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23章 从华南到华东,游荡在城市边缘01

本章节来自于 越过那道山梁 http://www.lishu123.com/87/87745/
    01

    2013年8月30日凌晨1时50分许,山东聊城火车站,t84次列车某硬卧车厢21号下铺。(妙手狂医

    20分钟前,一阵剧烈的胃痛把李良开从睡梦中搅醒,起来到茶炉处接了杯热开水喝下去,感觉好了许多。正准备睡下,火车进入聊城站,车厢里有几个上下的乘客,一进一出,动静搞得很大,根本无法安然入睡。李良开干脆起床,坐在过道的折叠凳子上,掀开窗帘的一角,望着站台上稀稀拉拉的乘客和铁路工作人员发呆。

    “怎么?睡不着了?”睡在李良开对面、22号下铺的乘客微微探起身子,关切地问道。

    这是个地地道道的沈阳人,四十出头,和李良开一同从沈阳北站上车,自称李浩然,是一家公司的营销经理,非常健谈,自嘲为“话唠”,只要没睡着,只要可以不受阻挠地讲话,就会滔滔不绝地讲下去,似乎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打从头天14时左右从沈阳北站上车开始,一直到当晚23时40分入睡,李浩然一直在不停地问,不停地讲,话题一个接一个,李良开只有点头称是的份,偶尔插两句话,算是礼节性回应。(琥珀之剑

    上车不久,听说李良开也姓李,李浩然一副他乡遇亲人的惊喜模样,双手抓住李良开的手一阵猛摇:“一笔写不出两个十八子李,说不准儿几百年前我们还是一家人哩。你是什么辈份的?”

    一对辈份,风马牛不相及。李浩然有些失望,但还是要求李良开说一说家谱家史。

    对说家谱家史,参与过月溪河“塝上李”族谱编续工作的李良开十分熟悉:先祖孜公系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第15代孙,宋灭唐,李姓大祸,孜公早有预料,从陇西郡移居至江西南昌府丰成县湖茫里。孜公第10世孙鼎公于元朝大德年间,从湖茫里迁移到湖北孝感县洗脚河世居。月溪河“塝上李”先祖李和钦系鼎公第5代孙,于清顺治初年(1645年)从湖北省孝感洗脚河李家院子孤身入川,来到月溪河楼房坝,世代繁衍,子孙昌盛,至今已21代,人口逾两万…

    听罢,李浩然又惊呼起来:“我靠,还是皇族后裔啊?!失敬失敬!”

    李良开哈哈大笑:“这是扯淡的事,当不得真。(废材小姐太妖孽)族谱上一直这么说,到我们这一辈续谱时,总不能给贪污了吧?什么是皇族子孙,那都是扯淡的。”

    “我同意你这个说法。”李浩然接过话头,发表起了自己的高见:“我最烦有些人了,动不动就把自己与古代圣贤、帝王和国家领导人、名星、大款扯上关系。有的相隔了几千年,人家早就化得连灰都不剩了,谁还认你这个曾孙的曾孙的曾孙的曾孙曾孙的曾孙的曾孙啊?有人说成龙是唐初名相房玄龄的后人,这事儿挨得着吗?我看,你这个皇族后人可以站出来辟谣,就说据我们祖宗的祖宗的祖宗讲,成龙先生的祖先与房玄龄没有半点关系。哈哈哈。。”话没说完,李浩然先大笑起来。

    李良开也跟着笑了笑。正准备接话,那边李浩然又摆乎上了:“装啥不好?非要装人家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听说我们姓李的,不管是哪个省哪个地区的,都尊春秋战国的老子李耳为始祖?老李,你不是参加过修谱嘛,你们族谱上是不是也把老子尊为始祖?”

    “不可能不可能。(武炼巅峰)”李良开连连摇头否认,脸色也变得不自然起来。

    实际上,李良开撒谎了。月溪河“塝上李”的谱族上,确实把老子李耳尊为始祖。续修族谱时,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说李耳是春秋战国时的名人,是道教的创始人,尊他为始祖,是不是有点硬往上靠的意思?

    讨论来讨论去,最终还是决定尊重老族谱上的描述,理由是老子是唐朝帝王追认的李姓始祖,“塝上李”又确认先祖孜公系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第15代孙。如果在族谱里取消老子为始祖的描述,就等于否认“塝上李”是李渊的后代,这支李姓后裔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后果,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对李良开的谎话,李浩然并没有察觉,继续在那里发表他的长篇大论:“就是就是,为啥非要给人家装孙子呢?你别生气啊,皇族子孙又能怎么样?不就风光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吗?早晚都一样,都得变成平民百姓。包括那些大款的后人,富不过三代,撑死了,富不过十代,最终都是普通老百姓。所以说,谁都别装老子,最终都得变成灰;谁也别装孙子,因为犯不着那么下贱。(玄门医圣)”

    吃晚饭的时候,李良开拿出梁凤给他准备的八宝粥,用开水烫了烫,打开准备吃。李浩然上前把八宝粥盖上:“怎么能吃这个呢?也太委屈自己了。来来来,我带了不少东西,咱们一起吃。”说着,从床底下拿出一个装得满满当当的塑料袋,掏出猪手、鸡爪、红肠等熟食,几根黄瓜和一袋即食大酱,还有一瓶看不出牌子的白酒,招呼李良开赶紧上手。

    这是李良开第四次看见东北人带这么多东西上火车食用。刚开始不习惯,认为东北人太能吃、太能喝了,并且有的东北人一上车就开始吃喝,一直吃喝到下车。看的次数一多,也就见惯不惊了。

    面对李浩然的盛情,李良开表示了谢意,但并没有动手。倒不是因为客气,也不是嫌那些食品不卫生,主要是自己的胃无法适应那些冰凉的食物。李浩然也不介意,痛快地吃喝着,不到一个小时,把那些食物消灭了一大半,一瓶一斤装的白酒也见了底。

    酒足饭饱之后,李浩然终于安静下来,躺在床上,说“我先眯一会儿”。(超级仙医)李良开喝了一口热开水,正要答话,耳边却传来李浩然的呼噜声,紧一阵慢一阵,很有节奏和穿透力。

    睡到晚上八点多钟,李浩然醒了过来,继续天马行空、天南地北地和李良开闲侃。李良开习惯了这个话唠,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上一两句,算是呼应。

    晚上十一点四十,李良开终于撑不住了,提出睡觉,李浩然才停止说话,头一挨枕头,呼噜声起来了。

    李良开发现,坐火车出行,一定要练就在呼噜声中睡觉的本领。否则,总会有些黑白颠倒的家伙用各种类型、各个分贝的呼噜声让你无法入睡,即使勉强睡着了,也会被人家长一阵短一阵、高一阵低一阵的呼噜声吵醒。

    在李浩然的各种话题和阵阵鼾声的陪伴下,李良开沈阳至广州的火车之旅倒也显得不那么漫长和寂寞。他甚至有点喜欢上了这个能说能吃能喝能睡的可爱家伙,以至于8月30日23时10分许在广州东站出站口挥手告别时,李良开有些依依不舍,像是挥别一个相交多年的挚友。

    开车前来接站的叫李善红,是唐家岩李氏四房李有文最小的孙子,时年40岁,在广州郊区一家大型服装厂做保安队长。

    李善红能当上保安队长,利益其父李良斌在新疆建设兵团军事部所属部队当过兵。从小受其父亲影响,没有从军经历的他养成了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习惯,走路虎虎生风,办事干脆果断,不是军人却有军人的作风和素质,初中毕业后到目前所在的服装厂打工,被保安队长相中,从普通保安做起,一直坐到队长的位置上。凭着多年的积蓄,去年在万州买了房子,今年春节前刚买了一辆起亚轿车;一双儿女跟着奶奶在万州上学,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妻子也很贤惠能干,在同一家鞋厂打工。用李良开的话讲,李善红绝对算得上是“小有成就、家庭幸福”。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和李善红唠了一会儿路上见闻,李良开感到眼皮有些发沉,干脆闭上双眼,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李良开醒了,发现车还在行驶,但已明显离开市区,公路两边没有路灯,车辆也不多,黑漆漆的,寂静得有些瘆人。

    “开三叔,您醒了?别急哈,马上就到我们厂里了。”李善红一边开车,一边和李良打着招呼。

    李良开打了哈欠:“我说红宝儿,怎么你们工厂没在城里啊?我一直以为你们都在大城市里,怎么离感觉这是要去农村呢?”

    “您还真说对了,本来我们鞋厂就在郊区。”李良红笑了笑,“说是郊区,其实就是农村。说得再好听点,叫城乡结合部。我们鞋厂所在的村叫滘心村,归广州市白云区管。”

    听说李善红在村里的鞋厂工作,李良开多少有些失落。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大凡到南方打工的唐家岩李氏后生,都是在广州、深圳等繁华都市的闹市里。事实上,每年回老家过年,只要是在南方打工的,无论男女老少,一个个打扮得跟城里人一样摩登洋气,说话也拿腔捏调的,怎么看都不像是在农村的工厂里上班。

    说话间,李善红的车驶进一家工厂大门,两个保安不但没有阻拦,还举手敬礼。之前,李良开看看了大门旁边白底黑字的牌子,看见从上往下写着十个大字:广州云城鞋业有限公司。

    “不是鞋厂吗?怎么叫公司?”李良开不解地问道。

    “这个您就不懂了。”李善红也不客气,快人快语地解释着,“我刚来是还是小鞋厂,后来效益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现在有近5000名员工,当然得叫公司了。再说了,现在国家鼓励创业经商,只要您愿意,找一个合伙人,3万元就能注册一个公司,您就是一个老板了。”

    “你娃儿打胡乱说,我都快七十了,老头子一个,搞公司做啥子?”李良开被逗笑了,“要当老板,也得你们这些年轻娃儿当。你开三叔不行了,老了,老了,真老了。”

    这当口,李善红把车开到一栋宿舍模样的四层楼前停好,示意李良开下车:“这是员工宿舍,我们保安队就住在一楼。今天太晚了,您就在这里对付一晚上,明天我再开车拉你到市里转一转。”

    原本,李良开想住在李善红家里,从火车站来鞋厂的路上也委婉地表达过这个意思。见李善红如此安排,李良开也不便再说什么。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渝夫的小说越过那道山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越过那道山梁最新章节越过那道山梁全文阅读越过那道山梁5200越过那道山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渝夫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