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尼玛的.两点攻击都打偏了.剩下收割者那一点攻击力难道还能打中.现场也不知道多少人都是带着这种幸灾乐祸的兴奋样.就等着看司马天地出这个丑.
虽然他也知道作为司马家的二少爷.不可能就这样束手就擒.但从目前的形势來看.他似乎是还沒找到什么合适的办法來破解这个厄运.总不会就靠刚才那个无厘头似的赌.
想起这个赌.无数的人又默默地站在了司马天地的对立面.
这时收割者的攻击已然发动了.这是支手持巨型镰刀的死神部队.他们的脸孔被深深地隐藏在巨大的斗篷之中.在头部的那处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空虚的黑洞.
巨大镰刀所过之处.骷髅弓箭手们灰飞烟灭.简直就像是秋风扫落叶一般将这些骷髅们扫成残渣.
一看骰面.赫然是丢出“六”这种暴击一样的数字啊.
“哦哦哦.”观众们发出一阵阵惊叹声.这眼看就是要全灭这部队.成功反补的节奏嘛.我擦.难道这二少爷在不知不觉中就破掉了那看似无敌的“厄运”.
诸多观战的人中.只有司马弃、安不知和另外一些真正的行家.才保持着一张臭脸.甚至有人无奈地摇了摇头:杀得了这支部队.却未必能将其转化为魔力啊.
首先.收割者的特点是将所有被自己消灭.将进入魔力池的部队压入他自己身下.每有这样的一张牌.他的攻击就加一点.看似狂野的能力下面.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缺陷.一旦他收割不成.发被人搞死.那就连着他身下的那张牌一起成为别人的魔力了.
虽然他的身板不错有三点血.可他毕竟是个近战攻击单位.一不小心自然就陷入对面的敌阵之中了.
此外.可别忘记了骷髅的魔法锁.那不仅是对敌人生效.连对自己人也是有效的:一旦要进入魔力池.便丢一个判定骰子.如果是三点或以上.就直接进入此牌拥有者(也就是司马天地)的弃牌堆.
当收割者杀死骷髅弓箭手时.则无论那骰子是丢出几來.骷髅弓箭手都不可能转化为司马天地的魔力.要么成为收割者的一个战利品.要么就变成他弃牌堆里的一堆枯骨.
可以这么说.当他召唤师攻击失准的那刻起.他所打的那个赌.就已经输了.实际上这个赌本身.就是个错误.是个笑话.
当然.现场很多观众还不知道这点.就在他们疑惑为什么这部队还不转化为魔力时.骷髅弓箭手的判定骰子已经丢出來了.不多时便旋转落定.居然这次的点数也很不错.居然是个“五”.于是魔法锁成功启动.一阵青烟而过.部队已经化为卡牌好好地躺在了司马天地的弃牌堆.也就是他的坟场里.而不是魔力池中.
为何如此.
现场很多观众也是被这一波三折的剧情给搞蒙了.很多游戏经验较浅的人.愣是想了半天才理清楚这其中的逻辑关系.所以过了好半天.现场里才稀稀拉拉地响起一阵阵的嬉笑声:
这司马天地也太逗了.明知道不能补.也去补.岂不是徒增笑料.
就是在这样的笑场中.司马天地完成了自己的弃牌行动.宣布回合结果.
现在轮到司马玄黄困惑了.实际上在司马天地摆出要反补骷髅弓箭手的瞬间.他就觉得奇怪.自己这个弟弟他太了解不过了.在整个家族里面.他是最勤于训练.努力磨练自己游戏技术的人.这种常识性的错误.谁都可能出.唯独是自己这个弟弟绝对不会出.
唯一的结论.就是他故意这么做.
现在的问題是他为何要这么做.难道手里捏着“魔力汲取”想用出來.想了好半天.他觉得这也只能是唯一的解释了.司马弃的这个厄运有多恶心他也心里清楚.所以不用看他也知道对面一定在卡英雄和事件的手牌.那么他起手手里就有“魔力汲取”倒也不足为奇.
按着这个指导思想.又因为对方全面收缩战线.他这回合的动作便也不大.只是在左翼重新架设了一面攻击墙.然后把自己的枪手也反补掉.两个拳手全部压到前线.再丢弃两张牌做魔力.
这就是全面总攻的信号了.
对于披风族來说.有两大利器.一则就是在前线放置攻击墙.这样以后就可以随时召唤零费的盗贼.配合“突袭”事件卡让其直冲底线.窃取对手的魔力.当初安不知就是用这手将陈羁风玩得团团转.
另外一个则是突袭利器.拳手.这部队两血一攻.原本是不怎么强悍的身板.可最大的能力就是当一个拳手攻击造成伤害后.如果目标还沒死.则可以将战场上另一个拳击手强行给拉到目标的周围.这个兵种是用來拦截、围杀、冲击防线的最佳武器.也是披风族的主战单位.
现在他同时祭出这两大杀招.同时在魔力池里又放下六点魔力.下回合随时可能跳出个强大的英雄來.这就已经是逼战的节奏了.
只要司马天地下个回合再无法摆脱厄运的纠缠.魔力池、阵线便会双双告破.而那时司马玄黄只要将自己的魔力池用个干净.便也不怕“魔力汲取”的威胁了.
这场比赛打到现在.终于结束了前期互相试探的僵持阶段.即将进入刺刀见红的火拼环节.场上观众瞧得清楚.顿时发出阵阵欢呼.无数双眼睛都死死地盯着司马天地.
现在只要他给出指令.战斗祭司就会将他这回合需要补充的三张牌发出去.生死就将见个分晓.
于是.司马天地说话了:“都逼到这份上.看來不打是不行了.要不.我再來跟你们打个赌.”
说到这里时.一抹诡异的笑容浮现在他脸上.然后他再次将脸扬起.通过转播屏看向全场所有观众.以无比自信的口气缓缓说道:“我赌我这三张牌里.一定能摸到伊鲁特·巴尔.”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