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19章 情义东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07

本章节来自于 越过那道山梁 http://www.lishu123.com/87/87745/
    07

    相对于火炉一般炙烤炎热的重庆而言,8月的哈尔滨是凉爽怡人的。www.tyjiao.com用李良开的话讲,就是“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热”。8月4日,在李梦桥家吃过晚饭,李良开给妻子徐小芳打电话,当他说到“晚睡瞌睡还要盖被子”,徐小芳不信,称他打胡乱说。李良开哈哈大笑:“我骗你做啥子?是真事,要不你问问桥宝儿?”

    “三婶,您好,我是桥宝儿。”正在催促儿子关掉电视去做作业的李梦桥接过手机,很有礼貌地向徐小芳问好。

    “好,都好。”徐小芳回应着,“你看嘛,你开三叔给你们两口了添麻烦了。你们哈尔滨真浪个凉快?”

    “三叔没骗您,哈尔滨确实凉快得很,有机会您也过来感受一下。”李梦桥诚恳地发出邀请。

    “当然要得哟。”徐小芳回答,“对了,你屋妈在哪?让她接个电话噻。(异世禁令:绝版会长女)”

    “我妈去我三哥那儿了,在南京,过段时间才回哈尔滨。”李梦桥如实回答。

    “你妈命苦啊,现在是该享享清福了。”徐小芳感叹了几句,之后压低声音:“桥宝儿,你换个地方,我给你说点事儿。”

    李梦桥回头佯装训斥儿子:“赶紧去做业余,这电视声音也太吵人了,电话都听不清。”一边说,一边往屋外走去。

    电话里,徐小芳详细问了李良开的饮食起居情况和精神状态,末了,欲言又止:“桥宝儿,你开三叔的身体不是很好…我也知知道该怎么对你讲…反正三婶就麻烦你,在你那边,替我照顾好他…劳慰你了…呜…”说着说着,徐小芳在电话那头无语哽咽,挂断了电话。

    李梦桥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没再把电话打过去,而是转身回屋,和李良开寒暄一阵子,声称有个材料没写完,要到省军区机关去加班,叮嘱梁凤一会儿陪三叔到小区里转一转,之后下楼步行到办公室。(打工巫师生活录

    李梦桥加班是假,打电话向远在西藏当兵的李远核实情况是真。

    由于同是唐家岩李氏后人,又同在部队服役,虽然一南一北相隔遥远,哥俩还是有不少共同话题,经常通过电话交流,算得上是无话不谈。

    李远把其父亲患了胃癌的实情告诉了李梦桥,还委托李梦桥找机会带李良开到哈尔滨的大医院复查一下。毕竟,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人民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保不齐会误诊,或者在病情的判断上有误差。

    得知李良开得了绝症,李梦桥很震惊,迅即答应了李远的请求。(嫡谋

    刚摞下李远的电话,李梦桥又接到了母亲孟英莲从南京打来的电话。母子俩唠了十多分钟,主题始终围绕李良开展开,孟英莲翻来覆去就一个中心意思:路归路,桥归桥,上辈的恩怨是上辈人的事,你作为晚辈,一定要尽到晚辈的心意,把远道而来的开三叔照顾好,不能让唐家岩的叔叔婶娘和兄弟姊妹说闲话,更不能外人看笑话。

    直到李梦桥再三保证一定照顾好李良开,孟英莲才挂断电话。

    李梦桥知道,母亲对李良开是有意见的,并且成见很深,认为当年李良开不该拿大队的旧账污蔑李良昊,更不该在李良昊去世后变相难为她和孩子。对这两点,孟英莲一直难以释怀。

    李良昊去世后的头几个月,孟英莲眼中的天空是始终阴暗的,就算头顶阳光明媚,她依然感觉不到光亮。(盛宠:本少好低调

    丈夫在世的时候,由于他人缘好,乐于助人,还是大队会计兼生产队队长,家里始终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丈夫一去世,家里一下变得冷冷清清不说,还发生了所谓的李良昊做假贪污事件。这让孟英莲既失落又伤心,对人情世故近乎于绝望,要不是想到7个还未成人的孩子,她真想随丈夫而去,一了百了。

    好在做假贪污的事总算过去了,强加给自己的生产队长也不复存在,加之土地包产到户,种什么、怎么种有了自主权,孟英莲似乎看到了希望。

    孟英莲显然是过于乐观了。因为对于有劳力的家庭而言,土地包产到户确实是件大好事,可以带来不再缺吃少穿的幸福生活,但对于一个失去男人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新的灾难。

    劳力紧缺的困难显而易见的:大儿子李梦明和二儿子李梦星尽管不再上学,但一个16岁,一个14岁,还不足以扛起犁田、挖地、挑粪等所有重活;大女儿李梦芬、二女儿李梦芳也被迫辍学在家,一个15岁,一个10岁,都还是个孩子,根本干不了重活;12岁的三儿子李梦军正上小学六年级;小儿子李梦桥6岁,小女儿李梦蕙不到3岁,不但干不了活,还需要有人照顾。(末世之黑暗召唤师

    这个节骨眼上,孟英莲开始恨自己的肚皮不争气:为什么不早点生孩子啊?1961年就结婚,怎么一直拖到1965年2月才生下大儿子李梦明?要是一结婚就怀上孩子,老大现在快20岁了,也能撑起一个家了。

    除了恨自己生育太晚,孟英莲还对当初自己赌气从村小辞职一事后悔不已。

    1962年秋,梓第大队唯一的小学缺教师,大队推荐并经县、区、乡三级教育部门考核合格,孟英莲成为一名民办老师,一直教到1969年上半学期。

    这学期快结束时,月溪中学的一帮红卫兵跑到梓第小学,把唯一的公办老师张永志批斗了一番,还戴上了纸糊的尖帽子。张永志误以为是平时不怎么搭理自己的孟英莲使坏,于是怀恨在心,到处说孟英莲这个民办老师心术不正,不好好教书,净琢磨着整人。当时,已是4个孩子母亲的孟英莲百口莫辩,身心俱疲,一气之下,主动辞职回家当了农民。

    丈夫去世后,想到辞去的教师职务,孟英莲后悔不迭。要是自己坚持下来,现在每月怎么也有二三十块钱的固定收入,就算请人干农活也有工钱给啊。

    可埋怨有什么用呢?过去的不能从来,没来的不能预知,还是面对现实吧。

    如此这般,孟英莲别无它法,只好经常请人帮忙干活。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免费的人情。请人帮忙干活,即使不用支付工钱,但也要还工还活啊。而这,正是孟英莲无法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也让她经常为请不到人帮忙发愁。

    面对这些孤儿寡母,唐家岩李家大院有同情者,但更多的是在看笑话,或是说着不咸不淡的闲话。

    面对孟英莲的请求,偌大的院子,只有三个侄子辈的后生经常答应帮忙:李良昊亲大哥的独子李永久,二房的李长河,四房的李志国。除此之外,李良昊的堂兄堂弟们全都成了看客,鲜有伸出援手的时候。

    实际上,李良昊的堂兄堂弟们也想帮一帮这家孤儿寡母,但抵挡不住自己幼客的枕边风,担心招来非议。****门前是非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尽可能地离得远一些吧。

    孟英莲的苦恼远不止这些。比如,如何把7个孩子抚养成人,就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挠头的问题。

    见孟英莲的处境实在艰难,有好心人建议把小儿子、小女儿过继给城里那里无儿无女的人家,还带来了两对不育的夫妇,一对是开县城的,另一对是万县城的,都表示会善待孩子,保证孩子将来端上铁饭碗。

    孟英莲确实心动过,可大儿子坚决反对,二儿子、三儿子和两个女儿也齐刷刷跪在她面前,哭着求母亲不要把弟弟、妹妹送给人家,说今后我们宁愿少吃一口,也不会让弟弟妹妹饿着。

    看着哭成泪人的4个儿女,孟英莲肝肠寸断,哭着把他们一个个扶起来:“妈错了…我听你们的…不送人了…”

    孟英莲最终选择了和所有孩子在一起,哪怕再苦再难,也要相互扶持着艰难地生活下去,决不分开。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渝夫的小说越过那道山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越过那道山梁最新章节越过那道山梁全文阅读越过那道山梁5200越过那道山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渝夫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