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二节 认识的主体——人的定义

本章节来自于 藏传佛教认识论:开启量学(因明学)宝库之金钥匙 http://www.lishu123.com/91/91045/
    一、人的定义

    认识是人的认识,因此谈认识必须从人谈起。(皇商嫡女:医动天下)我们都是人,生活在人群中,离不开人,一提起人大概谁都不陌生。但如果提出:“什么叫做人?”在答复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从形体外貌上与别的生物截然不同的自然的人。但从形体外貌上不同于别的生物的这种人,只能说他是人的形体,是构成人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的人体,在人死后,通过药物和特殊保护措施可以长期保存下去,但人死后的物质形体只能叫做尸体,不能叫做人。(暖妻,总裁老公缱绻爱

    那么,人是指有感觉,能活动的这种生命状态吗?也不是,有感觉、能活动的这种生命状态是人和其他动物,包括微细生命共有的属性,不是人独有的特性。因此,这种有感觉、能活动的生命状态不能作为区分人和非人的标准。

    那么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点和特殊标志究竟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作为人的特殊规定性究竟是什么呢?稍微一思考就知道,人不是单独的物质体,也不是纯精神体,人是物质**和精神识体的组合体。(大明土豪)量学中将人划入不相应法类,即非色、非识的有为法类。也就是说人既不是单纯的物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是兼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属性的第三类存在。

    人的物质**和精神识体之间处于互相对立、相互依存、互不分离的对立统一状态,人死后只是粗分的物质和粗分的意识的分离,但细分色体和识体永不分离,作为不间断的生命种子续流,流转不息。(超级仙医

    《人论》的作者、现代哲学家卡西尔对“人”的观点也与因明的说法相同,说:“人是存在与非存在的奇怪混合物,他的位置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

    虽然人是物质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但人之所以成为高级生命,人的本质规定性,绝不是物质的**,而是感知智能、精神特质。人类的智能和精神特质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标志,所以揭示人的本质内涵的哲学定义也离不开这个问题。(我的疯狂女神

    因明学界最流行的人的定义是“会说话、具有认识能力的生命”。人的认识能力,就是指人的思维功能,这是人类的最主要的特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符号,理性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词汇,思维观念的表达也离不开语言。因此,因明中称思想为内部思维符号,称语言为外部表述符号。古希腊人把人的定义规定为“理性动物”,现代西方哲学家表述人的定义为“符号动物”,与上述观点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至于人类的认识特点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等问题,后面将专题论述。(官场之财色诱人

    二、人的分类

    从人的本质上划分,可以把人划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两种。

    自然的人是指具有人类所共有的生物特性的人,如性别、年龄、种族、肤色、基本智能感情、**、繁殖能力、身体的官能、组织系统、饮食睡眠、生老病死等具有人类共同特征的人。处于未开化和半开化状态的人和智能低下、智力不健全的人也都属于自然的人。

    社会的人是指具有后天特性的人,即具有从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思想信仰之类的文化内涵。这种社会人的特性的形成,受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知识教育、从事职业、政治环境、经济地位、信息条件、时代风尚、自身接触面等社会综合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综合环境不同,所受影响不同,因此,人们在这一方面呈现出了千差万别,几乎很难找到各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的本性的丰富性、多样性、多面性,大多数表现在社会人的这种属性方面。自然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其基本需要受生物自然规律的支配,但也受到人们的理性的制约。但社会的人却不同,它的需求行为都受无形的思想观念形态的制约支配。这种观念形态是人类独有的东西,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的特点。

    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特点,作为人的本质,主要体现在理性的精神内涵方面,佛教所说的“本性清净”是指人性的原本自然状态,“受染心”是指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心态性相。当然,佛教中所说的“后天习染”,不光是指今生今世的习染,而是指过去无数世的一切经验习染的遗传。但从心性的本质而言,习染仍然是“后天性”的,属于“客尘”。如果人的心性的本质有善恶的属性,就会有两种可能,即如果人心本质是善,就不会变恶,因此,也不需要净化;如果人心本质是恶 ,就不会变善,因此,净化也无能为力。如果是那样,对人的教育或者根本不需要,或者根本不起作用。但从人类的实践经验证明,对人的教育不是不需要、不起作用,而是非常需要,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可以断定,人心本质无善恶之分,属纯净空寂的无染性。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多识仁波切的小说藏传佛教认识论:开启量学(因明学)宝库之金钥匙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藏传佛教认识论:开启量学(因明学)宝库之金钥匙最新章节藏传佛教认识论:开启量学(因明学)宝库之金钥匙全文阅读藏传佛教认识论:开启量学(因明学)宝库之金钥匙5200藏传佛教认识论:开启量学(因明学)宝库之金钥匙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多识仁波切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