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一章 钟楼——城的心跳

本章节来自于 缘分的西安 http://www.lishu123.com/90/90141/
    明太祖时期,长安已不是中原的首都,为什么作为报时和防戒建筑的长安钟楼却是全国形制最大的一座钟楼呢?

    在整座钟楼一模一样地东移之后,号称“天下第一名钟”的景云钟为什么会突然敲不响了呢?

    钟楼的故事,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钟楼是西安的心,而钟声便是城的心跳。(亲爱的鬼公子

    城老了,心还依然年轻。(妖颜惑众:十夜杀手)这是一颗相当强壮的心。

    关于钟楼,陕西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一句俗话:“西安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在天里头。”同时也流传着许多的传奇故事,版本不同,却都有着一种神秘的浪漫色彩。

    话说明太祖时期,长安已经不是中原的首都,那么为什么作为报时和防戒建筑的长安钟楼却是全国形制最大的一座钟楼呢?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不久,关中一带多次发生地震,于是人们盛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巅峰强少)朱元璋害怕了,他不过是个农民,家境贫寒,靠蛮打出的头,如今虽然龙袍加身,到底不是真命天子,不能不心虚。如果城下果然压着真龙,一旦被它出来了,自己岂不皇位不保?那还是想法儿压着它,让它一辈子不要出来好了。(校花之贴身高手

    于是他请了无数道人术士,掐算观望,出谋划策。便有术士献策献计说:“要在这龙身上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以镇住蛟龙。”

    朱元璋大喜,立刻命人铸钟,还唯恐镇得不够实压得不够稳,特修建了全国最大最高的一座钟楼,并调来了“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大主宰)景云钟因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钟身由青铜铸造,造钟时,征召了天下所有懂得音律的人才和铸钟名匠,从盛产宝玉的耶溪和丽壑运来原料,是一口不可多得的宝钟。

    或许真是蛟龙被镇住了吧,朱元璋平平安安地登了基称了帝,当上了舒舒服服的皇帝佬儿。

    过了大约两个世纪,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1582年),随着长安城的扩建,城市中心东移,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广济街迎祥观的钟楼便显得有些“偏心”了,于是在陕西巡抚龚懋贤的主持下,来了个整体拆迁。(第一宠妃

    如今钟楼二楼的西墙上,还嵌着一方《钟楼碑》,完整地记述了这次奇迹般的拆迁过程。据载,除了重建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完全是原件原位,无一更新。完成这样大的一座建筑的拆迁组合,即使在今天也是几乎无法想象的,可是在当时,居然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正可谓我国建筑史上的一项壮举。

    遗憾的是,迁移后,钟楼是一模一样地搬了,景云钟却再也敲不响了,无论怎样撞击敲打,只是沉默哑然。百般检查,不得其解,只好另换了一口钟代替。

    原先的景云钟,便被送到了碑林专门筑亭存放,颐养天年——如果,钟也懂得养老的话。

    站在钟楼之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整座长安城在脚下延展开去,不绝的古城墙,尽责地护卫着长安人的长治久安。晨钟,暮鼓,朝作,夜息,钟楼和与它相隔300米处的鼓楼遥相映对,主宰着古城居民的生活作息。

    “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对月”,长安人在钟声鼓声中悠然自得地生活着,在繁华里体味孤独,于刻苦处致力功名。农村的人来了城里,城里的人去了异地。年年代代,而钟声不息。

    人静时,钟声雄浑,可以传得很远,远到南郊的引镇。老人们听了,便说:噫,今年又是个好收成呢。

    原来,钟楼久经风雨,吸日月星辰天地万物之精华,早已通灵。

    西安人说:遇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吉祥岁月,钟楼金顶会发光发亮,仿佛与民同乐,而钟声也益发恢宏旷远;遇到凶灾年月,金顶就黯然失色,绿锈斑斑,钟声也微弱喑哑。

    有缘人走近钟楼时,钟会不敲自鸣,发出龙吟之声。无德之人敲钟,钟则喑然不响。

    外地游客来了,往往喜欢掏十元钱,许一个愿,敲三下钟,绵长不绝的钟声中,城市的心似乎得了安慰,一切的愿望都有了着落。

    你听,钟楼的钟又敲响了,让我们一起许愿:万物祥和,阿弥陀佛——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西岭雪的小说缘分的西安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缘分的西安最新章节缘分的西安全文阅读缘分的西安5200缘分的西安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西岭雪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