你的腿!’”担心他的旅途安危,记挂他的冷暖起居,可憋到最后还是把心底里最大的不放心说了出来,怕的是他那拈花惹草的脾性,怕的是莺莺燕燕的乘虚而入。臣子畏惧“谗言”,女子畏惧“变心”,“一日三秋”,这句看似痴情的疯话里包含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思念。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李娜的小说李娜微讲堂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李娜微讲堂最新章节李娜微讲堂全文阅读李娜微讲堂5200李娜微讲堂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李娜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