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16 章 入寺为尼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改年号为永徽,史称唐高宗。
www.adidea.net与此同时,按照宫廷的规矩,武则天被送进感业寺当尼姑。
武则天结束了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来到了感业寺,过上了青灯古佛、缁衣素食的日子。当时,她还不到二十六岁,自然感到很不习惯。(
腹黑教官惹不得)好在她的母亲杨氏奉佛,她从小就穿过“缁衣”,对佛教并不陌生,因此清苦的生活对她来说还能够忍受,但难以排解的孤寂和对李治的思念,却让她倍受煎熬。特别是到了晚上,寺院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只是偶尔响起的钟声在空旷的寺内回荡,让她更加感到寂莫和孤独。
武则天在清灯古钟的感业寺度日如年,她盼望着有那么一天,福音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那就是李治能来看她。(
超级仙医)虽然她还不知道李能否来看她并接她入宫,但她必须相信李治,因为这是她惟一的希望。
其实,在武则天入寺的两年里,唐高宗李治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后宫,皇后王氏淑静贤德,但过于拘谨,高宗并不爱她,而且王皇后是关陇豪族的后代,是长孙无忌等关陇豪族势力在后宫的延伸,这更让高宗感到不爽。(
展搜中文网)在朝堂上,唐高宗处处受制于舅舅长孙无忌,对朝政很少有自己的主张,事事都听长孙无忌的,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忠心耿耿,对帮助劝谏、指点高宗执政非常尽心,高宗不得不谨慎行事,不敢有所放纵,这又让他感到很羞愧自卑。高宗的心里话无处倾诉,只有一个女人可以让他暂时忘掉种种烦恼,那就是萧淑妃。萧淑妃美丽动人,很会撒娇,高宗对她十分宠爱。(
帝凰:神医弃妃)但萧淑妃任性骄纵,只可供玩乐,不足以倾吐心声。
这一切都让唐高宗更加思念武则天。而高宗是在忙完登基大典和安葬唐太宗两件大事后,才知道武才人已经离开后宫,在感业寺削发为尼。
唐高宗对武则天思念不已,于是在唐太宗去世周年的时候,高宗借着为父皇上香祈福的机会,来感业寺探望武则天。(
绝宠腹黑妃)祈福仪式完后,唐高宗令人召来武则天,他见这位昔日光彩照人的武才人如今成穿着缁衣的女尼,面黄肌瘦,十分憔悴,过去那种容光焕发的风姿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禁悲泣流泪。而武则天见了唐高宗更是泣不成声,于是出现了“武氏泣,上亦泣”的动人声面。从此,唐高宗一有机会就偷偷来看武则天。他们就这样时而欢聚,时而离别的过了半年,高宗一直没找到机会把武则天接回宫。
第 016 章 重回皇宫
武则天终于等到了回宫的机会,这个机会是王皇后给她的。为了对付日益持宠而骄的萧淑妃,王皇后在得知高宗和武则天的暧昧关系后,决定把武则天接回宫,她觉得这样:一来可以讨高宗的欢心;二来可以离间高宗和萧淑妃之间的感情。公元651年,武则天被接回宫,但并没有立即加封女官,而是先做了王皇后的侍女。
王皇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引狼入室,武则天进宫后,很快就取代了萧淑妃的位置,成了高宗的新宠,萧淑妃失宠了,费尽心机的王皇后依然没有得到皇帝的欢心。不仅如此,王皇后很快就发现武则天比萧淑妃更难对付,于是,她不得不联合已经败下阵来的萧淑妃共同对付武则天。
皇上迷恋武则天,喜欢她说话的腔调,喜欢她充满活力的身体。武则天对皇上既像对爱人,又像对弟弟。她不厌其烦地听他讲朝政上的事,还鼓励他做事要果断,有主见,对大臣们不用那么恭顺,只要成了习惯,皇上就有了皇上的威信,臣下也懂得了畏惧。高宗有了说心里话的人,心情自然好了许多。从武则天那里高宗得到的不是一般女人的矫情和对他小鸟依人般地依靠,而是带有母爱意味的柔情,这让他有一种少有的自信和力量。这一点,才是高宗深爱武则天而疏远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真正原因。
很快,武则天就被封为昭仪,名列九嫔之首。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