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的早晨,上海港的码头上,人群来往不息。。更多最新章节访问: 。虽然欧洲在大战,但是进入中国的人口却没有减少,从各国招募而来的教师等人才从海船上岸,随即被教育部的人给接走。除了德国的对口支援,中国仍然很匮乏人员力量。就像俄国人口很多,却没有足够的合格士兵一样,中国人口很多,却没有足够的合格人才。
教育大计,百年为准。杨秦在前清就开始逐步的铺设中国的人才培养渠道,从张之‘洞’建立两湖书院的1890年,到杨秦大规模的规划湖广行省的普及教育,再到规范扩充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虽然获得的成果也很大,但是对于四万万六千万的国民人口来说,这一切不过是杯水车薪。
中国真正的全面普及教育努力,从建国便开始,在欧战爆发之后,进行的更加顺利。教育部在迅速的培育教师人才的同时,也不断的引进国外的教师。更多的本土教师去覆盖广阔的农村,而国外来的老师则是更多的进入城市。因为城市的条件而言,更能够让学生足以与老师‘交’流。
从南洋和南美到来的货物,一船又一船的到达港口运送到上海的工厂。而与此同时的码头上,军队严肃警卫,而在他们警卫区域的码头上,又一批船舶即将出发。码头附近还有德国船员没有带走的衣服,但是更多的是中国船员争相上船的景象。当德国将船舶移‘交’给中国之后,中国的船舶瞬间多出了近二分之一。此刻船上已经装满了物资,正准备启程。一众的船员们都非常的兴奋。港口外的民众也显然被这么多的船给震惊了,纷纷向这边观望。
当船舶启航,大家都非常的震惊,因为现在还在战争时期。这时候出去,这不是意味着被日本的舰艇编队袭击么?但是这些运输船的船员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大家的猜测。随着汽笛声的轰鸣,众多的船舶从上海码头,并在外海分成两拨,向着不同的方向驶了过去。
“我国从德国购买的运输船已经向外海出发,这似乎是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控了海域的控制权,但是在对马海峡一战的基础上,我国目前似乎并没有战胜日本残余舰队的实力。相较于日军舰队,我方应该是存在舰队。因此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们还要持续分析,很可能因为战场消息的传播不及时,日本舰队如今在何方,我国为何能进入东京湾,这一切都还不清楚。因此我们保持观望,静候消息。”申报。
“从德国购买的运输船,在我国与日本进行对马海战时从对马海峡经过。而这一切没有被日军发现,这证明了我国的高超计谋水平。我们能够取得对马海战的胜利,即便不是战略胜利,但仍然是弥足珍贵的。因为我国的海洋运输力量因此而增加了二分之一,目前我国的海洋运输力量已经达到三百四十万吨,这是无数的仁人志士所奋斗而来的结果,请让我们记住他们。”三联社。
“国外的局势目前正风云‘激’‘荡’,德国皇太子率军攻入撒马尔罕城,意味着俄国在河中地区的控制出现了动‘荡’。再加上俄国在‘波’兰战场的惨败,以及丧失巨量的领土和人口。英国人面临德国的潜艇战,已经陷入了粮食危机。面对德国的军事压迫,协约国已经陷入了集体的人口危机。战局即将如何发展,我们审慎观望,但英国已经与我国宣战,德国正谋求对我国之拉拢,我国该如何抉择,实乃千古之大抉择。”凤凰社。
“国内工业再传好消息,因为军事原因,以及世界需求,国内工业在今年内出现了大幅的上涨,我们从工业部获得消息,因为去年初和德国的大量贸易,我国的工业钢铁进展迅速。今年的钢铁产量将要超越去年的五百二十三点四三万吨,截止目前为止,三季度共生产钢铁约五百零九万吨,今年的预计产量将在六百七十万吨以上,不排除超过七百万吨。”中国日报。
初秋的季节里,全国各地的媒体都在报道各方面的消息。可能因为军事封锁的缘故,日本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没人知道,但是对马海峡大战和东京湾炮击的事情,因为众目睽睽之下发生,因此通过有线电报已经传遍了世界。而这样的变局,也导致了媒体和民众都在进行逻辑链的推理,隐隐约约中已经‘逼’向了真实。
“听见没有,我们竟然从日本人眼皮子底下得到了这么多的船舶!这回我们发达了!”南京的江边,一群市民沿着沿江道路步行上班,一边听着广播一边说道。
“今天真是一个好天气,一大早就听到这么多的好消息。”另一位市民笑眯眯道。
民众们各自忙忙碌碌,但是听到这样的消息却也非常的高兴。国外一片‘混’‘乱’,而国内的发展却是欣欣向荣。就在几年前的前清,国民们哪里敢想自己国家的钢铁产量能有这么多?当时因为钢铁产量信息也是被封锁的,因此当时基本上国人都认为自己的钢产量不多。而不过是四五年的时间,中国的钢铁产量就已经站上了一个高位点。
如果不是二十多年的人员积累和技术经验积累,以及全国的道路‘交’通的前期构筑,工业的发展怎么可能爆发的这么快呢?即便是资金充裕,也是绝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这也是三联社说要记住仁人志士的们的缘由。
罗马从来不是一日建成的,从1890年开始的大规模工人,还有1902年以后的大规模高学历工程师,才是建设整个国家的主力。他们年复一年的为国家的工业努力,才成就了厚厚的积累。如今突然的勃发,只不过是借上了战争带来的金钱涌入的东风而已。
“中国真的就要对日本如此苛刻么?你们要知道,这样的条约,即便是我大英帝国,也不会签署!”朱尔典在会议厅内大声呵斥道。
他手上捏着中国起草的战争和约,手指发白,简直有暴走的趋势。他再次张开口道:“请你们注意!这绝不是大英帝国不能够退让,而是我们如果签订了这样的和约,大英帝国就真的和日本一起丧权辱国!大英帝国从未经受过如此的屈辱!”
见朱尔典如此故作声势,施肇基不禁一笑,他双手‘交’叉,慢悠悠的道:“公使何必如此呢?条约如此的宽松,我想不通是哪一点触犯了英国的底线?如果我国的条约真的如此苛刻,那么公使应该早就代表英国政fu向我方表示永不妥协了吧?”
“哪一点触犯我们的底线?呵呵!”朱尔典冷笑了几声,他将文稿递到施肇基面前,然后道:“请部长看看,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也就罢了。但是琉球独立,和中国收复库页岛,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更何况后面还要求日本赔偿中国8亿美元,我的上帝!要知道德国人打进巴黎之后,从法国人那里也才拿到8亿美金的赔款!”
“阁下何必如此‘激’动呢?8亿美金算很多么?当初的八亿美金还要比现在的10亿美金值钱呢!不要忘了,通货膨胀是让货币贬值的。”施肇基缓缓地说道:“至于琉球独立,这是对日本和我国双赢的结果,无须再议。当然日本可以继续在琉球的生丝经济,经济行为我们不干涉,但是土地必须独立!至于库页岛,这是中国的领土,没得谈。”
“你们这是将日本‘逼’入死路,同样是在‘逼’我帝国!”朱尔典道:“我们绝对无法赔偿如此多的钱款!而且帝国随时可以中断和你们的合作!”
“阁下死脑筋了吧?我们自然还是要合作的。而赔款也很好解决,不列颠能够负担得起,因为我们并没有规定是现金支付。现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因此书籍文化类物品极端缺乏。我们可以用大英帝国的书籍和教师们的服务来抵押这些赔款。不列颠底蕴雄厚,这点文化用品完全能够提供。我们又按价抵押,因此你们很快就能够还得清,我们也能够向民众‘交’代。另外,我们也能够更好的抗拒德国人的压力。”
“真的如此?”朱尔典也顿时的停顿下来,如果真的按照施肇基所说,用物品抵押赔款的话,对不列颠的确是很容易的。不列颠几百年的积累,最不缺的就是书本和文化底蕴。中国竟然在战争赔款方面前所未有的创新,如果用这种方式来抵押的话,只要大英帝国提供和印刷这样多的书籍。然后按照一个教师每年25英镑的收入,只要派遣足够多的教师进入中国,那么这场战争就能够小事化了。的确是很容易。
“真的如此,我们可以详细的商谈这方面的抵押协议。之前我们的合作仍然要进行下去的。而这次抵押英国又不亏什么,还得到了日本的又一笔欠款,日本从此以后必定俯首听命,英国非常的赚不是么?反而如果不的话,德国人给我国的压力非常的大,如果我国一旦承受不住而选择加入同盟国的话。具体的情况请公使仔细考虑。”
施肇基笑眯眯的看着朱尔典,虽然他口头上叫朱尔典公使,实际上英国人早就对中国开战了。朱尔典早已经不是公使身份。但这又如何呢?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有求于中国,并且两国都无法从彻底根本上威胁到中国。现在只有中国开条件的份,英国人如果不想事情更为的糟糕,那么就必须仔细考虑。
“可以,我们可以继续商谈。但是日本如何反应我不敢做保证。”朱尔典立马答应道。他双手连连示意,表示同意。但他表面上安静下来,实际上咬牙切齿。如果不是不列颠陷入了危局,德国看上去马上就要胜利,而不列颠不想让中国倒向德国的话。不列颠会这样的委屈?不!就算是用不列颠的软实力来抵押的条件,也是绝不可能的!
但是现在,朱尔典清楚自己国家的形势,因此他安安静静的坐了下来,和施肇基商讨关于赔款的事情。而且作为一个英国人,在帝国的数百年的外‘交’之中,他很清楚大英帝国的长处是什么。不列颠的文化底蕴的确是比德国人更加的灿烂的,而且相比较德国人对中国用中日大战换来的支援,不列颠在过去的八十多年里,时刻都在对全世界进行文化渗透。
中国必须培养一批新生代的对英国有好感的人了,朱尔典深以为然。中国建国之后的中英关系的起伏,让朱尔典彻底看清,中国对英国加以疏远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国家利益。国家经营几乎都出自德国‘门’下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现在不列颠已经在和德国的竞争过程中输了前半部分,而现在后半部分的机会却摆在了他的面前。
虽然这样做,是在助长中国的实力,未来的事情更加的复杂。但是对中国进行文化的渗透,让中国国内有对英国有好感的人,总比面对一个对不列颠非常陌生,反倒是对德国很感兴趣的中国要好。朱尔典深深知道,这就是机会。当初美国人以一票之差选择了英语作为国语,淘汰了德语,让美国人从意识形态上就已经远离了德国。英国的文化渗透能够起的作用,普通人无法想象。
日本东京,皇居内的深层地下室,元老们和大正一起坐在那里,外面的‘侍’从只是送东西过来。整整三天多的时间,他们都坐在这里等候着消息。一整天的等待让他们非常疲惫,山县有朋看了看周围的元老,见他们都沉默不语。他想了想,终于开口:寺内正毅还没有回复我们。”
“但是他却已经向我们报告了中国人的主动攻击。”松方正义抬起头来道。
山县有朋看着松方正义,眼睛十分深邃,让松方正义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此时的山县有朋其实心中‘波’涛汹涌,如果选择战败投降,那么陆军也就步了海军的后尘。但如果不选择投降,寺内正毅的现在表现和以往的中国陆军的战绩,却让他没有获胜的希望。
虽然现在第一师团从东京出发,而不管程璧光随时可能发生的新一轮炮战。虽然第二师团已经在朝鲜登陆,但是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回天乏术。山县有朋现在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即便是当初日本在面临西南叛‘乱’等事件的时候,山县有朋也没有如此慌张过。
当初美国人等西洋人虽然签订不平等条约,但是毕竟相距较远。现在的中国就在日本的头上,如同悬梁之剑,让日本难以伸展。当初元朝想要灭掉日本,亏了有两场神风。现在的日本还能指望神风么?
如果现在中**队选择举国大战日本,此刻的日本哪里还有实力相抗?唯有‘交’好俄国和英国,可是现在俄国自己存亡便在旦夕,英国人也全面丧失远东,这种情势之下,他不敢断言。此刻他很想听听陆军中的后生晚辈的意见,但是明石元二郎这样的谋者此刻却在殿外。
“山县君,现在我国已经不堪设想。”西园寺公望开口道。他的脸上带着不安,但却有着隐隐的欣喜,现在战局如此,虽然日本昨日已经向全国征募义勇,但是民众的心却在向宪政派靠拢。这些年的藩阀压榨,让整个日本的民众已经难以忍受那些武士道的束缚了。就在此战,就在此战之后,日本就会有新的面貌。虽然这种面貌是很难以让人接受的,即便是西园寺公望自己扪心自问,中国的条件也很苛刻。
山县有朋抬起头,他知道西园寺公望终于说话了。做为公家的西园寺公望虽然以前的能量并不是很大,但是随着这两年来的变局,他却是越发的重要了。山县有朋盯着西园寺公望,看他会说出怎样的语言。
“天皇陛下,中国人的条件是很苛刻。但是我们现在还有选择么?”西园寺公望说道。
大正抬起头来,眼睛满是通红,他突然大声吼道:”我不甘心!父皇‘交’给我的国家,现在就这样被中国人给击败了!帝国从此陷入了沉沦!”
他从地板上站起身来,一众元老们非常的惊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只见大正努力的保持了一下平衡,连续长时间的跪突然站起来,难免有些失去轻重。
“不管在座元老如何决断,我只有一句话。等到英国人给我们一个肯定的外‘交’协定书,我们才能够选择投降。不然中国人会得寸进尺。在此之前,皇国的义勇男儿们已经齐聚东京。中国想要靠他们的海军威慑就攻克东京,简直是痴人做梦!更何况后天海军编队就能够赶回来?中国人的舰队就等着灭亡吧!”
大正见在座的都这样的沉默,便道:“山县元老,陆军一定要表现出‘色’!无论如何,帝国绝不能够对中国人妥协!要尽力的挽回一切可能的利益!”
“嗨!”山县有朋应声,西园寺公望却心中一沉,大正的脑袋难道又犯病了?前天还同意自己的意见,现在却?松方正义和井上馨两人,还有旁边已经沉默已久的山本权兵卫都已经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就等天皇表决,可现在?这样反复的要求陆军战斗勇猛有结果么?
“天皇!这样不能啊!”西园寺公望出声道。
“西园寺君无须多言!我意已定!”大正大声说道,看上去一点事情都没有。山县有朋表现的不是那么战战兢兢了,重新恢复到当初大正将全**队‘交’给他的时候的神采。只要大正不对自己反感,那么即便是陆军出了问题,也是可以承担的。因为天皇已经降低了对陆军的要求,大正的表态,为山县有朋解了围。这样无论陆军是胜是败,都不会影响到陆军的声誉。
“哎。”西园寺公望抚了一下衣袖,叹了一声,终于是不再做言语。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