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30章 从华南到华东,游荡在城市边缘08

本章节来自于 越过那道山梁 http://www.lishu123.com/87/87745/
    08

    陆平远的退休生活悠闲而自在,平时在城里和老伴一起看看孙子,接送孩子上下学,一到周末或大小长假,老俩口便带着孙子到上海市郊的小庄园里亲近土地,亲近大自然,试图重新找回儿时在山野里疯狂的感觉。(破碎面具之残殇女皇

    所谓小庄园,不过是三间平房、一圈红砖围起来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有一亩多地,都是从进城务工的农民手里租来的,平时交由留守的老人看管打理,节假日则由陆平远说了算,今天到地里锄个草,明天往菜地里施点农家肥,倒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纯粹是为了体验耕种的乐趣。

    李良开的到来,让陆平远非常兴奋,领着李良开在市区主要景点转悠两天之后,也不管是不是周末,非要自己开车拉着李良开到他的农家小庄园去小住几天。

    不看不要紧,一看李良开就乐了:“我说大脑壳,亏你还是大地主的后人,就这三间破平房,就这点地,离城区这么近,一抬头就能看见不远处的高楼大厦,并且还都是租来的,连个房产证和地契都没有,个老子的你也好意思说这叫庄园?你爷爷知道了,还不得买块豆腐撞死?我看你就是过家家玩!”

    “哈哈,还真被你狗日的说对了。”平时很少说四川话,陆平远说得非常蹩脚,“日马你也不打听打听,这是在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在郊区买一间小平房,可能我还买得起,你让我买地,不是成心笑话我吗?一亩地多少钱?说出来吓死你!要是工业用地还好说,几十万上百万的事。如果是搞房地产开发,离城区稍微近一些,一亩地没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不可能买到手。(都市全能系统)”

    “真有这么贵?那修出来的房子得买多少钱?”李良开有点难以置信。

    “市区的房子,每平米最贵买到六七万了。郊区的房子也便宜不到哪里去,每平米一两万,是再正常不过的价格。好多上海人买不起房子,干脆连上海郊区的房子也不考虑了,直接跑到江苏的地界上购房。只要出了上海,那房子便宜得不是点把点。”说起上海的房价,陆平远越说越激动,“这哪是买房?这不是要人老命吗?要是把在上海买一套房子的钱拿回我们老家月溪场,不得买一个小区啊。”

    李良开哈哈大笑:“好你个大脑壳,说得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告诉你,月溪街上的房子也没你想象的那么便宜,每平米也涨到两三千了。不说这个了,我们两个还是给你的菜地除除草吧。”

    在陆平远的坚持下,老哥俩在这个小庄园里住了两天两夜,白天结伴到地里忙乎,一日三餐自己动手解决,晚上躺在床上说各自经历的风风雨雨,说儿时在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到第三天吃过早饭,李良开说啥要走,称自己此行的正事一点没办,不能再呆下去了。陆平远再三挽留无果,只好亲自开车把李良开送到青浦。

    青浦是唐家岩李氏后生比较集中的地方,且以大房的后人为主,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不下50人,其中包括李良开的大哥李良川、二哥李良万及他们的儿女、儿媳和女婿,还有二房、四房的一些后人。

    把这么多唐家岩李氏后人聚集在一起的,是李良万的大儿子李冲锋。这个贫困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硬是赁着自己的学识、毅力和为人,一步步干到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副总经理的位置上,一跃成为唐家岩李氏后生中收入最高的金领。(绝宠腹黑妃

    由于为人过于倔强和老实,生于1938年、18岁就被母亲邓氏勒令分开单过的李良万一直不太如意,又不会挣钱的手艺。挣不到钱,家里一贫如洗,也就没有媒人提亲。直到1976年冬,李良万38岁那年,他才把患有严重哮喘病、时年27岁的柴凤琴娶回家。

    在很多人眼里,李良万那个家根本就不像一个家:唯一一间四处漏风、房顶漏雨的板壁房子,连个灶屋和猪圈都没有,只能在檐沟后面搭一个简易棚子,一半做灶屋,一半当猪圈。因为这个缘故,唐家岩李家大院的长舌妇们总是非常不屑地讲:“万宝儿家煮的饭吃不得,有猪粑粑(猪屎)味。”

    由于房子实在紧张,李良万家没有睡觉的歇房,没有接待客人的堂屋,那间唯一的板壁房子既是歇房也是堂屋,还是放饭桌的地方,也是堆放粮食和杂物的地儿,那个拥挤和凌乱劲,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杂乱不堪。

    因为身子骨过于羸弱、一干活就喘个不停的缘故,柴凤琴这个新媳妇并没有给李良万原本凌乱的家带来什么变化,反而因为人口的增多而显得更加拥挤。尤其是结婚一年后,随着大儿子李冲锋、二儿子李建功、小女儿李珍的陆续出生,这个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愈发显得贫困,成为唐家岩李家大院最穷的人家。

    那时,家家户户都过着缺吃少穿的清苦生活,谁家也好不到哪里去,邓氏和大房的兄弟妯娌们也有心拉李良万一把,但大都有心无力,只能干着急。(雷破乾坤

    身为母亲,邓氏其实很心疼二儿子,但她确实不喜欢李良万的臭脾气,也不待见成天咳个不停的二儿媳,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心理的支配下,邓氏经常骂二儿子不争气,骂二儿媳不能干。

    徐小芳等大房的妯娌见婆婆这个态度,对柴凤琴及其孩子们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既不刻意亲热,也不故意冷淡,反正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还叮嘱自家的孩子不要去二叔二婶家,也不要跟二叔二婶家的孩子们玩,说那个家太脏,那家人有传染病,尽量离远点,免得沾染上。

    既然自己的亲娘、亲兄弟、亲妯娌都这个态度,李家大院二房、三房、四房的后人们自然不好怎么和李良万、柴凤琴及他们的孩子们接触。内外因素一结合,李良万夫妇及他们的孩子便成了唐家岩最被漠视、最为孤寂的一家人。

    对这种境遇,李良万、柴凤琴是反感的,却又无可奈何。既然靠两口子的力量无法改变这种境况,那就只能寄希望于下一吧代。基于这个考虑,大儿子出生时,李良万给其取名李冲锋,希望这个长子以冲锋的速度快快长大,尽快担当起中兴家室的大任。二儿子出生后,则取名李建功,期望他将来建功立业,光耀门楣。而夫妻俩最后一个孩子、唯一的女儿出生后,取名李珍。

    三个孩子的名字,让本来就看不起这家人的左邻右舍们更加不屑。什么冲锋,什么建功,还争来争去的,这是要干什么呀?难不成想坐火箭和上卫星?有发家致富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能全指望孩子啊。明明是两口子不行,却把责任推到小娃儿身上,实在可笑得很。

    李良万并不理会这些,一心只想着尽快出人头地。(抗日之兵魂传说)1981年土地包产到户后,因期盼自家的田地年年有个好收成,相信靠天吃饭的李良开一度把两个儿子的名字给改了,一个叫风调,一个叫雨顺,直取风调雨顺之意。唐家岩李家大院的其他人家把这事当作笑谈,一有机会就拿这两个孩子的新名字开涮。等到孩子们先后上了学,趁自个儿到学校报名的机会,大儿子率先把名字改回李冲锋,二儿子也跟着效仿,李良万别无它法,只好默许。

    从小经常目睹奶奶和叔叔婶娘们对家人的冷漠,不时听到左邻右舍对家人的嘲弄,身为长子的李冲锋心里有过自卑,也暗地里埋怨过父母,上小学时还曾破罐子破摔过,成天作业不写,还经常逃课,寻思反正家里也没钱供自己上初中,干脆混几年算毬。

    1990年3月31日,离李冲锋小学毕业还有三个多月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并被忽视的流感,让柴凤琴的哮喘病急剧发作,于后半夜死在床上。

    出于对风水学的极度迷信,李良万趁去给柴凤琴娘家人报丧的机会,连夜绕道找到方圆数十里无人不知的老道士安名山,以两百元现金的昂贵代价,请安名山指点迷津,给柴凤琴找一个理想的安葬地点,以此庇护其后人鸿运亨通,好运无限。

    安名山是个很有职业操守的道士,并不乱收钱,十分尊崇道家无为而治、凡事随缘的理念。见李良万态度极为诚恳,又声泪俱下地描述了家里的惨景,安名山顿生怜悯之心,象征性地收了五十块钱,伏在李良万耳边一阵低语,说得对方连连点头,满意而归。

    回到唐家岩李家大院,等柴凤琴的娘家人全部到齐,李良万当众宣布一个决定:妻子的丧事不请道士,不看风水,而是由他自行察看和确定下葬地点。(总裁的秘密爱人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柴家人顿时炸了锅,李家大院的人们也议论纷纷,不知道平时就犟得九头牛也拉不回的李良万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李良万不管这些,力排众议,在妻子去世的第三天清晨,坚持把她埋葬一个谁也没想到地方——白帽子,一座主要成分为碎石和沙土的独立小山包,方圆不超过100米,山包上常年不长林木,只生长一些稀稀拉拉的杂草,算得上是个兔子都不去拉屎的地方,唯一称得上景致是冬天下雪后,整个小山包很像一顶白色的帽子。

    在此之前,由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风水,白帽子从没有过坟茔,柴凤琴算是这里埋葬的第一个逝者。

    李良万选择的下葬地很特别,既不在小山包的脚下,也不在半山腰上,而是非常突兀地矗立在白帽子的顶端中央,正对着左右两条大路的中轴线,十分扎眼。

    对李良万的这个选择,好多人都摇头,说他这是在胡搞乱整。李良万哩,始终不予理会,只是非常神秘地、非常庄重地把三个孩子叫到柴凤琴的坟前,让他们齐刷刷地跪成一排,说从今往后,妈妈会在这里看着你们,也会保佑你们顺顺利利,保佑你们每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前程。

    这一年,李冲锋13岁,对所谓风水并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从此没了疼爱自己的妈妈,好多事情只能靠自个儿去打拼、去争取。在妈妈坟前跪了几分钟,李冲锋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心里默默地向妈妈保证:从今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念书,一定靠自己的能力让父亲和弟弟妹妹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李冲锋拼命地学习,遇到不懂不会的题目,哪怕是晚上,他也坚持打着火把走两里山路去向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7月,李冲锋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进县里的重点初中月溪中学。

    大儿子拿到月溪中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李良万跑到白帽子,泪流满面地向坟茔里的妻子报告这个好消息。末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本寸草不生的坟茔上,不知何时竟然长出了不少茂密的地果儿藤,绿油油的,生机盎然。

    在李良万眼里,大儿子考上重点初中,妻子的坟茔上长出地果儿藤,这一切都是好征兆。看来,老道士并没有欺骗自己,那五十块钱,花得也真值。

    初中三年,李冲锋依然忘我地学习,每到期末测验,总成绩从没跌出过全年组前十名。1993年中考前,班主任老师找李冲锋谈话,希望他报考重点高中,说凭他的天赋和勤奋,将来考个重点大学绝对不成问题,那样的话,前程会更加美好。

    李冲锋懂得班主任老师的意思,这是在劝他不要报考中专。

    前些年,中专毕业一直统一分配工作,但就在1993年上半年,已经传出今后中专不再包分配的小道消息。班主任知道李冲锋家里的情况,也知道这个学生一直都想读中专,以便尽快参加工作贴补家用,但如果中专真不包分配了,这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不就被耽误了么?

    班主任老师的分析,让李冲锋也动摇了,但一想到家里的困境,想到父亲没日没夜在田地里劳作的身影,他决定还是报考中专,并且是最有把握、离家最近、相关费用相对较低的万县农校。至于中专包不包分配,李冲锋宁愿相信这是传言。既然是传言,哪能一说就灵呢?管它呢,考上再说吧。

    两个月后,李冲锋毫无悬念地考上万县农校,三年后顺利毕业。但这个时候,那些关于中专不包分配的传言突然就变成了现实,学校召开大会,宣布了上级这个决定。但为了缓和学生和家长们的不满情绪,对当年的两百多名毕业生,教育部门还是采取了较和温和的方式:无论来自哪里,全部分配到新疆建设兵团,用以解决当地农技员紧缺的现实困难。

    就这样,李冲锋总算端上了铁饭碗,尽管工资不高,但足以让李良万在唐家岩李家大院扬眉吐气了。

    可李冲锋并不满足于在新疆做一辈子农技员,一边勤奋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成人自考,用四年时间,先后拿到了大专和本科文凭,还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日语。

    等到时机成熟,李冲锋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从单位辞职,到上海重新开始打拼,最终坐到目前所在中日合资企业副总经理的位置上,不仅靠高薪在上海青浦买了商品房,协助弟弟和妹妹在重庆万州买了房子,还不计前嫌把唐家岩的兄弟姐妹介绍到自己所在企业打工挣钱,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关照。

    说起李冲锋取得的骄人成就,唐家岩一带流传一个说法,称其母亲死后埋得好,坟茔所在的白帽子顶部中央,是一处只有高人才能看出来的风水宝地,这给柴凤琴的后人带来了莫大的福气。

    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说柴凤琴位于白帽子那座坟,根本就是个空坟,充其量算一个衣冠冢,柴凤琴的遗体只在这座坟茔的棺材里躺了一个白天,当天夜里就被李良万独自秘密转移到一个不为人知、真正堪称风水宝地的地方。

    还有更离奇的说法,说李冲锋考上中专之后,有人眼红李良万时来运转,便四处散布谣言,说白帽子的风水不长久,柴凤琴埋在那里五年之后,这个地方将由风水宝地变成险恶之地,如果不移坟,指定贻害柴凤琴的后人。李良万信以为真,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刨开了长满地果儿藤的坟茔,打开棺材,发现棺木内盛满了清水,柴凤琴不但没有腐烂,还红脸花色的,如睡熟一般。看到这个情景,李良万知道被骗了,但已没有退路,只好含泪将妻子的遗体秘密埋葬到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连坟茔也没堆一个。因为按照当地的说法,坟茔一旦敞开,不管出现什么状况,必须尽快把尸骨移葬他处,否则死者那些活着的亲人们会遭大难……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渝夫的小说越过那道山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越过那道山梁最新章节越过那道山梁全文阅读越过那道山梁5200越过那道山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渝夫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