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为什么奶奶家的人对大表姐有点看法。(
网游三国之崛起在日本)
原因就是,大表姐跟我奶奶家走的不近。他们觉得大表姐不重视他们,不太讲人情。
我倒没发现大表姐有这个问题,她一向都对我挺关心的。我家里最好的玩具、衣服都是大表姐给买的。
在我高中时,有一天我跟爸爸吵架,被他骂跑了,就跑到了大姑家里。
其实,我平常很少去大姑家。因为她家里的氛围,比如我大姑两口子之间、表姐们和父母之间,她们说话、谈事的感觉,跟我家里面的反差太大了。
我们家一直跟我奶奶一起过,一直在她的直接领导下,家风几十年未变。
在在大姑家待久了,回到家,看到我爸妈之间吵架、动手,不知怎么地,就会让我有恨我爸的感觉。(
嫡谋)
那次跑到大姑家,跟大姑聊天时提到,我从小到大,都没出过门,我爸爸从来没有带我和妈妈去过任何地方旅游。
别说旅游,就连火车我那时候都没坐过。
我还跟大姑说,我不想像我妈妈,我妈的娘家、单位、婆家都在同一个行政区,一辈子连我们区都没出去过(说的有点夸张,基本这么个意思哈)。
那年放暑假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在家里接到了大表姐的电话。当时很意外,因为大表姐是个忙人呀,很少往我们家打电话的。大表姐在电话里面问我的身份证号码什么的,我傻乎乎地就说了。
大表姐在放下电话前,告诉我,过两天带我去上海,让我别安排别的事。
当时我激动的,都想不起来自己说了什么了。(
凤凰劫:妃你莫属)原来是大姑把跟我聊天的事告诉大表姐了。
大姑家里面一直都同情我,有个那么火爆的父亲。大姑也总说我爸,可是没啥效果,一说他还一堆道理呢。
大表姐听说我的愿望后,就给我安排了一次假期之旅。那一次,我从家所在的城市,坐飞机到了上海,大表姐给我安排住在了一个五星级酒店,还给了我一张银行卡。
我自己拿着太阳伞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外滩、南京路,逛了个痛快。又特意去吃那些有名的小吃,虽然有的不太适合我,但仍然是一份难忘的经历。
在行程快结束的时候,大表姐问我,“想不想去北京?”我说,首都当然想啊。“那你再去北京玩玩吧,然后再回家,行吗?”,我傻乎乎地说,行。
之后,就又飞到了北京,安排我住在了北京饭店。
www.shanxijiaxiao.com离天安门广场和王府井大街,咫尺之遥。我在那里又玩了一周,多么难忘的记忆!
这次豪华假期之旅,让我的同学们狂羡慕我!说我连火车都没坐过,居然直接就坐飞机了。以前连门都没出去过,现在北京上海都去玩过了。好几个女生哀怨地说,我怎么没有这样的表姐啊!哈哈。我和妈妈的心里都是感谢大表姐的。可是我奶奶家的人,明着不敢说,暗中是有微词的。
对,你没看错,我奶奶家的人,虽然都是猛将,久经沙场,但他们心里都有点怵我大表姐,不敢表面说什么的。怎么会这样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我爸,和领袖人物,我奶奶,都是我大表姐的手下败将。
准确点说,当年都是年少的大表姐的手下败将。所以,基本上奶奶家里面,即便是有人对大表姐有意见,也没有人敢跟她直接过招。(
逆乱青春伤不起)
有人说过,贫穷是罪恶的根源。这件事情,也跟穷有关系。
在大表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大姑父单位盖新楼,老楼房动迁了。
那时候,为了省点钱,就没有去租房子,住到了岳母家的下屋。话说一下来了大小五口人,吃饭虽然是分伙,各家自己买米买面,但做饭取暖用的煤是岳父家的。
大姑父他们婚后一直住的楼房,根本也没有煤。当时,煤,对住平房的岳父母家来说,也是一笔花销。大姑父他们搬进来之后,烧火做饭也用了些煤。
岳母虽然没在大姑父面前说什么,可老丈人(我那悲剧的爷爷)少不了话里话外地说些敲打的话。
大姑父是什么人啊,多有头脑呀,怎么会看不明白这些事情?所以,一方面,大姑父每天都把上屋、下屋的力气活给包了。(
篮球之黄金时代)另外,无论给自己的小家干什么活,都给岳父母那边也帮做了。
比如,每天早起,生炉子的时候,必然先把上屋岳父母的炉子先弄好。然后再把整个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另一方面,大姑父是个有本事的人,是给老婆孩子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这是他和我爷爷最本质的区别。他用自己的力量给岳父母家的生活也带来了改变。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两件事,一件就是跟煤有关。冬天快到了,奶奶家的煤快用光了。
那时候的北方,煤是不可替代的取暖用品。因为穷,奶奶家从来没买过块煤,长期都是买碎煤或者煤灰,然后打成煤坯,用来烧火取暖。
因为买不到过冬的煤,正在家发愁呢。忽然一天中午,大姑父急匆匆地回来了。进屋就说,快,都出来,卸煤!大家出去一看,整整一车的块煤!又黑又亮又整齐。邻居们也都过来帮忙卸车,就有人问大姑父‘这煤怎么好,得多少钱一斤啊’?姑父说‘我去电厂办事,看他们有煤,用煤灰的价格买的’。当时,把众邻居给羡慕的!给我爷爷乐得!这一冬不愁了不说,从来也没用过这么好的煤呀。真行!
还有一件事,那时候大姑父一家已经搬回新分的楼房了。爷爷家要翻盖房子。盖来盖去,最后发现缺了盖房顶的砖!(用大伯母的话说‘你们家事先不算好材料,就敢动工?’)。
80年代初的时候,还是计划经济,买砖的价格我爷爷家承受不起不说,就是有钱,当时也买不到砖。
就在全家都围着盖了一半的房子团团转的时候,大姑父开着解放卡车,神奇地出现了。还是那句话,卸车!满满一车的整砖,红彤彤一片,映花了全家人的眼。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大姑父前一天晚上过来帮助干活,发现了岳父家的这个问题。嘴上没说,记在了心里。第二天上班到了单位,来到了车间工地,当时那里正在盖另一个车间。找到了负责人,说要用点砖,能不能想点办法。
大姑父人缘好,平时谁来找他帮忙都行。所以,人家很痛快地说,‘没问题。就按碎砖头处理给你吧,你自己看着装’。结果,大姑父用半车碎砖头的价格拉回来了整车的好砖。我爷爷激动地都掉眼泪了,真是救命的砖啊。房子差点就盖不成了。没大姑父的这车砖,全家就要去住露顶的房子了。多让人笑话呀。
话说,后来好多老国企都破产了。大家都这么弄,能好么?这是那个物资贫乏、贫穷时代的老百姓的生存之道。别讲大道理,先讲生存。能尽量让家人生活的好一点的人,就是有本事的人。一个有本事的人,能让周围的人都跟着受益。我爷爷和奶奶从大姑父身上就感受到了这一点。
首先,大姑父的工作性质很好。前面说过,大姑父是个专业干部,一身过硬的技术,负责工程。所以,他经常去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做工程,下班时,常常都会带回来各式各样的特产。他从来不会把这些东西留在自己的小家,都是拿给岳父母家一起分享。
比如说,那时候他跟啤酒厂合作。知道岳父母都爱喝两口,就经常带回来用巨大的塑料桶装着的满满的散啤酒---内部价买的。(据爷爷说,一桶比现在一箱瓶啤酒的量只多不少)。在院子里用自来水管冰着,晚上让大姑炒两个下酒菜跟岳父母、小舅子们畅饮。
再比如,去农村办事,就会拉回很多筐的梨和苹果。这些都是他在当地非常便宜收购的,回来后给所有的小舅子们小姨子们家分,给邻居都送去。或是拉回很多木材,给家里盖房、烧火用。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