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过后,正直大臣纷纷落马,阿谀小人个个加官。(
龙印战神)m为了一个宠妃的丧礼,宋廷君臣之间离心离德,同僚之间积怨成仇。
谏官们群情愤激,知谏院范镇义形于色地对皇帝说:“又是一次生死两皇后!逾越礼制,为古来所未有!”高居简到后宫把范镇的话说给曹皇后。曹皇后听了依然安之若素:“本宫还是那句话,我跟死人争什么?”不过,自打郭皇后、张贵妃相继暴毙,后宫嫔妃不寒而栗,再不敢有人跟曹皇后争宠了。
曹皇后的地位重新得到巩固,曹家一门更加风光起来,只要宫里新添了小皇子、小公主,曹皇后的姐姐、弟媳、和高滔滔等必定盛装入内称贺。赵祯还特许她们每人都可以带一名婢女跟着进宫。赵祯和曹家人群立于露台上嬉闹。常常从露台上把钱包以及成束的金钗、钱物撒到台下,让众婢女争抢。有时两个人同时抢到一个包,抢得披头散发、鼻青脸肿,就说:“皇上,请您给定夺,这钱包应该归谁?”皇上把手一挥:“平半分,平半分。”有时,女婢们抢得跌跌撞撞,仆倒在地,地上还常有遗漏的金钗、耳环之类没来得及拾,皇帝、皇后、高滔滔在殿上看到这种情况笑得前仰后合。
可不管怎样,曹皇后就是怀不上孩子。见风使舵的文彦博为了巴结曹皇后,特地让如夫人陈氏从他被贬的许州给精通医药的曹皇后送来一大箱治疗不孕不育的名贵中药。曹皇后打开一看:“啊呀,麒麟丹、衍宗宝,还有鹿角胶、吴茱萸、炼蜜、肉桂鸡、还有王不留行和穿山甲,都是上好的药材。”她嫣然一笑:“文大人还真是有心人,夫人回去替本宫谢谢他。”
陈氏说:“奴家进宫之前,还去了国舅府,送了几件销金灯笼锦给国舅他们,也是我们对皇后的一点心意。(
灵域)”曹皇后说:“真难为你们了,想得这样周到。”此后,曹皇后改变了对文彦博的态度,也不断在赵祯面前说:“文彦博博学多才,以前有人说他交结后宫,恐怕是捕风捉影。”
短命的张贵妃去世不久,竟有十位年轻御侍同时受到赵祯的宠幸,这其中还有张贵妃的妹妹。一日,任守忠回报:“陛下,按您的吩咐,后宫已建成“十香阁”专用庭院,十位御侍每人一阁。除一应供应齐全之外,还安排了专门的太监、女官去伺候,让这些侍御都享受了美人的待遇。”
升任亚相的梁适质问赵祯:“祖宗时御侍才多少人?而现在增加到多少人了?不能无节制地增加御侍、宦官,而且她们开销越来越大,请陛下加以裁抑”。赵祯说:“这都是小事,何劳丞相操心。”梁适走后,赵祯吩咐:“任守忠,摆驾十香阁,朕现在就去看看。”
号为“十阁”的美女中,张贵妃的妹妹和姐姐一样美艳,但与其姐姐的为人相反,她既不讲排场,也不争宠。赵祯第一个先到她阁中:“想起你姐姐,朕就难过,朕要特赐你黄金5两,银5两!”贵妃的妹妹说:“臣妾万万不能受。”赵祯劝她说:“你姐姐死后,朕最怜爱你,你的月俸只有二万七千钱,朕赏的这些金银合钱二十万,差不多抵你一年的月俸了,你何苦推辞呢?”张氏回答道:“二万七千钱妾用之已经有余,何必再要这二十万?”赵祯随即宣布:“张氏品质高洁,自今日起封为美人。”
“十阁”中其余的御侍,都是品级低微的县君、郡君。听到张贵妃的妹妹进位美人了,其他御侍心理不平衡,都跑出来缠着赵祯:“张氏是美人了,我们也要求加封,也要二十万钱。”仁宗经不住缠,就让梁适出敕诰加封。梁适一口回绝:“皇上,此诰敕事出无名,臣恕难从命。”赵祯无奈,亲下手诏:“张氏以外的九个御侍一律晋封为才人,每人也赐钱二十万。(
全职高手)”
此事传出后,知谏院范镇又奏:“祖宗朝宫闱女官不过二三百人,居五品官阶的没有几个人。现在一个才人的月俸相当于中户人家百户的赋税,还不包括这一次每人的赏钱二十万,而且这样的诰命又不从有司衙门发出,竟直接出自皇上之口,这难道是清明盛世应该有的做法吗?”
赵祯皱了皱眉头:“范镇说得也有些道理,朕现在就将已经颁发的诰命收回来,并且一次性裁减宫女45名。‘十阁’中的刘氏可与这些宫女们一同出宫。”刘氏本在御膳房做饭,不知怎么也被赵祯临幸了,她后来在宫内与人通奸,被赵祯发觉,于是赵祯这次趁便打发她出宫作了尼姑。
北宋官场素有相互吹捧拉帮结派的风气,达官贵人喜欢主动举荐有前途的外任年轻官员,以便结成密切的关系网。人在许州的文彦博向赵祯上表举荐王安石与韩维:“陛下说‘每次提拔,官员多竞相奔走,跑官要官,不裁抑这种现象,则无以厚风俗。如果对恬退自守者稍加提拔,躁求者大概就会知耻而退。’臣最近了解到殿中丞王安石,进士第四人及第。朝廷规定一任期满,可以求试馆职。而韩维、王安石在下面已干了数任,却从未提出试馆职的要求,朝廷特令召试,他们都避不就试。馆阁之职,士人所盼望,而王安石等恬然自守,臣请求对他们特加赏赐提拔。”
于是赵祯下诏:“命王安石、韩维单独进京面试,以便进入馆阁任职。”这本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而他俩听说是文彦博举荐的,觉得有污自己的清名,都找出理由来拒绝。
王安石两次寄表给赵祯推辞,赵祯拿着王安石的谢表对群臣说:“王安石确实淡泊名利,任守忠,你把他的《乞免就试状》给大家听听。(
重生]田园日常)”任守忠到:“想到我祖母年老,先父还没有安葬,弟妹已经到了嫁娶的年龄,家里贫穷,人口又多,难以往京师去。乞求不去应试,再加上我舒州任满守候补缺,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老幼都还没有安排好,即使想去赴任,实在是家事无法脱身,希望皇上恩慈,体察我的本意,只是因私事,请不要召我去应试,让我在外任上干下去吧。”群臣听了都附和:“真乃淡泊名利之人。”
在舒州任所的书房里,妻子吴氏端来一杯茶劝王安石:“别人想进京还不能,而皇上召你,你却不去,那辞表中都是些冠冕堂皇的不就试的理由,你不为自己,也得为孩子们的将来想想啊。”
王安石对吴氏说:“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夫人。为夫所愿意担任的,是诸如知县、通判之类的一线亲民治民之职。在地方独当一面,还能多少为百姓干点实事,而京官本来就难做,加之当今皇上没有杀伐决断,只有妇人之仁,不足与谋。当年范仲淹他们搞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新政,他都坚持不下去,我现在就是进京人微言轻,也只能被堙没在宦海之中。至于孩子们的前途要靠自己的打拼,跟进不进京没有关系。在积重难返的当下,对于皇帝的馆阁之召,为夫根本不感兴趣。所以我拿定主意,坚决不去应试。”
可是赵祯又下旨:“可免除王安石的制科考试,直接特授集贤校理之职。”王安石还是坚不赴任。又呈《辞集贤校理状》二篇,两次拒绝任命他为集贤校理。
155年农历二月,赵祯再次下令:“青年才俊王安石才具得众人交口称赞,着克日进京任开封群牧司判官,不得延误。”这已经是第三份诰敕了,群牧司是全国管理马政的机构,刚由开封府尹包拯升任制置使,领衔负责群牧司。(
黑道的救赎)王安石怕皇帝说他太不识抬举,只好携带全家来京赴任了。这次司马光与王安石同领判官。同时在群牧司供职的还有王安石后来的儿女亲家吴充。
王安石这位后来帮助宋神宗做出一番惊天动地事业的千古一相,这时才三十四岁,已经是五品京官了。他在地方历练了十三年后,终于开始在京城定居。京师地皮奇贵,无钱买房,他就在春明坊宋敏求家住宅旁边租了一处旅馆式的公房。安顿了一家老小十几口人。
宋敏求对他说:“这旅馆式的公房属于国家房产,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看管,称做“店宅务”或者“楼店务”,“店宅务”收取各的房租都很贵,除了贴补管房官员的工资开销外,其他都要上缴到国库,你还是早点想办法,自己买一宅房子吧。”
王安石回答:“宋大人,弟这点俸禄要担负起抚养整个大家庭的责任,哪有余钱买房?房租再贵,也只能租着住吧。”王安石每月领到三十贯俸禄的铜钱,除了给母亲买点补品,其余统统交给母亲开支。吴太夫人说:“关照你不要买了,怎么又给我买补品?”王安石说:“瞧您说的,您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孝敬您还不是应该的吗!”
吴太夫人说:“妈知道你孝顺,你俸禄虽比以前多了点,可是京师开支太大,你几个弟弟老大不小了,书所花的费用又多,你的俸禄每次不到一个月就花光了。家里入不敷出,让他们先出门找点事做,补贴家用吧。”王安石说:“开支紧,暂时就不要给我们夫妇和雱儿他们几个孩子添衣服了,安国和安礼书的钱可不能省。千万不要让他们分心吧,误了他们的前程。以前那么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今后只会越来越好。”
王安石对群牧司的马政管理没有多大兴趣,因此,来京上任后,整天闷闷不乐。(
绝色斗魂师:战神狂妃)包拯因群牧司官署内牡丹盛开而置酒邀僚属赏花,司马光、吴充都在座,向包拯频频敬酒。可是王安石自始至终一杯不饮。包拯劝他:“介甫,和老夫喝两杯。”王安石竟是从头到尾拒绝:“下官近日感冒,一杯也不能饮。”幸好包拯肚量大,没有同他计较,只是摇摇头一笑而过。
155年六月,梁适告老,陈执中以司徒致仕,宰相空缺。赵祯诏宣文彦博与富弼二人同日回京为相,诰敕说:“文彦博精于吏治,在许州政绩斐然,官拜吏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富弼青州赈灾有劳,契丹谈和有功,官拜礼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彦博加昭文馆大学士,就是首相,人称昭文相;富弼加集贤殿大学士就是亚相,人称集贤相。赵祯在朝堂上说:“朕要让人们知道,文彦博再进中书,靠的是自己的才干,而不是张贵妃的裙带关系。”
文彦博、富弼进京的那天,皇帝要所有京朝官都到城门口去迎接,向他们祝贺。赵祯很想了解臣僚的反应。又派任守忠:“你到外面去听听臣僚们对二人复职怎么说。”任守忠回来汇报说:“士大夫都相庆陛下得人。”赵祯更加高兴,他对翰林学土欧阳修说:“古代求相的帝王有时是从梦中占卜得来,今朕复用此二人为相,人们如此高兴,岂不贤于梦中占卜吗。”欧阳修在庆历时就与富弼等人同为“新政”鼓吹者,见皇上这样说,当然也顿首恭维他:“皇上慧眼识人,可谓一代明君。”
在迎接文彦博、富弼回程路上,王安石与司马光并辔而行。他问司马光:“听说君实要去并州作通判了,好好的怎么出京了呢?”司马光叹口气:“愚兄心直口快,也许是经常劝谏,皇上嫌絮叨吧。”王安石说:“其实离京干一番事也不是坏事,可以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的。对了,梅尧臣作的《书窜诗》让我早就知道了文彦博的名声和为人。富大人不知道为人如何,君实兄和他是老乡,可了解吗?”
司马光说:“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人,他的名声比文彦博好多了。他这人肚量大,喜怒不形于色。少年时走在洛阳大街上,有人过来悄悄对他说:‘某某在背后骂你呢!’富弼说:‘大概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人家指名道姓在骂你呢!’富弼想了想说:‘怕是在骂别人吧,估计是有人跟我同名同姓。’骂他的人听了非常惭愧,赶紧向富弼道歉。”王安石说:“看来这位富相国是很有肚量,很有城府。”
司马光说:“富弼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当时的宰相,尚有一女闺中待字。想在新科进士中选一名作女婿。范仲淹夸赞富弼是‘洛阳才子’,并把富弼的文章送给宰相过目,宰相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王安石说:“我听说富弼是和范仲淹、韩琦、欧阳修一道发起庆历新政的,新政失败后,他被贬知青州曾兼任七州安抚使。”
司马光说:“是的,那时,青州正发大水。富弼一到任,立即着手赈灾。他发动全州官吏,分散到各县、乡镇流民聚集的地方,发救济粮。督促安置工作,改变了以前聚民到城郭,发放救济粮不及时的弊端,又防止了疫疾流行。每隔五日,他派人持酒肉去慰劳一次,使人人为救灾尽力。他又劝导所部富民拿出粮食,充实官家的仓库,腾出公私庐舍十余万间,使流民能够安住就食。流民有死亡者,便建立义冢,埋葬尸体,这样,既解决了死者家属无力安葬的困难,又避免了尸体腐烂,瘟疫流行。
灾后重建时,富弼指令所属各县,‘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任灾民砍伐取用’。灾民积极重建家园,很快安顿下来。他又募民为兵,以兵代赈。选拔流民中之强壮者,招募一万人为兵,指挥教以武技,分派到青、莱等七州去。这样既解决了灾民就食的问题,又加强了国防力量。
那时他刚被贬职不久,老乡范镇曾经劝他:‘不要多管这些事,收容这么多灾民,一旦弄不好,就会成为反对派继续攻击你的口实。’富弼回答:‘新政虽然唐突,得罪了很多人,但这是救灾民性命,皇上是不会怪罪的!’待救灾结束后,皇帝果然对富弼青州赈济的成绩大加赞赏。所以现在让他当了亚相。”
王安石若有所思:“听君实讲来,这位亚相虽能办事,但革故鼎新的锐气已经没有了。”司马光说:“也许他已认识到庆历新政有点孟浪吧。”王安石没有接他的话茬,马行到岔路口,司马光拱手说:“到这里该分道了,介甫,你我兄弟就此别过。”王安石还礼:“君实兄珍重。”
156年的除夕夜,宋仁宗与百官举行祭天仪式。那一夜,大雪纷飞,仁宗按仪式的要求,光脚站在庭院里,虔诚地向天祈祷。雪越下越大,直到天亮才放晴。
许是夜里在雪地里站立太久着了凉,到大年初一,仁宗在大庆殿接受朝贺,刚打起帘子便觉得天旋地转,他一下子扑倒在地,冠冕也倾斜了,人事不省。任守忠连忙放下帘子,用手撬开他的牙,从口中掏出一口痰,他才慢慢缓过气来,但一连病了几天。
正月初五,赵祯拖着病体在紫宸殿宴请契丹使者萧素,宰相文彦博手捧酒觞登阶为皇上贺寿,赵祯望着文彦博忽然说道:“不高兴吗?”文彦博被他问得一脸愕然。萧素来到赵祯龙案前敬酒,赵祯却突然手舞足蹈,口淌涎水喊道:“速召契丹使者上殿,朕怎么看不见使者!”文彦博见皇上语无伦次,慌忙叫:“任守忠,快将皇上扶入禁中。”
文彦博对萧素说:“皇上饮酒过多,现在需离开宴席,已委托本相代为招待贺正旦使,筵席后,本相将代授国书。”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