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65章 内丹法则(5)

本章节来自于 道如是 http://www.lishu123.com/86/86001/
    第二步、炼炁化神(行换身法,通周天,结丹,以成长生不死之果)

    1、及至阳气满足,丹田不能容纳,其如火珠之炁,即而他方寻觅窍道,上冲则有心脏压迫,不得伸张,于是下奔阳关,直冲外肾,外肾即有感触。(异能女王在校园)此时宜紧闭阳关,不使外泄。

    2、阳关既闭,则冲过下鹊桥(谷道),转奔谷道。此时宜紧闭谷道,免泄其炁。

    3、因谷道既闭,则冲至尾闾穴外。此时当以意引导之,使其通过尾闾关。

    4、然有时火候(功)不足,行至尾闾,炁不能通,可不必强其通过,仍自返意于下丹田,照旧静坐,生化其炁。

    5、待炁机再动,如火珠之势,又至尾闾,仍以意引导,使其通过。一次或数次,必有通过之期。

    6、及至通过尾闾,此团热力,又至夹脊关,仍求通过,此乃第二关。能通则过之,否则仍返意于下田,照旧静坐,以待炁充。(魔天记)再以意引导之。

    7、既过夹脊,此团热炁,则又行至玉枕关,此所谓第三关也。此时仍以意引之,使其通过玉枕,而入上田。能通则过之,否则,仍返意于下田,以待其机,仍照前二关法行之。

    8、三关既通,再引此团热炁,经明堂,过上鹊桥,由口之左右谷,直下重楼,抵于黄庭(中丹田。又法曰气河车运行也。

    (阳炁过穴,即奔鼻孔为通气之所,阳气有时由此泄漏,故上鹊桥之左右,下鹊桥之前后,皆为危险之境,须十分注意!)

    9、由下丹田、阳关、下鹊桥、谷道、尾闾、夹脊、玉枕、上丹田、明堂,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为任督两脉(小周天)全通.过关服食之功已毕。至此大道已得其半,是时只宜一意绵绵,永存不散。不特静坐之时如是,即行走、饮食、睡卧之时,片刻不可驰放诚意。因诚意一散,阳气即不发。亦如炉鼎煮水,火旺则气旺,火灭则气无。以诚意喻火,非妄立之说也。丹经有曰:“水怕干(水指精气)火怕寒(火指诚意)”。(爱丽丝学园之公主的骑

    10、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炁机欲寻四肢、全身运行,此时应改变坐式为站式,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行功大概路线,可参考“通八脉法”即“大周天运行法”:

    “心意先由生死窍

    (会阴)起,一吸由尾闾升至头中为督脉;二乎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两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凹双走两肘外为阳俞,走中指至手心(劳宫定住;五吸由两手心(劳宫走阴俞,双回至胸前(膻中定住;六呼由胸前(膻中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跻脉,过脚指至足心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面为阴跻脉,过生死窍至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降至生死窍定住。”“此八部脉通后,能驱逐一身之阴邪。(重生之抽奖空间)盖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则无法采药结丹。”

    11、八脉开通之后,还要打开一个更深层次的大系统。因全身有一总脉,为周身炁脉之总持,道家谓之“中黄”(非中脉,前已有述。此脉有两窍,称为“无孔笛”,上窍通天,下窍通地,旁通五心,达于四肢。此脉打开,方可谓之“大周天”。

    12、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

    13、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总裁,先有后爱)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

    13、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14、收功:渐渐地,缓缓地,听候内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眼球左右各转动7圈,搓热双手熨两肾,意注命门。恢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养片刻,深呼吸3次,然后收功即可。

    提示:

    1、换身之理:迨至精气满足,下田真阳之气.必自寻道路,延注他方.故起下田,循下鹊桥,入尾闾,透三关,经上田,至明堂,渡上鹊桥,下重搂,抵黄庭,经循督任冲三脉,渐渐分润全身,灌溉百骸,于是身体之阳气渐增,阴气渐灭,近者六七月,远则九十月,即可阳气充满全体,肌肉发生光泽,神清食减,遂至大定。(爱丽丝学园之公主的骑

    此时之身体,气为阳气,血为阳液,骨内为阳质,风雨不能侵,寒暑不能入,长生之体,于以成矣。丹经所渭过关服食者,正此事也。惟以尚非不坏之体,因其仍为有形,有坏之可能性也。欲求永远克却轮回,当于此第二步完毕,再进第三步工程而后可。

    2、换身之诀;补身已毕,是时一团阳气,聚满下田,昼夜温暖如阳春之日,丹经谓之大药,是为外丹。有此情况,仍宜照旧过关服食为补身换身交替时期。过关服食之后,即当时时存意,使元阳祖气,时时发生,由总脉分入支脉,由支脉分入全身,日日灌溉滋补,则身中之阴气,时时减少,阳气日渐充盈,待阳气布满全身。肌肉筋骨,皆已变化,自然不食不饥,不饮不渴,渐而厌弃世味,渐而体发异香,渐而不冷不热,渐而无睡眠,渐而静中气停,遂至大定。此为换身功夫完满。

    3、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

    4、回光返照,疑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气化神之功也。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5、人体内有三种火:一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气动之火。古人称为三昧真火。这三种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视不离,叫做武火;意念轻松,似有似无,叫做文火。练功到什么阶段,运用什么样的火,就称为火候。

    丹田发热,有时反倒谈不上是炁足的表现。《黄帝内经》云:“热则炁泄”,炁泄何以能够达到炁足?初步炼炁,丹田发热,是好的现象,逐步就应当调节火候,勿使热之太过,以免火多伤炁。

    6、真正内炁呈象、黄芽萌发之时,丹田的感觉乃是非热非冷,非寒非燥,一团中和之炁,这才是真火候,不可错认。然而非至经脉大开、先天炁生之时,不可得也。丹书云:“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正谓此也。

    7、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后,则时时在在不必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矣。

    8、胎息法:在练功到达一定阶段时,功中会自然出现一种玄关开窍的现象。这时候,练功者会感觉到丹田里好像突然地开“窍”,一股温暖纯阳的真气流从窍位中源源不断地涌出。全身好像泡在温泉里,温暖舒适。此时,练功者须心无杂念地静守在这个洞开的气窍,并以意念引导鼻息倒流入丹田之内。做到心息相依,神气相随。如此凝练片刻,就能自然而然调出先天真息,进入呼吸元气的胎息境界中。一般在“小周天”通后自然出现。

    9、修炼不知玄关,便如入暗室一般。坐禅不晓禅机,到底还是野狐禅。

    在练功入静较深的时候,常会出现一种空的体验,在这种体验里,练功者会觉得自己空掉了,消失了,一切都化为虚空,只有一灵真性,虚冥寂照。这时,练功者应把心念定在这种空的感觉上,守住这种空的境界。万物皆虚,一灵独耀。这样,练功者就能逐渐融入到欲界定(入定层次中的一种)的境界中。但是,由于人的第七识(我执、执著自我)的作用,大多数人炼到这个关口,会突然“醒觉”到自己“不见”了,并因此而产生强烈的寻找自我的念头,当一旦真的把自我的“存在”感觉“找”回来时,空的境界也就丢掉了。所以练功者在这个关口必须提起正念,以炼虚心法将心识向深层次的定境中引导,切勿因第七识的影响而刮起杂念,延误长功。

    10、小周天与大周天打开之时,皆有真实景象,炁足自动,绝非意想可为。而且真炁发动之时,后天意识泯灭,自身无法做主,全凭真炁所为。打开之后,则炁通有景,与初开之时,又有不同。初开之时,炁为有形,开通之后,炁为无形,其间变化,皆须亲身证验乃知。

    11、大小周天练通以后,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太上之下的小说道如是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道如是最新章节道如是全文阅读道如是5200道如是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太上之下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