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十五章 田里桑榆叶色新

本章节来自于 乡土谣 http://www.lishu123.com/90/90129/
    他与墨香一生情缘。(剑道独尊)他的诗文与生命终生相伴。他矢志不逾的攥住生命之笔,来抒写他八十五年走过的风雨泥泞和饱尝的悲喜忧乐。他——就是“康乐居主”张连云老先生。

    他要结集出版这本书,他要把“我的故事”留给后人,并几次嘱我为其作序,我只好应允,为这位我从小就崇敬的老人留下我的一些感悟。(总裁来袭:豪门联姻

    公元2002年12月22日,张连云老先生80大寿,我曾为其做诗二首,其一曰:一生手笔一生勤,百花园里勤耕耘。老马蹄踏黄尘路,悠悠荡荡入殿门。其二又给他画像:八十冬夏塑连云,风霜雨雪祝寿辰。(爱上天使般的女孩)莫道夕阳衔山晚,田里桑榆叶色新。这,就是我对张老先生一生的大彻大悟,或说对他人生最完美最真切的烙印。

    我乡下的“清风居”,与张老的“康乐居”只隔三里,我居北曹庄,他住大白城,因此,二十多年前我便与他有了密切的来往。(混蛋魔后嚣张娘亲)我们诗画联情,志同存谊,一老一少便在这条文路上相携相助到今天。几十年来,他总是乐此不疲,精神矍铄,无怨无悔地追求他美好的梦想……

    他生性秉直,性格爽朗,他有一种很惊人的精气神儿。就凭着《老人与海》中那位老人战胜鲨鱼的那种韧性、那种坚毅、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他用蝇头小楷,手抄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美男九个已足够)在这当儿,他又揽住生命的余光,写完这部亲历、感人的故事和诸多诗文……这一生,他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啊?细细一想,真令人拍案惊奇!他这样做,究竟为啥?我想,他就是追梦,追一个清贫的、平淡的、快活的、健康的人生之梦……

    正因为这样,他才自名“乐农”,在居室的门楣上镌写“室静兰香”。(福泽有余)于是,他的心,才静游在书香墨宝里;于是,他二楼的5间文房,都濡染上古色古香的室名;于是,他冷桌子热板凳的静心在此,才苦寒默化出“中国农民书法家”等诸多光环……于是,他才成了“八斗奇才开画屋,十车墨宝亮书房”的老才子;于是,他才成了《白城故事》的主人,狭小的脑海拥有了富足的精神世界,于是,他思想的银光玉片才辉映着心空的皓月在人世间熠熠闪光……

    我是连云老先生的晚辈,私下我一直管他叫大伯,但他,至今还精精神神而立,抖抖擞擞前行。他还心嫩如童,把八十呼做十八岁。正如常文山老师所言:“八十文思意正浓,弄潮墨海乐无穷”。连云大伯现已高寿,我并不是说佩服他的岁数,而是从心底佩服他这种“田里桑榆叶色新”的人文精神……

    我曾记得这样一则故事:前面有一堆闪闪发光的金子,有一个年轻人拼命的想得到它,但他最终怎么也没有到达;而另一个老人去追逐初升的朝阳,他竟然渐渐地拥抱了她……为什么那个年轻人没有得到,而那个老人却得到了呢?原因是:那个老人有一种历经磨难,但永不后退的精神……我的大伯张连云,一生得到了自己所要得到的,就是他浑身上下溢透着那种拥抱朝阳的执着、坚毅的向前精神……这种精神时时激励着我,去追逐和捕捉东方地平线上那一轮冉冉初升的旭日……

    愿张连云这棵老树,永冒新芽,展绿于世……

    此感文,是为序。

    2007年5月21日草于清苑县文联

    《夕阳周讯》刊载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樊新旺的小说乡土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乡土谣最新章节乡土谣全文阅读乡土谣5200乡土谣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樊新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