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修仙一道经历了百年消沉时光,更加显得衰败。(
大蛊巫)大战中幸存的一些前辈旧伤难愈,不断有人仙去抑或是远遁世间。
世间修仙一道竟现出消亡之势。
如此又过了数十年,忽有一天世上忽然流传出聚灵法阵布设之法,此阵神妙有收聚凝化天地灵气的作用。虽然流转是一位修士无意间在古卷中发现,但世间修士皆以为是天神不弃,纷纷赞颂感佩。
从那时起,世间开始出现了试炼之地。那些地方本是仙魔大战中天地灵根受损被严重的地区,天地灵气变得暴虐难安,但偏是这样的地方却能够孕化出灵气精华——聚灵珠。(
雷破乾坤)
聚灵珠乃是聚灵法阵布设的根基,无数修士进入试炼之地,舍生忘死只为了找寻聚灵珠。
如此竟耗费了两百余年的时光,第一个聚灵法阵所需要的聚灵珠才终于集齐。此时却发现阵法布设远不如想象中的简单,聚灵法阵本就玄妙,加之大战中许多阵法知识早已失传。最后,许多修士放弃修行,费心钻研,只为攻克布设聚灵阵之法,而其他人只能默默等待。
这一等竟然是数百年时光。仙魔大战之后九百余年,世间第一个聚灵法阵布设成功,形成了如今修仙界的雏形。当时修仙一道的落魄,简直不堪回望,以至于在凡俗界中修士已成了和神灵一般的虚妄传说。(
琥珀之剑)
之后便是一个个聚灵法阵的出现,经过数百年积累,聚灵珠已不算罕物,世间一些仍有传承的古老宗门纷纷重开山门,得以延续。
聚灵法阵运转数十年后,修仙界中的先天灵气稳定下来,仙魔大战千年后修仙界涌入了第一批新鲜血液。此时,大战中后幸存的修士,早已所剩无几。
所以,便是世间最古老强大的修仙宗门,真正的力量积累也只是在最近几十年。
先天境界的壁垒,不仅对于修士是一道屏障,对于其所在的宗门甚至亦然。(
盛世军婚)
修士突破先天境界,进阶天人三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紫府洞开,这需要的不仅是毅力与刻苦,悟性甚至是时运同样重要。
就算是如今的青鸟宗,五个峰门的弟子加之进入试炼界苦修的修士,先天境九重天的不下百余人,可每年却未必有一人能够突破。更有许多人困于此壁垒十数年,天资鲁钝或时运不济者更可能终生无法进阶。
姬薇如今尚算年幼,修行之日更是短暂,难得进入先天境九重天不过一年竟有了突破迹象。
文华惊喜得紧,当即便赶去无极阁禀报,在那殿前竟遇到了另一人。(
王牌特工)
那人白衣飘扬,整个人便如一尊寒冰,见了文华略略一笑,却瞧不出是否欢喜。
“玄霄峰主。”文华客套了一句,惊讶于他的笑。
玄霄是冰凰峰的峰主,青鸟峰虽为第一峰门,多年来仍有冰凰峰与之平分秋色。两峰之间自然有些纠葛,且玄霄为人冷淡,便是这样笑笑也是少见的。
文华料想必有原因,玄霄倒未隐瞒,言是峰门弟子元瑾今日隐约要进阶天人三境,此来乃是恳请宗主开聚灵法阵,助元瑾一力。
文华当即大惊,没想到有如此巧合之事,想起两峰间这些年的争斗,真如天意捉弄一般。(
绝品天医)
进了无极阁中,两人先后禀告,等到文华开口,换做玄霄吃了一惊。不过他只是一笑,复又恳请宗主开聚灵法阵一事。
文华心中对他多了几分佩服,按说此刻年终评测马上到了,到时自有机会开聚灵阵。姬薇与元瑾虽都是两边队伍的主力,但元瑾毕竟进阶九重天多年,修为总是要强些。此事稍加拖延,对元瑾应无大碍,于冰凰峰却是极为有利。
宗门同时有两位先天九重天修士进阶,宗主澹台自是大喜,略作思量便允了两人所求,只是开阵的日子还要商榷。
三日后的傍晚,各峰弟子修炼刚一结束便收到了传令:青鸟与冰凰两峰皆有一名先天九重天弟子即将突破,宗门于明日破例开聚灵阵,届时各峰弟子齐聚,一则同喜共庆,二来是有重大的事情宣布。
第二日,一早大家便都起来,吃过饭后一起往后山赶去。
这聚灵法阵在青鸟宗里一共有两座,一座在那无始峰下面,汇聚的天地灵气将偌大的无始峰托举起来。这法阵极是浩大,直到十余年前才日趋完整,已近完美。只是这大阵乃是宗门的根基,造就了青鸟宗一方仙土,轻易不会开启。于是,之后又建了新的聚灵阵。
第二座聚灵阵建在后山,只是初具形态,今日要开启的正是这法阵。
快到午时,众人才到了后山那遥远处,眼前出现一座山谷,四面有五座高峰环立。
等到各峰弟子到齐了,队伍开始继续前进。
进了谷中,道路便是沿着山势一直向上,路边有河流奔涌。
片刻功夫,那哗哗水声慢慢隐去,脚畔更是出现了浮云将下面的景象遮挡了起来。
又过了一会,前面的道路忽然开阔起来,地势也平坦了。那条河流重又出现,却是绕着四周山势环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看不出源起何处,又流向了哪里。
云凡好奇地顺着河流往前面看,远处两座山峰交接的地方一道飞瀑高挂,那水流似从九天而下,汇入那圆形河流之中。诧异之下,云凡细细一看,发现那河水澄澈,下面不见沙石水藻,只有碧色葱茏。
怪了?再一看,更是一惊,那抹碧色竟是下面山上的树林,隐约看见山石嶙峋。
这河流竟是浮在空中的?云凡大为不解,听旁边王瑞解释才晓得这下面正是聚灵阵,河流是由先天灵气托举着的。
圆形河流围绕着的是一片平整的石台,无比巨大,从河流里斜眼往下看,才发现是一座倒立的山峰,与那无始峰一般无二。
河流之上均匀间隔着五道石桥,将石台与山路连接起来。各峰弟子分别选了一个方向,踏上石桥往前方行去。
等到所有人都到了石台之上,黑压压的一片人影也围成了圈,只留出中央处一大片空地。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