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63章 内丹法则(3)

本章节来自于 道如是 http://www.lishu123.com/86/86001/
    五、修炼朝向:

    师曰:方向问题,本与做功关系不大。(天下第一宠臣)丹道所炼者混元之炁,纯阳之体,超越有形之上,本无方向之可言。丹经云:“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

    若对初学而言,为了容易入门,可以有所分别。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东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东方,以利采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东,以养肝脏,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养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养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养肾,有肾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时面向北方,寅卯二时面向东方,巳午二时面向南方,申酉二时面向西方,辰时面向东南方,戌时面向西北方,丑时面向东北方,未时面向西南方,皆为合法。

    道家修炼,贵乎炼炁。《黄帝内经素问》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情深如许)”种种气的变化,可谓详明,但是这里所讲的“气”,均属后天情志所生之气。独有一句,医家不知,而为道家所秘,这就是——“静则炁生”,这个“炁”,乃是道家修炼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个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炼的基本原理。盖种种内情外感,伤人内炁,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静。静则内炁得养,生机蕴藏,自会再生真炁,而为丹本。真炁发生,自有景象,须亲身体验,非字面可得。再者,修真过程之中,一切炁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倘无持静之训炼,夹杂后天念想,谓之炼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因此道家修炼,须以静功入手,步骤为: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修炼者不可执着于有为,有为属于后天之心;又不可落于绝对的无为,绝对无为是愚,终身枯坐一辈子,真道难成。如佛门之人只注重性功,所以,觉悟者极少。(网游三国之崛起在日本

    六、入手之法:

    (一)基础要领

    1、静坐式:道家修炼,从静功开始。静坐有两种方法,其一:双跏趺坐,也名结跏趺坐,复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再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名如意吉祥坐。另一种是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再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名不动金刚坐,如此姿势,自然端直,不致前后左右摇摆。假使初学静坐,或年事已高,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半跏趺坐。

    其二:单跏趺坐,也名单盘膝坐,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只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不需再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为如意坐。另一种是只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不需再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为金刚坐。此两种坐法,较双盘有缺点,因左右膝盖会落空,身易左右倾斜。(杂志虫

    以上二种是佛家和道家的静坐法。如果单盘也做不到,可将两小腿交叉于两股的下面,也名交叉架坐,亦称散盘。此是儒家的坐法。

    初步练功的人,不宜用“单盘”,更不宜用“双盘”,只宜“散盘”。先把双腿放平,贴着坐凳,同时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随即先蜷盘右腿,把右足的后踵,轻轻抵触“会阴穴”(穴在前阴与后阴的中间。再把左脚蜷盘,同时将左足的后踵,轻轻抵触右足的“跌阳穴”(穴在足胫弯的凹陷中。一直到练习纯熟了,腿不发麻,再改进为“单盘”,单盘也练纯熟了,再进步到“双盘”。

    注意头正身直,虚灵顶劲,虚心实腹。“道法自然,静者得之”

    道家修炼,不拘外形,行、立、坐、卧、蹲、跪、趴,横竖均可,而以四大威仪较为常见。师曰:“道家修炼,非必盘坐不可,因为这是内在的功夫,并不取决于外在的形式。(帝凰:神医弃妃)曾见有人盘坐一生,自我标榜道行不浅,结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内在丹诀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于猴子捞月,执形而求,远道千里”。故以自身条件而定之可也。静坐不只御寒,且能去热,更令肥人变瘦,瘦人增肥,因为肥瘦皆是病态,静坐能消万病。由此可知,静坐对人有百益而无一害。

    丹经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抱脐下之珠,卧则调丹田之息。”行,可缓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态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或双手相叠,放于丹田。坐,可以盘坐,盘坐较为稳固;亦可两腿放下坐于凳上,双手相叠(或掐诀,放于丹田,或手抚两膝亦可。卧,可以平躺,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丹田;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丹田。以上各种姿势,皆须注意头脊正直,自然安适,以利气血流通和放松入静。(千金卷土重来

    2、双手结定印:双掌掌心向上,左上右下相叠(女相反),两掌重迭好之后,顺着自然的姿势,放在肚脐之下,微微摆在腿上,或随自然倚托在小腹外边也可以的。两拇指尖轻触,这个握手方法的要点,必须把两个大拇指尖微微接触,接触之后,将大拇指略略向掌心内收,以两指笔直,自觉有一股内劲自然发出,互相抵触为标准(注意:不是故意用劲。照法操作,那股内劲是自然发生的。或不想掐印,两手心向下,抚两膝亦可。

    3、两耳返听: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但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而是通过听呼吸的法诀,使自己的心神安静下来,逐步达到“入静”的境界。

    4、塞兑垂帘:所谓塞兑,即闭口,舌顶上腭,以防神气外泄。舌顶上腭,是炼炁的起码常识,但其原理,无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两个小窝,伸进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称为“天池”,此非针灸之穴位,乃属修炼之关窍。其窍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脑,为神炁会聚之所,其窍不闭,则漏神漏炁,修炼家言“口开神炁散”,即是此义。故须舌尖反卷,上封此窍,抿口合齿,保养神炁。神炁相抱,则津液易滋,随口咽下,灌溉五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另外,舌顶上腭,还有接通任督二脉的作用,丹道术语称为“上鹊桥”。还丹之时,大丹亦从此窍降下,倘不接通,则易外漏鼻窍而走失,谓之“玉柱双垂”,毁人性命,不可不慎。

    所谓垂帘,即旧说把眼皮微微合拢,只留一线微光的方法。按。这种方法,有两种操作形式。一种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线外光。一种是干脆把眼皮轻轻合上,一点光也不露。初学的人,以采用微微合拢,留一线外光为最合理。因为功夫练到归元的境界,眼会自然的闭合,向内抽缩似的闭着。又因为初学的人完全闭着眼,容易昏沉,念头易生。

    丘祖曰:“塞兑者,口开神气散,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

    5、自然呼吸:鼻吸鼻呼,为丹田自然呼吸,非常人之胸喉平常之呼吸。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7,吸为天地正气8。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9。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10。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刚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11。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12,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而后方谓之“添年药”(13。

    6、放松入静:意念引导全身放松,在自然呼气中身体或某个部位摇晃几下,即可放松。注意放松不是松懈,须保持头正身直。要做到位,须下颌内收,如绳吊颈状,可保持头正身直。

    尽量排除一切杂念。有“身静、心静、意静”三大层次,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待心无所想,心境清静,气息平和之时,即可开始练功。

    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体会止念、入静、存想、回光、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要领。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进入下一步修炼。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太上之下的小说道如是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道如是最新章节道如是全文阅读道如是5200道如是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太上之下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