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回 包青天神谋断案 三妖刀化身法刀

本章节来自于 书法帝国 http://www.lishu123.com/89/89622/
    诗云:

    铁面无私丹心忠,

    做官最怕叨念功。(中华第四帝国

    操劳本是分内事,

    拒礼为开廉洁风。

    上回说到包拯将李大胆的儿子收押,包拯在发出奏折前,先叫王朝去向刘衙内暗通消息,让他将陈州发生的事,稍作改动说道:“两官员贪赃枉法已经查实,被下在狱中。饥民作乱,为首者已被当场处死。”刘衙内听了又忧又喜,又恨又急:忧的是,子婿已获罪;喜的是,幸亏早得消息,局面尚可挽回;恨的是,饥民作乱;急的是,时间仓促,刻不容缓。他自恃皇上宠爱,便连夜进宫见驾,在皇帝面前花言巧语。皇帝果然听信了他的谗言,下了一道圣旨:“活的赦罪,死的不赦。”这样可以完全达到刘衙内的愿望,既可救了他的子婿,又可镇压作乱的饥民。刘衙内奉了圣旨亲赴陈州,当着包拯的面宣读。包拯当场问道:“济赈两官员何在?”众差役答道:“已经死了。”包拯又问:“饥民首领何在?”众差役答道:“押在狱中。”包拯宣判道:“奉圣旨,两贪官理该处死,不准赦其罪;李大胆之子,为父报仇是为义举,应予释放。”这一宣判,使刘衙内当场昏厥在地。从此一病不起。

    第四个故事是包拯套破钉杀案。(仙界第一商贩)尹包拯断案如神,但有一案件颇费他踌躇。街民毛勤猝然死亡,族人因其死得蹊跷,便状告开封府。

    包公将毛妻冬花传讯、冬花虽言词哀切,但面露妖冶,外着丧服,内套红袄,分明具有杀夫嫌疑,但她声称丈大系“气鼓症”死亡。包公问道:“既患气鼓症,可曾请医治疗?”冬花对答:“丈夫命薄,未及请医,已气绝身亡。”包公便命仵作廖杰开棺验尸。廖杰经验丰富,但验尸结果,虽见毛勤死状异样,但并无查出谋害痕迹。回转家中,夜不成寐,不知如何向府尹汇报。其妻阿英见他心事重重便问道:“你可曾验看那尸体的鼻子?”廖杰反问:“验那鼻子何用?”阿英说道:“那鼻子内大可作文章,倘从中钉上利钉,直通脑门,岂非能不留痕迹而致人死亡!”廖杰将信将疑地连夜再去复验尸体,果见毛勤的鼻孔内有两根铁钉,于是真相大白,遂将冬花缉拿问罪。冬花抵赖不过,承认串通姘夫谋害亲夫。

    事后,包公询问廖杰:“冬花作案手段奇特,你是如何想到验看尸体鼻孔的?”廖杰回答:“此是小的妻子提醒的。”包公说:“请你妻子来府,我要当面酬谢。”第二天,廖杰高兴地带着妻子到府里领赏。www.i-fav.com包公像是熟人似的对阿英端详了一会,开口问道:“你嫁给廖杰几年了?”阿英答道:“我们系半路夫妻,只因我前夫暴病死亡,才改嫁廖杰为妻。”“你前夫名字可叫路才?”

    阿英面露惊异之色:“大人如何得知?”,“路才暴死一案由县衙呈送本府,我昨晚查阅卷宗,得知县衙已对此案作了正常病故的结语。但我觉得此种结语颇存疑问。”阿英更是呈恐慌之色:“大人以为..”“本府认为,路才系被人从鼻孔中钉钉谋害。”廖杰奉命前往路才墓地,掘墓开棺,虽尸体已腐烂。但在鼻孔部位露出两根已锈的长钉。

    包公继续审理路才案件。他对阿英说:“想你一个平常女子,如何懂得鼻孔钉钉的奇特方法,除非有过亲身经历,才能一语点破,”

    阿英只得如实招供事实:原来她也是个水性杨花的女子,在与路才结婚之后,经常与人姘居,姘夫是个惯犯,与她合谋用铁钉钉鼻之法害死路才,后来那姘夫在斗殴中被人杀死,阿英才改嫁廖杰。廖杰听了如梦初醒:“想不到此女这般蛇蝎心肠,若非大人明察秋毫,我也几乎作了她砧上之肉。”阿英懊丧不已:“若不是我多言多语,此案也断不能破。”包公正色道:“非也,作案之人,侥幸取巧,只能蒙蔽一时,不能长久隐藏,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自食恶果。(废柴重生:倾城杀手妃)此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四个故事是包拯叫哑巴打兄,传说,有个哑子,每逢新知府上任,都献上一根木棒,任官责打。包公上任后,他又来献棒。包公想:如果他没有冤枉,怎肯屡屡无罪吃棒?无奈哑子口不能言,手不能写。包公心生一计,用猪血涂在哑子臂上,又以长枷枷到街上示众。暗差几个心腹跟随其后,见有人替他鸣冤叫屈,就传他上堂。

    一会儿,果见围观者中有个老头为哑子叫屈,于是将他引到包公面前。老人说:“这人是我村的石哑子,自小不能说话,只是耳朵还好使,他被哥哥石全赶出,万贯家财,并无分文给他。每年告官不能伸冤,今日又被杖责,小者因此感叹。”包公传石全到衙,但石全不承认哑子是他亲骨肉。石全走后,包公教哑子:“你以后撞见你哥哥,就去扭打他。”哑子眨巴着眼睛,看上去有些害怕。包公说:“你就照我的话去做好了,本官可为你作主。”

    一日,被打得头破血流的哥哥来告哑子,说他不尊礼法,殴打亲兄。公问石全:“哑子如果真是你亲弟,他的罪过不小,断不轻饶。如果是外人,只作斗殴论处。”石全说:“他果是我同胞兄弟。(贴身医王)”包公喝道:“既是你亲兄弟,为何不将家财分给他?分明是居心独占!”石全无话可说。包公即差人押他们回家,将所有家财各分一半。

    第五个故事是包拯审石擒凶手。包拯在定远县任县令时,常常微服私访。一次,包拯带着衙吏经过某山岗时,见前面草丛上方苍蝇乱飞,并有一股血腥味扑来,便令衙吏察看。草丛里躺着一具男尸,身体已经腐烂,面目难辨,背上压着块大青石板,肩上还搭着只马褡裢子,内有木制“宋记”印戳——原来是个收卖粗大布的,查问地保,本地就没有姓宋的贩布商人。包拯断定这是谋财害命的案子。那么杀人犯是谁呢?

    第二天,包拯贴出布告,说要在大堂上审石板。大家觉得好奇,都到堂上看稀奇事。那块青石板正放在堂中央,铁面无私的包拯喝道:“大胆石板,竟敢谋财害命,目无国法,给我狠打四十大板!”差役扬起板子,狠狠向石板打去,“噼噼啪啪”震得差役虎口疼痛。大家见状,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包拯斥责道:“本县断案,大堂上理应肃静,你们竟敢喧哗公堂,该当何罪?”众人见包拯发怒,一齐跪下,口称“知罪”。包拯说:“那好,你们讲,愿打还是愿罚?愿打,每人打四十大板;愿罚,每人举保画押,限定三日,交上三尺大布。(特工老婆手下留情)违者严惩!”大家愿罚。心想:“包大人真有意思,找不到凶犯,让众人来献一条孝布。”

    三天之内,近街远集的粗大布一购而空。包拯的手下一边收布,一边核对布头上的印记,竟发现不少人交上的粗大布上有“宋记”印戳,与死者的印戳丝毫不差。经查问知是某布庄的。当下把某布庄老板抓来。老板一见死者的印戳,面如土灰,只得供认:死者宋某从外地收购粗大布,盖上印戳后寄存在他那里。他谋财害命,但匆忙之中忘了毁掉马褡裢子。

    第六个故事是包拯两次断牛案,包拯在天长县刚任县令时曾审过两桩牛案。

    那是春耕时节,东村农民王某和张某一天在田里同耕,休息时坐在田岸边闲聊,让两头牛在坡上吃草。一会儿,两头牛抵起角来,王某和张某没当一回事,竟在一边看热闹,谁知道王某的牛把张某的牛抵死了。这下两个好朋友翻了脸,张某告到县衙门,要王某赔牛。那时包公还没上任,前任白县令审案时想:判赔,王某吃亏;判不赔,张某吃亏。左思右想,没法把案子判得公平合理,只得把两人收在监里。

    第二天,包公上任,听说有两个农民在监里骂人,提出来一审,知道事情的原因,就笑哈哈地对他们说:“你们本是一对好朋友,只是漫不经心使牛抵角死亡,以致朋友反目成仇人,这实在是不应该的。今天本官劝你们言归于好。”说罢,提笔写了四行字:“二牛抵角,不死即活。活牛同耕,死牛同剥。”两个农民听完判决,都说这样公平合理,谢过包公,携手走出公堂。谁知那两人刚走,又来一人报案。

    那是西村农民,名叫刘全。今天早晨他正要牵牛下地干活,来到牛圈时大吃一惊:原来他的大黄牛满口血淋淋,牛舌头不知给谁割掉了。他心疼得哭了一场,急来县衙门要求破案。

    包公看了状子,心想:“这很可能是刘全的仇人干的。”就对刘全说:“看来,这头牛是活不长了,你干脆把牛宰了,肉可以卖,我再资助你一些钱,这样你又可以买一头牛了。”刘全感激地挥泪告别。

    刘全刚走,包公当即出了一张禁杀耕牛的布告:

    本县晓谕黎民百姓:为确保春耕春种,保养好耕牛,严禁私自宰杀。如有病牛,须请牛医诊治;诊治无效的,先报呈县衙,经查验后,方可宰杀。未经查验,擅自杀牛的,一律严惩不贷。有人捕捉到杀牛者,官府赏银三百贯。此布。

    第二天,刘全的邻居李安前来报告说,刘全擅自宰杀耕牛。包公想:“村中的人一定都知道,刘全宰杀的是残废牛,而这个自称刘全邻居的人明知杀残废牛而来告他,不就是诬谄好人吗?这人肯定和刘全有仇。包公出布告本来就是要引刘全的仇人出来。现在问过姓名,知他叫李安。刘全曾告诉包公,李安曾和他有仇,看来此人必定是偷割牛舌的人。一审问,李安只得供认了自己割牛舌而又来诬告的罪状。

    第七个故事是开封府三把铡刀的来历,大家都知道包拯的开封府里有三把铡刀,名字叫做:“降龙、伏虎、斩犬”。传说这和上古的三大邪刀龙牙、虎翼、犬神有关,三大邪刀的造刀者不明,相传锻造原料中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并有许多诅咒缠缚。夏朝末期为君主桀所有,之后暴政开始。三刀被供奉于夏朝太庙。

    据史料记载,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蔗天,鬼哭神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黄金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时代迁移,北宋朝著名铁匠韩蕲在一处深山之中发现了商朝太庙的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时“碎铁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后由韩蕲与宫廷铸剑师合力铸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把铡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于开封府,时任开封府尹包拯成为第一个“开封三铡”的持刀人。数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轩辕剑击碎之后,长年封印,日后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气的“青天三铡刀”,真可谓物极必反。

    据说历史上的包拯还十分喜欢书法,对书法艺术颇有造诣。南宋时期的刘克庄称包拯书法“笔法端劲,翰墨间风流蕴藉”。他的《草书册页》,书于明道壬申(1032)年,是包拯33岁时所作,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为数不多的书法作品。从这件草书作品中可以看出其跌宕起伏,纵横恣肆,奇崛奔放的书法风格。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玉案一家人的小说书法帝国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书法帝国最新章节书法帝国全文阅读书法帝国5200书法帝国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玉案一家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