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475.第469章 初登堂

本章节来自于 我是贾似道 http://www.lishu123.com/24/24855/
    

    广州是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没有并为广东路时的广南东路的路治所在,一路首府。 ( . )

    从宋立国到如今,两百余年时间,广州陆续经过十余次的修缮,已经是整个岭南地界数一数二的大城。

    广州城十余次的修缮和扩建,除了因为广州港的兴旺和商贸繁盛有关外,同时也是为了应对西南的越南。

    盛唐时,唐帝国设立安南总督府与河内,整个南半岛大部都属于大唐治下。唐末,原诸侯割据,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战火纷扰,大唐帝国周边曾经臣服与大唐的各个小国纷纷独立,南汉王朝也随之建立,广州是南汉王朝的都城,几乎是八百年前汉朝和南越王朝的翻版。

    宋初,北宋朝廷平定了已经独立出去六十年之久的南汉王朝,但是当时的大宋王朝对南汉王朝深入南半岛也是越南的那一部分却是不怎么在意,穷山恶水气候恶劣,距离大宋朝的都城又太过遥远,而当时大宋的重心在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也根本无暇南顾,所以,越南这样被放弃了。

    随着乖巧的越南人不断的供乞求天朝国册封,大宋也顺水推舟,第一个交趾王国这样成立了。

    从越南立国之后开始,至宋太宗到宋神宗(976—1078年)差不多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越南屡次入侵大宋西南边疆的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足足有数十次之多。

    而距离如今最近的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则是越南李朝时候,公元1075年,越南李朝派大将军李常杰等率海、陆大军,分三路入侵广东、广西一带,攻占了后世广西的钦州、合浦、南宁等地。越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邕州(今南宁)一地,军民被杀有近十万人之多。

    也是在那一次的越南入侵,越南水师一路直接从广州入海口登陆,围攻广州长达一月之久。

    最后宋神宗遣广南安抚使郭逵招讨使,并约占婆、真腊共攻越南,郭逵在富良江大败越南,也直接导致了越南李朝的终结,有了今日陈朝的兴起。

    那个时候的北宋王朝,虽然说打契丹不行,打西夏也不行,连大理也难对付,但是小小的越南还是可以吊打的。

    广州城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扩城是在那一次越南围城之后,陆续筑起城、东城和西城。城以南汉王朝旧城为基础;东城以赵佗城旧城为基础;西城则是为了保护新发展的商业区而扩建,规模最大,周长十三里多。

    三城相连,而广州港是在西城,西城也是整个广州城最为繁华的所在。

    贾似道一路所见,商旅盛行,各种商铺鳞次栉,行人熙攘,各色面孔的人同宋人交相买卖,没有任何突兀之感。看到贾似道一行人的车马驶过,路行人纷纷闪避,打量着车马,看到大头的旗氅都知道是新任的广东安抚使到了。

    议论纷纷间,却并没有多少如临安城百姓那般的敬畏之感。

    安抚使府却是不在西城,而是在城,也是原来的广南东路安抚使府,临近南汉王朝王宫,据说曾经是南汉王朝宰相的府邸。

    前后七进的大院落,墨墙绯瓦,林木葱茏,早春三月已经是绿意盎然,深幽带着壮阔巍峨,倒是一个极佳的所在。安抚使府前面五进房舍,分别的安抚使大堂、市舶总司衙门、监司下属的漕司、宪司、仓司;以及帅司下辖广州境内马步水军都统等等,还有幕僚官、曹掾官等闲散官员的办公场所。

    最后两进则是安抚使及其家眷下人仆役的住所。

    丁大全的广州知府官衙,则是在临近安抚使府右侧的一栋三进院落,同安抚使府相聚不过十余丈。

    这些,都是一路行来跟在贾似道左手边的余赐低声给贾似道介绍的,徐若曦、史珍香和凰娇娘等人,则是直接由侧门进了最后两进房子休息了。

    富丽堂皇的安抚使府大衙,贾似道依然是一身便装坐在首位,头顶“明镜高悬”四个鎏金大字的匾额悬挂。

    下手左右三十余位武官员分为两列,肃然而立。

    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国舅大人,贵妃亲弟,观殿大学士,掌市舶总司衙门事,不到而立执掌两路军政大权,在贾似道没有来之前,这些将来需要在贾似道手下吃饭的大小官员们,都想尽千方百计的打听了所有能够打听到的消息。

    所以,今天新来的安抚使大人走马任第一天,安抚使下辖所有职司包括广州府境内所有有资格站在这安抚使大衙的大小官员,是尽皆齐至。

    监司下辖的漕司也是负责财赋和监察的转运使司,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两路转运使司统共有两位转运使和两个转运副使,赫然在列;其他如主管刑狱的宪司也是提点刑狱司即宪司、负责一路仓储的提点常平司即仓司、帅司的各路马步水军都统,如今的广东路全都是完完整整的广南东西两路两套衙门班子齐全,妥妥的都来了。

    当初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合并为广东路的时候,赵昀本身是做的较粗糙,除了将两路安抚使调回临安听用外,其余也是两路首府广州府和静江府的知府自贾似道的要求下撤换了,其余的官员,两路原本的配置的一应职司,无论赵昀还是史嵩之,都没有动过分毫。

    尤其是原本属广南西路的监司、帅司下辖的各衙官员,从广南西路眼巴巴的跑到广州,已经足足候了贾似道差不多一两个月之久。有来的更早的如广南西路转运使常盛,半年前是常驻广州了,一应公务也是不辞辛劳在广州地办理。

    广南西路的各司官员没有办法不来。

    朝廷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安排,而贾似道这个广东安抚使又是他们的顶头司。而广东路既然是一路之地,显然也应该只有一路职司衙门,但是留谁不留谁,虽然不是说由贾似道一言而决,但是贾似道的意见却又占了至少七八成的分量。

    万一不来,借口直接裁撤了,找谁哭去?

    广东天高皇帝远,贾似道这个新任广东安抚使说的不好听的是广东的土皇帝,等到消息传到临安城,等到朝那些个大人们想出解决办法,再行广东,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也出现了今天这样一种状况,广东路所有的职司衙门都是两套班子,两套班子不仅互不统属,甚至有些官员还颇有龃龉。

    譬如广南东路转运使谢昌兴跟广南西路转运使常盛之间,因为两路漕运盐铁茶叶生丝等等的分润,是水火不容之态。还有两路的武将也不是铁板一块,譬如原广南东路马军都统姚兴的儿子,因为抢了原广南西路步军都统简方达的小妾,让两路的马步军很是拼了几场。

    凡此种种,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两路各个职司衙门之间的争风吃醋、你抢了我家小妾我占了你家田地的狗血故事,实在是太多。

    当然,这些都是最先到来的锦衣卫执事秦寿收集之后禀报给贾似道的。

    看的出,秦寿对做细作这一块,显然是很有天赋的。

    不过各个职司间,最重要的显然是主管财赋和监察的转运使司了。

    当然,帅司同样重要,只是帅司的各个马步水军统领,其实统领的大多都是大宋的地方军也是厢军,除了吃些空饷,平日里欺压一下良善百姓外,若论战斗力,说是战五渣也并不是言过其实,贾似道至少是目前并不想插手。

    所以自然而然的,贾似道对谢昌兴和常盛多看了两眼,看着谢昌兴和常盛在自己的注视下恭谨而谦卑的样子,再看看堂下屏息凝神静等他训话的一众官员,贾似道心才有了那么一丁点儿终于大权在握的明悟。

    可不是么,去犒军,只有名,没有份,孟珙不用说,那些个统兵大将对他这个犒军大使,说实话并没有多少恭敬之意;座临安知府,皇城脚下,随便一个板砖砸下去,说不得是那位亲王嗣王郡王家的亲戚仆从,衙门虽小五脏俱全,各个职司都跟各路大神有着这样或者那样说不清道不明的的关系,更不要说朝堂了。

    如今到了广州,整个广东路,两路之地,掣肘虽然定然会有,但是胳膊终究拧不过他这大腿,真正算得大人物了。

    贾似道的眼神转了一圈再次停在谢昌兴和常盛身。

    “诸位之前怎么署理各自职司一如原样吧,漕司关系到给朝廷的赋税,谢大人和常大人还是要多费些心。”

    谢昌兴和常盛两人慌忙出列,异口同声道:“下官遵命,定不负大人所望。”

    “下官遵命,定不负大人所望。”

    其余一众武官员齐齐躬身唱到。

    众人嘴应着,可是心思却尽皆活泛了起来。

    都说这国舅大人可是在朝敢跟嗣王叫板的人物,可是如今看来倒很是平和啊,这样办,各司其职一切跟原样一般,虽说有和稀泥之嫌,可不是最便捷不过的办法?不过话又说回来,敢跟几位嗣王叫板的人物,又怎是真这么好相与的人,怕是因为初来乍到吧。

    想到这里,一众人心头又不由齐齐凛然,看来还是该走些门路才是。

    /html/book/12/12597/iml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华夏九洲的小说我是贾似道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我是贾似道最新章节我是贾似道全文阅读我是贾似道5200我是贾似道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华夏九洲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