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寒的安排下彼得见到了他的合伙人团队,总共四个人。最大的股东是阿寒的以前的经理郝步忠,三十多岁在网络圈摸爬滚打十来年。他的造型给彼得留下深刻印象,三寸长的头发立着,大概有几个月没洗过头,口袋里放着白沙烟,最近练习的次数多了,目光中的坚定自然许多。王彼得见过不少创业者,郝步忠的型号第一次遇到。
这哥儿们的第一句话就惊着了王彼得,他伸出朴素的手,紧紧握着彼得,“欢迎你加入我们笨鹅网络的团队,我相信在共同努力下,会一起见证中国走出世界级的伟大公司。”彼得将郝步忠划入不靠谱的行列,还是礼貌的打了招呼。他直言不讳的告诉阿寒的伙伴们,按照现在的项目进展和情况想要获得天使投资有可能,但是想要500万基本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们是一流的团队,有天才的想法。”
彼得无奈的说,“大体天使投资人都是看人,看人一定会看你们之前的经历。你无法用过去的成功预测将来的成功,但至少应该有过去的不断失败,你们的问题在于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没有故事的人很难取得信任。”
阿寒紧张的问,“这么说,我们得到投资的概率不大?”
彼得安慰他,“也不能这么说,你们的创业方向不错,是现在的关注热点。不是每一个投资人都很理智,有的天使投资人执着于跟风。500万比较难,我建议你们同比缩小股权15%,300万融资是比较合适的数字。”
郝步忠看了看另外三个同伴,他们一致表示没有异议,“好吧,这样的融资条件我们能接受,不过和投资人打交道大家没经验,还是希望彼得能够帮我们谈。”
王彼得欠阿寒一个人情,早晚要还,“行,不过我只能晚上或者周六日陪你们去,平常的工作很难放下。”
为了庆祝大家取得共识,五个人一起聚餐,吃饭的时候彼得仔细观察了阿寒的三个创业合伙人,发现他们讨论的话题全是技术,很少涉及产品和用户感受,只有阿寒偶尔会谈到同类产品的问题。彼得暗自叹了口气,最近他见过不同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人,阿寒他们明显没有优势,如果彼得自己是投资人,估计一分钱也不会投进去。虽然他们在寻找相关的产品和运营人才,但王彼得深知这种类型的公司真正的产品经理必定是创业者本人,外来的产品经理无法替代他的作用,团队先天不足很难在初期靠营养品救活。
第一次和天使投资人的见面安排在周末,彼得索要了更为详细的数据,看了网站的DEMO版,进一步了解了郝步忠的思路。再没有希望的事也需要尽全力去做,尹红旗告诉彼得这叫做职业化,敬业是所有职业的基础,任何能力和才华只有在职业的基础上才会深根发芽。在银河的日子里,王彼得慢慢的脱胎换骨,不再是那个惫懒无为的小职员。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