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书这个年本来也应该过得很顺畅,只可惜有些人总会做出点事情总让他糟心,而这个人偏偏是他母亲,他又不能说什么。
说是庶支提嫡支,实际情况不过就是把原是庶子的先祖划在嫡母名下,这样称为嫡支,只能说是个假的。宗法严的地方,断然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然而事情也有例外,律法规定妾不可为妻,但是也不是有人家会这么做吗?
赵尚书对母亲异想天开要提嫡支的事情,心里其实不怎么赞成。特别是这些年,因为这件事情,被大房为难,他更是不愿去做了。
他现在手中有权,到哪里不是一言九鼎,做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惹人耻笑就不好了。
不过母亲早年因为嫁入庶支,受了不少气,总想找回面子来,已经有些入魔之态,他阻着还骂不孝。
赵之昊心一烦也就不愿意管了,入嫡支也好,庶支也罢,反正提个嫡,他又不肯能真的变了出身,然后做阁老。
如果说老太太的执念是让二房变成嫡支,那么赵尚书的执念就是入阁了。
一步之遥,入阁就在眼前,他也有这个资格,为何就差了些运气呢?
方平郡病愈,原以为他能辞官空出位置的赵之昊只能是帐然若失。
其他阁老看上去位置也都坐得稳,每一个要不是德高望重,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动,要不然就是滑不溜秋。
难道他要和现在最高的沈阁老,比比谁先死吗?
方平郡原以为和沈家联姻,沈家就能多出力。
说实在的,他和沈家联姻就是看到沈阁老能把自己学生弄进内阁的这份手段。
然而,沈阁老也不是蠢人,看在姻亲的面子上,对赵之昊倒是照顾。可是谁要让你照顾啊,赵之昊本来就是户部尚书了啊。
因为陛下管了几个月的政事,皇位之争倒是表面上消声觅迹了一下。
后面路王宜王进京,也没多少人敢因为此事上奏折。
皇位储君之事,赵之昊一向不参合,他很懂圣意,陛下不想看到的东西,他绝对不会去做。
然而当方平郡带来了一份书信,赵之昊迟疑了。
路王居然和方平郡有联系,而方平郡也有意路王为储君。
身为阁老,方平郡为何要站位?
沈阁老支持太子支持太子嫡子,理所当然,朝堂上皇太孙的呼声很高。
其他几位皇子非嫡非长,如果说宜王还占着一个贤字,十三皇子得皇帝喜爱的话,路王是名声不显,几位皇子中他绝对不是热门,为何方平郡这么聪明的人要选他?
皇子和朝臣相交一直被昭庆帝忌讳,路王送的信,也只是写了些寻常事情,甚至不敢注明写信之人收信之人,笔记看得出也绝非亲手写成。
赵之昊虽然垂涎阁老之位,然而却是更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方平郡敢和自己说这些事情,必然有能说服他的把握。他虽然不觉得路王获得皇位的可能性高,但是他比较相信方平郡。
果然,给了信,看到赵之昊不表态后,方平郡面带笑意,又拿出了一张纸。
“有御医对我说,太子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太子死绝对是一件大事,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他身体不好,所有人都知道,他随时可能去世,但只要他没去世,他就是大夏名正言顺的太子,大夏的储君。
昭庆帝对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很有感情的,虽然偶尔会说太子体弱未能帮他分忧,未能当好太子这样的话,但年年送入东宫的药都是最好的,甚至比他自用去练仙丹的还要好。
对于太子现年只有嫡长子十一岁的皇太孙来说,太子就是他的庇护伞,当这把伞倒下,他那样幼小的年龄就必须开始面对可能的争斗。
太子什么时候死,怎么死,绝对是能改变整个皇位之争的大事。
知道方平郡不会说假话,但是赵之昊还是风轻云淡的说:“总有些御医会这么说,但是太子不是一直好好的吗?”
方平郡道:“左右就是这几个月吧,不过东宫那边把消息瞒得好,已经是打算让太子死前求陛下封皇太孙。”
皇家就是这样连生死都要算计的,见到长子要死了,昭庆帝会十分心痛吧,会顺从太子死前的心愿也很正常。
“太子嫡子封皇太孙理所当然。”
方平郡笑了笑:“那位皇孙今年十一,最亲近的人是沈阁老。”
是啊,所以若是皇太孙登基,和沈阁老是姻亲的自己怎么也不会吃亏。
赵之昊点了点头。荒古卷轴
方平郡道:“皇孙是个好孩子,沈阁老教陛下的时候,没教对,但是到了太子太孙,他一个比一个教得好,太子也不说,虽然体弱多病,但是因此陛下对他也是疼爱居多,戒心反而比寻常皇子少,我们这些阁老生病多有目的,然而你觉得太子不是以此为生存之道吗?”
赵之昊眼神暗了暗。
方平郡的话不无道理,太子这样病怏怏的可是活到了现在三十多岁,还有精力生出三个儿子来。
“你见过那位皇孙吗?”方平郡脸上的笑容极为有趣。
赵之昊回忆一下,他只见过几面,还多是在太子身边看到的,只觉得是个守礼的孩子。
方平郡道:“沈阁老为他可是费尽苦心,现在十一岁已经是读过不少书了,行为举止之中颇有明君风范,至少我一看就觉得如此。”
从一个小孩身上能看出明君风范?
赵之昊本能的觉得方平郡夸大其词,然而他回忆起几次大典时候,那位皇孙的表现……的确,虽然年纪小,但是那位皇孙的礼仪比自己病弱的父亲还要好!那还是个孩子啊。
“陛下不会喜欢一个那样的皇孙。”
方平郡说了这句话。
赵之昊默然,陛下绝对称不上明君,而且肚量极小,若是一个皇长孙居然比自己做得还好,这更显得他的昏庸,他绝对不会喜欢。
【重复内容】
赵尚书这个年本来也应该过得很顺畅,只可惜有些人总会做出点事情总让他糟心,而这个人偏偏是他母亲,他又不能说什么。
说是庶支提嫡支,实际情况不过就是把原是庶子的先祖划在嫡母名下,这样称为嫡支,只能说是个假的。宗法严的地方,断然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然而事情也有例外,律法规定妾不可为妻,但是也不是有人家会这么做吗?
赵尚书对母亲异想天开要提嫡支的事情,心里其实不怎么赞成。特别是这些年,因为这件事情,被大房为难,他更是不愿去做了。
他现在手中有权,到哪里不是一言九鼎,做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惹人耻笑就不好了。
不过母亲早年因为嫁入庶支,受了不少气,总想找回面子来,已经有些入魔之态,他阻着还骂不孝。
赵之昊心一烦也就不愿意管了,入嫡支也好,庶支也罢,反正提个嫡,他又不肯能真的变了出身,然后做阁老。
如果说老太太的执念是让二房变成嫡支,那么赵尚书的执念就是入阁了。
一步之遥,入阁就在眼前,他也有这个资格,为何就差了些运气呢?
方平郡病愈,原以为他能辞官空出位置的赵之昊只能是帐然若失。
其他阁老看上去位置也都坐得稳,每一个要不是德高望重,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动,要不然就是滑不溜秋。
难道他要和现在最高的沈阁老,比比谁先死吗?
方平郡原以为和沈家联姻,沈家就能多出力。
说实在的,他和沈家联姻就是看到沈阁老能把自己学生弄进内阁的这份手段。
然而,沈阁老也不是蠢人,看在姻亲的面子上,对赵之昊倒是照顾。可是谁要让你照顾啊,赵之昊本来就是户部尚书了啊。
赵尚书这个年本来也应该过得很顺畅,只可惜有些人总会做出点事情总让他糟心,而这个人偏偏是他母亲,他又不能说什么。
说是庶支提嫡支,实际情况不过就是把原是庶子的先祖划在嫡母名下,这样称为嫡支,只能说是个假的。宗法严的地方,断然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然而事情也有例外,律法规定妾不可为妻,但是也不是有人家会这么做吗?
赵尚书对母亲异想天开要提嫡支的事情,心里其实不怎么赞成。特别是这些年,因为这件事情,被大房为难,他更是不愿去做了。
他现在手中有权,到哪里不是一言九鼎,做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惹人耻笑就不好了。
不过母亲早年因为嫁入庶支,受了不少气,总想找回面子来,已经有些入魔之态,他阻着还骂不孝。
赵之昊心一烦也就不愿意管了,入嫡支也好,庶支也罢,反正提个嫡,他又不肯能真的变了出身,然后做阁老。
如果说老太太的执念是让二房变成嫡支,那么赵尚书的执念就是入阁了。
一步之遥,入阁就在眼前,他也有这个资格,为何就差了些运气呢?
方平郡病愈,原以为他能辞官空出位置的赵之昊只能是帐然若失。
其他阁老看上去位置也都坐得稳,每一个要不是德高望重,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动,要不然就是滑不溜秋。
难道他要和现在最高的沈阁老,比比谁先死吗?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