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写|诗
九二年秋季开学不久,二班的邹老师(男,中青年,语文老师,人高马大)来敝班进行一场教学试验课。专家、领导和刘老师等一众教师坐在教室后排观摩聆听。吾班全体同学予以全力配合。
邹老师讲的是《第一场雪》。他让我们总结课文中一些重要的词汇,让同学们把它们写在黑板上。最后,邹老师竟然把其中最关键的十几个词连缀在一起,改写成了一首五言古体绝句:
骤然寒风冽,雪落山村ye。江山粉玉砌,丰年及时雪。
“好家伙,太厉害了!”我内心叹为观止。我遂产生了从事诗歌创作的冲动。想到骆宾王七岁作诗,而我已到了本命年还不曾写过一首诗,不觉自惭形秽。邹老师都可以把一篇散文归纳成言简意赅的短诗,我为啥就不能踵武前贤呢?
说写就写。于是我以雪为题,写了一首诗,如今只记得最后一句话:漫天飞梨梅。我写完,曾给余阳哥和爸爸看过。爸爸看过后,说写得不错,只是说“古人写诗好像要讲求甚么平仄韵律”。我问:“什么是平仄?”爸爸说:“大概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是仄声。”
于是乎,我把我会的古诗都找出来,看看每首诗是如何使用“平仄”的。由于我当时不知道古音今音、古韵今韵皆有不同之处,也未曾读过《诗词格律》之类的书,因之彼时吾并不知道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什么合辙押(压)韵,什么平上去入,什么骈散对仗,什么失黏失对,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么多的条条框框。所以起初我写的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的无韵诗,换言之,即自由诗。同时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歌赋,未几谭宁姐曾对我有一句溢美之词:“我的波|波弟弟就是一部活的《唐诗三百首》。”
我把我写的诗抄在一个笔记本上。想到古人都愿以字号命名自己的诗集,因此我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为自己起字号。我当时无意中翻字典得知宁波市的简称是“甬”,我又想到波的对应词是浪。所以然,我把敝诗集就命名为《甬浪集》。年少轻狂的我不知天高地厚,把它拿给孔德栋、唐明、李筝、黎砚等同学阅读。想不到大获好评。尤其是李筝,她对我的诗赞不绝口,说“诗人都是灵感的宠儿,我就没你那么多灵感,真羡慕你。你的诗太有哲理啦!”飘飘然的我又把诗集拿给刘老师看,刘老师也没有给我泼凉水,而是说:“写得挺好的,就是有些玄奥,不大懂。不过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年轻时有诗情是一件好事。将来没准儿你靠这门本事还能讨个好老婆呢!”
后来有一天,我在二姑家呆时,读到了谭宁姐借给我看的《阅读》(其时初中《语文》书称为《阅读》)。我读到郭沫若的《屈原》选段《雷电颂》。我为郭老壮年时代能写出如此浪漫的华章(散文诗)而倾倒。其中一句“为你翻波涌浪”更是让我铭记不忘。职此,我把表字别甫正式定为“涌浪”。还撺掇宁昕也起个字号:堂弟喜欢武侠英雄的江湖世界,知道古代有个王重阳,翻了半天字典,于是他给自己起字为“翀阳”,别号“飙雄”。我逗他:“看来你日后会养挺多条狗。”“啥意思?”“你看飙字不是三个犬吗?”呵呵。……
十二岁时写的诗我只记得《梦江流》(前文已附)和《雨飔飞过》,《幼赋春江晚景》更是二十年后方才发现原稿。下面谨把《雨飔飞过》这首文字游戏诗誊录于下,因为这首诗简直就是我人生的一则谶语(天机不可泄露),细心的读者将来兴许会发现个中的几个奥妙而已。当然,我在写这首五言小诗时,根本不会晓得老天爷竟会作出如此巧妙的安排。
chanmian织细雨,芬芳花共飞。流波潇洒过,宁宵寂寥飔。
<!--新增2014/3/18begin-->
<!--新增2014/3/18end-->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