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顺安王传 林家事

本章节来自于 顺安王传 http://www.lishu123.com/67/67612/
    林氏,应该说是杨瑾。(强悍老公你够狠

    一年之前,泠瑁的儿子泠熠的百日宴上他从惠贵妃那句“若不是她不知廉耻半夜去与什么男人私会......”,杨瑾已经猜到泠嫣的死与泠然有关,毕竟能在半夜让泠嫣独自出门的男人,这世上除了他杨瑾,也只有泠嫣爱慕的楚阔了。

    但他当时只不过只是猜疑,毫无任何证据证明泠然会做这样的事。

    毕竟,泠嫣对泠然亦是有过几分情意的,哪怕仅是为了他身边的楚阔。

    不想.......

    那日的情景仍在眼前,他不禁冷笑,本以为泠然答的那样干脆是因为愧疚。他果然就是个傻的,在这宫里哪里会有什么真心,坦白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连哄骗他的必要都没了。而他竟毫无芥蒂喝下了他准备的汤药,连着睡了三日,待他醒来的时候人已经出了安阳。

    身边只剩下福禄,福禄对他说,“百日宴后,庆元宫起了大火,平西王世子在大火中下落不明,太后伤心过度旧疾复发,迁居泰华寺,而九皇子被烧伤生死不明,安阳已经容不下你了。(重庆书厂)”

    “这算什么?”杨瑾不禁问,福禄看着他,眼神是他从未见过的认真,他道,“太后与皇上坦白了,世子确实是太后与平西王所生,皇上容不下你,太后亦不可能为了一个皇室的污点,与自己亲生儿子为敌。至于九皇子那.......”似是可怜他,福禄轻轻叹了口气,“既然世子已经没了太后这般有力的靠山,于九皇子自然就没了存在的意义。若非娘娘念及血亲,世子此刻应该与庆元宫一般,不存于世了。”

    杨瑾愣在原地,他什么都没说,亦不知道该说什么。福禄又是一阵叹气,递过来一个包袱,对他道,“往后的事娘娘都安排好了,您走吧,换上这衣服,远去边疆。这也是娘娘最后能为您做的了。”说罢朝他跪下,重重的磕一个头,杨瑾木然的看着他,他明白福禄这一拜,拜别的是他杨瑾,也是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平西王世子。

    收回目光,杨瑾微微挑了挑眉,也许太后也料不到她的“孙婿”会这样的短命,才拜完堂,媳妇的面还没见着就死了。而他也莫名其妙的摊上了官司,好在陶家势力不大,燕子岭的县令也算公正,折腾了一番后,他又回到了陶家。

    其实在那日师爷宣判他无罪后,杨瑾就已经起了离开的念头,不过只是念头,几次走到了门口,又折了回来,如此反复他最后还是在陶家待了下来,并且一待就是半年。(医品毒妃

    这半年里,不说他从小被人伺候,锦衣玉食,突然间伺候的人没了,吃的住的也不好,一时没法子习惯。陶李氏待他也不好,她总觉得是杨瑾害死了她儿子,处处刁难他,杨瑾过的并不好。

    但比起杨瑾所想的,已是好了很多,小地方人性子淳朴,纵是陶李氏再不喜他,无非是些体力上的刁难,却从不曾苛刻过他的吃穿,比起宫里那些个动不动就要取他性命的人不知好了多少。

    在燕子岭的日子很平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偶尔街上的热闹也不过是,邻里间的小事,早上还在为一只蛋与争个不休,晚上就已经挤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互相招呼吃饭了。

    当然,杨瑾也发现了这里不寻常的地方,燕子岭地势虽缓,但这是较其他几个地方而言。比起平坦的安阳,看着城外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峦,杨瑾可不觉得此处与“缓”字有何关系。而怪事就在出这山里。杨瑾不会做饭,上山拾柴火之类的事自然就落到了他身上。

    他每次都会去得很早,在天未亮前到山里,余出一段时间来练武。(偷星九月天之落月

    同时就在他练武的时候,他常常能看见一行人担着东西往山里去,因为之前他听人说过,山上在修火燕神庙,自然就想这是为山里工匠送去的,当时并未没有在意。可这时间一长,杨瑾就觉得不对劲了,因为这东西无论是数量,还是送的次数未免太多。

    一人一天大概需要多少食粮,以前的杨瑾兴许不是很清楚,但经历了三州贪污一事,泠然主要负责的就是粮食的核对,杨瑾与他一同住了三年,即使不去刻意了解,也被迫学了不少。

    除非山上有数百张口,不然,断不可能消耗那么多粮食。修建一个神庙需要那么多人吗?杨瑾想到了一种可能——驻军。不过随即就被他否定了,先是几百人的驻军太少没有意义。再就是这山里地势起伏不平,一旦西蛮子突袭,完全不利于军队行动,除非节度使是个傻子,不然绝不会把兵寨设在这里。

    而就在刚才,听到几个人说什么“巡山”,再联想起陆展眉半年来无意与他说过的一些“废话”以及燕子岭的“火燕神君”,杨瑾心里顿时有了答案,唇角微微挑了一个弧度,“原来是这样。”

    .........

    早上因为躲了县老爷的几个兄弟,杨瑾耽搁了不少时间,待他砍好柴准备下山的时候,已经到了正午。(大神想逃没门

    他才到山下,就见陶李氏站在山下似在等谁,没等他再往前走,陶李氏已经看见他,骂骂咧咧的走了过来,“去山里会野男人去了?这般晚才回来,不知道家里等着用柴烧饭吗?”

    没柴做饭?杨瑾有些无奈,这个月来他已经逐渐习惯了砍柴劈柴这些活计,砍回的柴数量远比从前要多的多,以至于柴房内劈好的柴都快满出来了,怎么会没有柴烧。对着陶李氏不断的责骂,杨瑾暗自叹了口气,无比的庆幸林氏是个哑巴,他连解释都省,垂头听着便是。

    大概过了半柱香,陶李氏骂够了,从自个挎着的菜篮子拿出几个饭团塞到杨瑾手里,不耐烦道,“家快没盐了,你到二伯家去讨些来。”所谓的陶二伯是陶桃的爹的弟弟陶阳,杨瑾去过两次,家里有三个孩子,比起陶家还不如。

    上次他随陶李氏到陶阳家,还都是因为二伯的媳妇钱氏生了病,陶阳要出去上工,家里孩子小没人照顾,他跟着陶李氏过去帮着照顾孩子的。

    “发什么呆,还不快去。(烽火绝恋:金城二小姐)”说着陶李氏往他肩膀上拧了抓,疼是不疼,足够把杨瑾从神游中唤了回来,他应着点了点头,想把柴放下,毕竟方才陶李氏才与他说家里没柴了。谁料陶李氏对着他的肩膀又是一爪子,“你做什么呢?这是拿去换盐的,就算是亲戚也不能白拿人家东西,要是传了出去,旁人怎么看我们陶家?”

    杨瑾只得点头,又把柴背了起来,与陶李氏比了个“他要走了”动作,陶李氏点了点头,难得的说了句好话,“路上小心,路远晚上就别回来了。”

    杨瑾一一应下,转过身又朝林子里走去。

    二伯家并不在燕子岭县上而是在一个叫做百岩的村子里,虽村子距燕子岭县上不远,但无奈村子外群山环绕,人家都是依水而建,多在山脚,于是这徒步不断上山又下山的路程,足够花去杨瑾大半天的功夫,待他到陶二伯家时已经接近傍晚。陶二伯家三个孩子远远见到了杨瑾,每一次陶李氏过来总会给他们带糖吃,小孩心里就是淳朴,杨瑾不过到家里照顾他们两次,在他们眼中杨瑾与陶李氏已相差无几,看见他来了,便拥了上去,吵着要帮他背柴木。

    他们中间最大的是叫虎子的一个男孩,今年过去就有十岁了,但因为乡下吃的不好,看起来跟个七八岁似的,小胳膊小腿瘦的,比起当年的泠然还不如。更别说另外两个年纪还要比他小的。杨瑾哪里会放心把柴木放给他们,摸了摸他们的头,坚持自己背着走到了家里。

    “虎子,狗子,三丫。”钱氏在厨房里喊着,喊了半天却没人应她,只得出去看看三个孩子到底去哪了,这一出来就碰见了刚进门的杨瑾,连忙拿抹布擦去手上的油渍,去帮背把背上柴卸下来,“哎哟,林儿你怎么来了?”

    林氏是半嫁半卖嫁到陶家的,陶家根本不知道这个林家娘子叫什么名字,添上林氏又是个哑的,也问不出个什么。索性就拿她的姓作了名。如今落到这步田地,杨瑾对名字并没什么执着,有也罢无也罢,无非不过一个称呼,反正他清楚本来的名字是再不能用了。

    帮杨瑾把柴木放下,钱氏又把人领屋子里,不一会儿就端出了一大碗绿豆汤,“家里没什么可以招待的,外头那么热,喝碗绿豆消消暑。”

    看林氏接下,陶笑得一脸灿烂,陶李氏不待见林氏不代表所有人都不待见她。在陶氏看来,陶家小子本就没几日的活命,还非娶个媳妇回来,那是他们陶家对不住林氏,就算是林氏不满,什么都不做在陶家做小姐也是该的。可林氏并没有如此,她不仅孝敬婆婆,人也勤快,砍柴跳水一些男人才做的活计,她一个姑娘家做起来,眉头都不皱一下。倒是那个作婆婆的,也不知哪里不对付,处处为难她,让人心疼得打紧。

    想着自己家虎子过个五六年也该找媳妇了,附近乡里的丫头她都见过,到也不是不好,就是没特别中意的,说白了她就是相上了林氏。

    陶小子成亲那天她可是在的,亲眼见着他人还没进新房就咽气了,林儿至今都是个干干净净的黄花闺女,性子好,手脚勤快,二虎子娶了她只赚不亏。

    这般想着陶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拿过杨瑾喝完的碗往厨房里去,边走边道,“要来怎么也不早说,舅母也好提前给你弄好吃的。”杨瑾丝毫没发现自己已经被人当成了未来的儿媳妇,想着陶家常接济他们,自己作为陶家的媳妇,面上的讨好也是应该的,于是只是微微浅笑,对她的好意并未拒绝。而陶对杨瑾这样的态度特别的满意,待他更是亲切,言语中满是关怀,旁人看来真是母慈媳孝,只差一句“媳妇”了。

    晚饭的时候,陶氏特意蒸了两个蛋硬塞给杨瑾,说是给他补身子。换在从前,别说两个鸡蛋而以,就是两碗血燕窝杨瑾吃下去都觉得心安理得。可在燕子岭待了半年,杨瑾深知两只鸡蛋对于一个乡下人家意味着什么,再看看三个孩子看着他跟前的鸡蛋,口水快滴出来的模样,杨瑾根本吃得不下去。

    摇了摇头,把蛋羹推到了三个孩子边上,让他们吃。虎子是三个孩子里最大的也是最懂事的,既然娘已经说了蛋是林儿姐的,他们就不能吃,咽了咽口水,还是把蛋推了回去,乖巧道,“林儿姐你吃。”

    杨瑾继续摇头,端起碗,丝毫不顾陶氏的阻拦,直接将鸡蛋倒进了几个孩子碗里,“哎哟,你这是做什么,本就是做给你吃的。”

    杨瑾无所谓的笑了笑,他明白陶的心意,鸡蛋对于他算不得什么好东西,让给孩子也无妨。陶氏只得低声怨她客气,心里对让他做自己媳妇的念头又加深了几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红红红红枣子的小说顺安王传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顺安王传最新章节顺安王传全文阅读顺安王传5200顺安王传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红红红红枣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