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童年的学习生涯 第六十六章 1小八腊子开会 2套烂泥菩萨

本章节来自于 童年的学习生涯 http://www.lishu123.com/84/84938/
    小八腊子开会

    今天一大早,弄堂里的小八腊子(小孩)统统被居委叫了去,到弄堂里的生产组(以前是“卫星” 食堂,前两年关了门)开会。趣* 居委请了警察来给孩子上上课,讲讲节日的安全问题,打打预防针。这是老一套了,每年都这样。小时候我们看到警察怕得要死(给大人骗的),现在人大了,知道警察只抓坏人,是为老百姓做事的。听张妈说我们今年是最后一次去开小八腊子会,等年一过,我们就不再是孩童了。

    到了会场我们才知上了当,这群孩子也就五、六岁。一打听,知道比我们小两岁的都不用来。这肯定是张妈和居委主任串通好了,让德明和我这两个捣蛋鬼再受受免费教育(她省力了)。

    今天来给我们训话的是一个老警察,头发都花白了,人有点像电影<今天我休息>里的“马天明”十分和蔼。我就对德明讲,要是他碰到小偷,怎么捉得牢人家。德明点点头,说警察就要年青的,跑得快还要会打架。不过这个老头可能是个看门的,接接电话罢了,用不着奔得快。

    出乎我们的意料,居委主任竟说他是派出所的所长。他今天讲还是老一套,首先他要我们听大人的话,小朋友之间要友好团结,平平安安过好新年。

    然后就是今天的重头戏。他要求大家新年里外出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乱穿马路,更不要在马路上玩耍。到了陌生的地方要跟紧大人,免得走失,要记牢自家的地址,走失了要找警察。这时居委主任插嘴:“这位小阿哥(她指向我)小时候就走失过,幸亏碰上好心人把他送回家。要是被拐子骗走,那后果不堪设想。” 我想这才是要我和德明来开会的真正目的,把我们两人当“榜样”来教育这些小孩。

    接下来那个所长要大家小心火烛,不要玩火,放鞭炮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一到大冷天有些小男孩就要玩玩火,这大概是他们的天性。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火,但我和德明则玩出了花样和水平。一开始,我们从烟纸店买来二分一包的自来火(火柴,前几年我们叫它洋火),再拿几张废纸,在墙角里烧,这是“烧火取暖”。后来我们照着小人书里的样子,用砖头垒起了锅灶。烧捡来的树枝和烂木头,那火是很旺的。德明嫌这样空烧浪费,便把家里的铜吊(水壶)放在灶上,这是“埋锅做饭”。水是烧开了,但那只铜吊被烟熏得墨墨黑,再加上一顿打。德明家还有一只酒精灯(他大哥的),要是有机会,德明就偷一点酒精,倒在灯里,那火是很旺的,像个小火把而且没有味道,那是“火炬熊熊”。

    我们还喜欢烧腊烛。我们花两分钱从烟纸店买来小腊烛,躲在德明家的小房间(暗间,里边放马桶和杂物),点上腊烛看起书来,这是“挑灯夜读”。也不知德明从哪里弄来一些矿腊,我们就把腊溶化了,倒在面油的铁皮盒子里,弄根鞋底线作灯芯。有一次,我俩躲在他的床底下,点上自制的腊烛灯,闭上眼睛合上双手,这是“点腊烛拜菩萨”。

    我们正闭着眼念道菩萨呢,腊烛灯烧到了尽头,那火不死不活地跳动了几下灯芯就倒下了,灯灭了,随即冒出了浓浓的蜡烛烟。张妈突然闯了进来,她闻到了腊烛的烟味,就知道我们玩火了。她拿了把鸡毛掸子,叫我们滚出来。我从床底下抖抖索索地爬了出来,她不让我走,说等一会儿要告诉我阿娘。她举起鸡毛掸子狠命地打德明的屁股,德明一声不吭,随她打。打了没几下,鸡毛掸子竟折断了。张妈还要拿扫帚,德明嘻皮笑脸地告诉她,扫帚打断了还要买新的,舍得花钱就接着打,张妈气得是浑身发抖。

    张妈打德明是一定要用家生(什)的,也就是兵器。要是直接用手掌打,到头来受苦吃痛的是她自己。张妈虽然是农村来的,但她从未种过地,一般家务重活的也没干过。她拿手的是苏绣,所以两只手雪白粉嫩,而德明的皮却很厚很硬,关键的是德明天生的不怕疼,疼不怕。几个巴掌打下来,她自己手上全是乌青,要痛上一个礼拜。她常用的是鸡毛掸子和扫帚,拖把太重,她挥不动。有时也用过柴爿,因为她要打断德明的脚骨。但几次试下来,德明的脚骨没打断,柴爿倒断了好几根,德明是天生的硬骨头。

    这时他大哥回来了。他叫张妈歇一歇,由他来教训德明,二哥当帮凶。他把德明的裤子全扒了下来,再把帆布皮带解了下来。“啪”的一声,他的屁股就狠狠挨了一皮带。只见德明咬紧牙关,脸胀得通红,死也不肯讨饶。几下皮带抽下来血印子就出来了,白花花像虾仁一样的从皮里翻了出来,这就是皮开肉绽了。我在一旁求张妈放德明一马,并向她保证我们决不再玩火,还把自己的腊烛灯交给了她,可张妈不为所动。我就对她说也有我的一半错,让我替他挨几鞭子。德明听了却大叫:他要一人做事一人当,要张妈放过我。这时张妈轻声地要我叫德明认错,她知道德明只听我的。我知道德明最讲义气,就要德明赶快认个错,要是张妈向我阿娘告发,我也逃不脱一顿毒打。他想了想,就向张妈保证不再玩火了,他大哥才住了手。

    现在想起这顿毒打我屁股还会隐隐作痛。当然,对“水火无情”这句话的理解也大大地加深了,也可以说是相当深刻了。这时我听到居委主任要德明给小朋友们讲几句。德明的故事十分引人入胜,就像苏州说书一样。看看他讲得差不多了,我就拍拍他屁股,意思要他刹车。他误解了我,扯着嗓子对那些小孩嚷了起来:“你们要玩火,当心屁股打烂脱。”说得大家都哄笑了起来,德明却一点都不在乎,他脸皮厚。

    套烂泥菩萨

    小八腊子会开好,我们就叫了小黄和大铭到马路上去套烂泥菩萨。

    这几天,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冒出了好几个套烂泥菩萨的摊子。虽然离过年还有好几天,我们还没拿到“压岁钱”,但口袋里却有了相当数量的积蓄,手头也活络起来,所以我们四个就想去那里试试自己的手气。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几个总要玩玩套圈,心甘情愿地掏出几个小角子(一分、两分),献给那摆摊的,换回几个和小碗口一般大小的藤圈圈(一分两个),去套那些烂泥菩萨,套中了,这东西就归自己了。

    除了德明,我们三个从未套中过,钱算是白白地送了出去(不然的话,那摆摊的吃什么)。德明“眼火”好(瞄得准),这都是他从打弹子、弹橡皮筋、盯汽水盖子、飞刀等游戏中苦练出来的。 以前他套中过好几回了,美中不足的是,那些都是放前面几排不值钱的东西。今年,他特地做了一个藤圈,在地上放了几个套来的东西,练了好长时间。现在,他的套圈技术在我们眼里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今年他要在我们面前露一手。

    一出弄堂口,就看见人行道上有好几个套圈的摊子。我们先走马观花地到各个摊头看了看,想选一个中意的再套。其实,摆在地上的烂泥菩萨品种大同小异,他们的藤圈也一般大小。听这些摆摊人的口音,他们应该是同乡,趁农闲时,成群结伙地到上海来,摆个摊,从小朋友那里赚点外快。因为这种摊子,只有在过年前后才能看到,平时没有。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人较少的摊头前,那摊主立刻笑脸相迎:“小朋友,来几个试试运气怎么样?”我们没有立刻买,而先是打量起地上的东西来。它们是按照大小,价值的高低,从小到大,由低到高,一排排地放着。前面几排都是些小东西,第一排是倒放的瓷器杯子,后面一排放着瓷器小狗、小猫和鲤鱼跳龙门等,第三排才是小人人和无锡大阿福。那些值钱的、很好看的彩色人瓷像都放在最后几排。有西游记人物、关公、嫦娥奔月,还有观音菩萨、四大天王和一些我们叫不出名的天上神仙。他们有胖有瘦、形态不同、神情各异,生动无比,我们统称这些为烂泥菩萨。

    这些奖品一目了然,吸引力确实很大。一些经不住诱惑的小孩,当然也有大人,一次又一次地掏出钱,塞给那摆摊的,换回一把藤圈,满怀希望地玩了起来。我们看了一段时间,竟无一人套中。别看第一排的杯子离投圈的白线只有一米多一点,但要套中它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更不用说后面几排的大菩萨了。

    按去年的老样子,我们每人五分钱,拿到了十个藤圈。

    先看德明。他站到了白线后面,定了定神,轻轻地用手腕发力,那藤圈就旋转着飞了出去。由于是旋转,藤圈就不会翻跟斗,而是水平地向前飞去,他的目标是后两排的大菩萨。第一个落空了,第二个也没成功。到了第三个,他已有了实战的经验,那藤圈飞出后,竟套中了那菩萨的头。围观的人已叫起好来,那摆摊的也吓出了一身冷汗。说来也怪,眼看这藤圈就要落了下去,但它碰到了菩萨肩上的什么东西,竟一下子反弹了出来,大家发出了一阵阵的叹息声,这藤圈的弹性也太好了。

    到了最后几个,德明不敢冒险了。他瞄准了第三排的一个小瓷娃娃,轻轻地抛出了藤圈,这下他如愿以偿,那瓷娃娃归了他。

    接下来是小黄和大铭,和往年一样,他们的运气不佳,无功而返。最后是我,经过几轮的观战,我已总结出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我决定只套前面两排的东西,在投出第八个藤圈时,一个杯子就属于我的了。老实说我根本不在乎这只杯子,主要是想显示一下我的本领,再就是气气那个摆摊的,让他破点财,我们小孩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我们正要离开,只见晓萍、丽华、她大妹和小弟正好从弄堂口出来。丽华老家的人送来了一麻袋花生,昨天丽华炒了一晚上。今天她想叫我们几个去尝尝,一问我阿婆,才知道我们在这里,她们就赶来凑热闹了。我知道,丽华家有一袋炒花生瓜子用的沙,与炒货店的不同,这沙不仅极细而且有点白白的,丽华说这是老家捎来的。一到过年,这袋沙就派大用场了,隔壁邻舍都来借。由于炒的东西多了,那沙也有了一股香气,所以丽华炒的花生和瓜子比南货店买来的都好吃。

    丽华小弟见到我们,就飞奔过来,嘴上“德明阿哥”是叫个不停。今天,他穿了一件新棉袄,头戴一顶东北皮帽,腰间还插了扯铃的棍子,粗看上去像个小土匪。

    德明今天很大方,把套来的瓷娃娃送给了丽华大妹。他不敢给丽华,怕自讨没趣。我也顺手把杯子给了小弟,想不到这小子眼界高,看不上它,却伸手向丽华要钱,他也要套。丽华没办法,只得给他两分钱。德明也随即掏出了两分,见德明这般,我们三人也只好各拿出一分,做做阿哥的样子。

    十几个圈在他手中一分钟都不到,全给他扔了出去。不知道是他功夫好,还是运气好,竟套中了一个无锡大阿福。那摊主马上拍他的马屁:“这孩子长得肥头大耳,大耳有福,洪福齐天。大阿福给他套去,是他的福气。”

    听了这话,晓萍掏出五分钱:“就冲他的吉利话,再来十个圈。” 见晓萍拿钱,我们只好再凑。丽华不肯,说玩玩就可以了。可小弟却一语惊人:“让我套,今天我要发财了。”

    德明在一旁指点:“套后面两排,都是些值钱的。”

    小弟咳了几声,把插在腰间的两根木棍拔了出来,交给了丽华。他闭上眼睛,叽哩咕噜也不知道在唠叨些什么。只见他睁开眼睛,开始套了。这次他不是一个一个抛了,而是四、五个一扔。这小子扔起来眼睛眨也不眨,瞄也不瞄,反正不是他的钱。说来也怪,第二批藤圈抛出后,那关老爷就是他的了。这引来了一片叫好声,不少大人都围了上来。我对德明说,小弟这样抛是有道理的。

    最后一下,他把手中的六、七个圈一下子全扔出去,毫无目标。那一个个藤圈从天而降,就像西游记里天上神仙套孙悟空的金刚圈。其中一个套中了一个大菩萨,这个藤圈刚要弹出,就被后面一个压了下去。这戏剧性场面,把旁人都看呆了,又是一片欢呼声。那摊主头上都冒出了冷汗,这两个菩萨,至少值二十元,看来今年冬天他算是白做了。

    那摊主用一根长竹竿把散落在一地的藤圈一个一个地钩了回去。别的孩子也想套,他却说今天生意不做了,他要回去请个财神菩萨。我们这才知道,小弟套到的是财神菩萨。一听到是财神菩萨,小弟上前就去抱它。那关公叫丽华拿着。我们几个是满载而归,喜气洋洋地去丽华家吃长生果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上海八联民办小学的小说童年的学习生涯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童年的学习生涯最新章节童年的学习生涯全文阅读童年的学习生涯5200童年的学习生涯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上海八联民办小学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