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雕之江湖)这就是我与张鹏一年多的时间内通信的事。虽然我写给她的信我没有留草稿,也忘记了很多很多,我都不知道我究竟给她写了什么,但是从她的回信中也能揣摩出一些。信也反映出两个人的性格、思想、修养、友谊。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我们没有见面。后来,1989年的秋天吧?1989年秋天的一天,我们山师的李旭、秦晓东领着张鹏突然来到我的宿舍,找到了我。张鹏很亲切人的样子,还伸手摸了一下我的上衣,问是什么料子的。我就想这是她表达亲切的表示吗?张鹏说她们山大威海分校几个班的学生来济南山大主校参观,顺便来看看老同学,还说她们明天就回威海。张鹏在我那里吃没吃饭我不记得了,好像没有逗留多长时间。(
怨咒之笔仙)第二天,我一个人跑到山大,在她们校车下的学生们中间说呀说的,谈了好长时间,一直到车子开动。“有时间到威海玩去。”张鹏临走时对我说。我点了点头。她象刘红宁一样,都有要亲人的秉性。虽然张鹏不是刘红宁那样的大美人,可也小巧可人。没有刘红宁那样给人触电的感觉,没有日日夜夜的挥之不去的思念,可也温暖人心。
几天后我乘长途汽车到了威海。到了山大威海分校,就忙着打听,后来碰到张鹏同宿舍的一个女生。说起我的名字,这个女生竟然知道。
这个女生把我领到她们宿舍门口。
“嘘——”领我的女生歪头向我眨眨眼睛,“等一下。”她小声说到。
我微笑着,站在那里,手指敲着手中的皮包,我想我是镇定的。(
一叶诛天)
“张鹏,看看谁来了!”
我应声推门而入。张鹏站在那儿,口中发出惊讶的响声,眼睛睁得大大的。
“啊,进来吧。”她颤抖着声音说,领我走进套间,这个套间小而可人。
张鹏端来水,让我洗了脸,(洗掉千里之远的一路的风尘)。然后削了几个苹果,让我吃着,而她拿出碗和饭票,去餐厅买来牛肉和炸鲜鱼,放在床头的桌子上。
“吃吧。”她轻轻地用筷子敲了敲碗。
她没有吃,坐在我的对面,双手拖着腮,看我吃着。(
最强农家媳)
吃过饭,天黑了下来。从宿舍内,透过窗玻璃可以看到外面小松树林、沙滩、海水、岛屿和海上的渔船上的灯火。
墙上的灯,发着橘红色的光。
她坐在我的对面,沉静、恬淡。我感到家庭样的温暖。
“怎么倒想起来来了呢?”她问道。
我微笑着。我知道她并不需要回答,因为她也许是想借此一问表达一下某种心情。
“是来玩的么?”
“当然不是。”
“可是你知道——”她停顿了一下说:“我给你说起过他。(
大文学)”
“想见见他吗?”
“不想。”
我注视着她的眼睛,眨了眨我的,一笑。
“哎——我说你们——”我双手一摆:“你们俩散了吧!”
想不到她笑了起来,咯咯地笑个不停。
“唉,想不到这样的话题,你说出来这样轻松”
“可实际上并不轻松”
她垂下眼睛,沉默了一会。“我知道”她说。
“他家是山西,离我们两千多里,而且又是独生子,毕业要分回去。我妈又不让我离家太远。“
“你们这个学校不是一个省的不能分到一块去吗?“神差鬼使,我不知为什么竟追问了这么一句。(
嫡谋)
“我们试试吧“她低下了头。
第二天早上,张鹏早早来到我住的一个男生宿舍叫我。
“快点起吧“张鹏说,”想不想让我领你出去玩呢。“
她扬了扬手中的碗:“吃饭去。“
因为是假日,食堂里的学生并不多。张鹏打了饭,我们找了一张桌子坐下。一个碗里放着咸菜和油条,另一个碗里是汤,两把汤匙。
“唉,”她叹了口气,“碗不够,只一个碗盛汤,都喝吧。”
“想到哪里去玩呢?去威海城里还是去看海?进城得走七八里路。学校北面是小山,山北是海,深秋了,我最爱秋天。”
我说那就看海吧,我还没有见过呢。
吃过早饭我们去看海。我们穿过松树林,未见海,只在树林里我就感到海的气息。在山间小路上,我跑了起来。我觉得天空、草木沙石,甚至我自己都被那气息浸染着。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里的一分子。
从山南我们来到山北,大海就一览无余了。一条幽静的小路从山腰曲曲折折通向海边。我们来到海边。海水卷有着浪花一波一波地扑向海岸的岩石上,发出巨大的响声。
海啊,奔腾不息的海。自由的精神,动荡不安的生命。你也在寻找什么吗?不然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扑向岩石和沙滩?你还没有找到吗?不然为什么一次又一次退了又来,退了又来?宽广的、深不可测的海!你不仅藏着鱼虾矿藏,你一定还藏着不向人诉说的深深的痛苦!
“我对你好吗?”谁?谁在问我?
我迎着海风,一动不动。
“我要走了!”张鹏高声说到。说完就匆匆沿着海岸,走向山西的沙滩。
我仿佛醒了,又仿佛还沉浸在梦里,急忙跟上去。
在沙滩上,张鹏脱掉鞋用手提着,赤脚走在沙滩上;而我的鞋子上沾满了沙子
回到宿舍,张鹏对我说:”我们宿舍的同学说你比那个好”。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回答。为什么呢?
接下来的事情我现在回忆不清了,好像晚上我们又步行去了威海市里,而后又步行回到她的学校,第三天张鹏亲自又把我送到市里的长途汽车站。现在回想起来,张鹏在我们等车交谈的时候,有一会有一股怒气,好像是我说错了什么。
后来我们没有再通信。毕业刚分配后我们都回到邹县。说来也巧,在邹县的大街上我俩遇见了。就站在街头聊呀聊。她分配到济南三联家电公司,我分配到邹县北宿镇的邹县第三中学。那时是1991年,城乡差别还很大。分到农村中学,理想的对象都难找。于是我那阵子忙着东一头西一头的找关系调进城里。结果都没有成功。那对我是个打击。内心苦闷。张鹏就劝我想开。再后来,我和高中同学骆祥会在路上有遇见了张鹏,她把我俩领到她家里,很是热情。1998年,时隔七年后,我因事去济南找过她,这是后话。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