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243章 ,南北转折

本章节来自于 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 http://www.lishu123.com/23/23415/
    “大喜啊!”

    蒋方震拿着两封电报,脸上的喜悦怎么也挡不住:“仲秋,这一回共和国的历史上,要留下传奇了!”

    杨秦见蒋方震如此欣喜,将电报拿了过来,看着电报,他眼神也活泛起来:“不错,我没想到轰炸机编队真的会有这样的效果,的确是一个大胜。.最快更新访问: 。但是我更没想到,日本人吃亏之后不仔细查看这里的环境,就冒失的跑过来。”

    “仲秋,这何止是大胜啊?这是日本人明知我国有飞机,但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我们一时之间没有那么多飞机增援澎湖。”蒋方震哈哈大笑,害得他自己扶住自己的肚子,不停的想要停止。

    “这是我国开天辟地的一场大胜,这场战争意味着日本在没有奈何我军空军的部队之前,再也无法向我们发动主动的攻势。而且这样的战争模式,势必会改变世界海军的模式。”蒋方震借着又道。

    “肯定会改变世界的战争模式。”杨秦点了点头。

    “不过这必须要求这世界上的强国有和我们一样的飞机。说句实话,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德国,没有国家能够制造出这样的飞机。你以为英国人心甘情愿的向我提供工业设备,是为了什么?”杨秦捏着电报,脸上的喜气也挥之不去。

    “我国的航空工业能够这样先进,也多亏你了,对面的日本现在才四架寇蒂斯飞机呢。不过我很好奇,我们的工业竟然能支撑目前这样的航空实力,是怎么样做到的?”蒋方震怕杨秦没听清楚又道:“我记得去年三月我们的轰炸机才不过50架。”

    蒋方震毕竟是一个军人,对于工业基本上不清楚,而且这也属于工商业部的秘密。但蒋方震的确是感觉到很好奇,因为飞机制造上面的爆发实在是太过震撼。

    “这一切都是顺势利导。”杨秦将两份电文放在桌上,走到厅内的巨幅地图上前道:“去年和日本一开战,我就向德国寻求支持。德国人一向对远东的强权不感冒,对日本就更是如此。因此很快答应了向我们出口机械设备,而制造飞机的机‘床’我也因此采购回来很多。”

    “你看,从俄国人的铁路,当时就运回了一批。”杨秦指了指北方的鲜卑利亚铁路:“这样快速的增加了设备实力。同时从1908年起,马尾船厂的飞机部‘门’就转接到汉阳。璇玑的飞机落户在南京后,到去年为止,实际上经历了三年的发展时间,就在这三年内,我们在不断扩大培养人员。而去年德国开始向我国支援人员,我便将璇玑飞机的德国部‘门’开始向国内转移。实际上工人实力已经不可小觑,到去年飞机大战为止,我们之前一直在培养人员,但是制造设备没有,所以难以生产更多的飞机。”

    “工业化的力量果然浩瀚无穷。”蒋方震赞叹道:“一年半之中制造了两百九十五架轰炸机,还部署了1500架战斗机。工业的蓬勃发展果真是不能想象的。”

    “你觉得这很强么?”杨秦指了指地图上太平洋东岸的国家:“美国因为战前飞机发展不受重视,所以直到今年才生产了15架飞机。”

    “噗嗤。”蒋方震不禁一笑:“仲秋,你这是什么意思?开始以为你说美国人工业很强,但是现在怎么感觉你在说美国人也不过如此啊?”

    “你错了,我想说的是美国人的工业爆发力。实际上美国人现在就在建设飞机生产力,预计明年这个时候美国的飞机产量就将要达到两千多架。这样的工业实力,是会抢占我们的工业市场的。如果我们不努力,就会被人挤压市场。”

    “我原以为美国人什么生产都很庞大,没想到飞机只有这么点。这似乎代表着我们很容易赶上这些英美国家?”蒋方震道。听杨秦这样说,似乎美国也不是什么都领先,起码现在新出现的事物美国人没能够领先。

    “这是当然,这场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时,美国人怎么可能每样东西都领先?但是只要是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十年以上的,美国人基本上都领先了,比如汽车,今年美国人的汽车产量将要达到85万辆,要知道在1910年的时候,美国的汽车产量也不过10万辆。石油生产仍然占据着世界的百分之四十。”杨秦说道。

    “那么我们的汽车和石油产量呢?”蒋方震道:“这些看起来是这场工业革新的重要力量。”

    “还算好。”杨秦沉默了一会,又道:“从建国的时候开始我就将公司转移了很大部分回来,国内也有汽车工厂,今年来看,我们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了5万辆,其中重载汽车不过六千辆。因此和美国人的差距,还是非常的大。而石油方面,虽然诺杨和标准不相伯仲,但是我们国内的石油生产却不多,到现在也不过是50万吨。”

    “看来差距还是很大的。以你这样来说,似乎我们为了工业发展,必须遏制美国?”蒋方震说道。

    “这是必然的。”杨秦点了点头:“目前我们主要是靠战争吸取国外的资金和设备,因此绝不能够放过任何的工业市场。美国人要为英法提供战机,我们也不能够放过。”

    “可是我们目前的战机生产不多啊?似乎全部战机都装备了军队。能出口么?”蒋方震对此有很大的疑问。

    “百里,你这就不知道了吧?其实这一年来,我们生产的战斗机已经超过了两千架,而其中有九百架就出口了德国远东陆军。你以为德国人攻击狮城的飞机是哪里来?”

    “那现在我们向两方出口飞机,估计两方都不能够满足需求。我们的确是可以依靠这个来挤占美国人市场,但是这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不知道飞机的生产到底赚不赚?”蒋方震道。

    “哪有不赚的道理?飞机生产扩大化,的确是需要投入资金,但是扩大之后的规模化效益非常大。而且我也不愿意现在投入太多进入我们的现役飞机,英国人现在不是正在飞木头飞机么?现在国际市场上,一架战斗机的价格是1万两千美元,轰炸机的价格是五万五千美元。而我们所需要的成本投入之后,单价飞机成本不过分别是三千美元和两万美元,赚翻了!还可以培育非常发达的发动机工业,现在我们的飞机发动机年产7300多台,长远来看非常划算。”

    杨秦不停述说着,话语让蒋方震这样平时心如止水的人都忍不住‘激’动。这样的利润简直不敢想象,要知道英国人每年生产多少飞机就被消耗掉多少。因为德国人的飞机更加先进,英国人几乎需要两倍的飞机才能够弥补,算上现在被炸瘫痪了的法国,这就意味着每年的国际飞机缺口超过两万架。这样的钱不赚白不赚,还可以全面带动国家工业实力,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那么我们如果现在跟进,明年后年会是什么样的水平?”蒋方震问道。

    “其实现在我准备退一步,发展好木头飞机。我们已经发展了铝制飞机之后,木头飞机的扩展也就比较快。明年的话飞机就能产出木制飞机大约八千架。”

    “你的意思是不算我们自己的飞机生产?”

    “当然,德国人在远东到时候想必也会退而求其次,而这回带动英国人的需求上涨。而且你不要忘了,现在美国正蠢蠢‘欲’动。所以最终明年的全球需求量就在三万架以上。缺口之大,难以想象。”

    “但是你说美国蠢蠢‘欲’动,这却不是一个好征兆啊。美国人虽然借了很多钱给英法,但是他真的敢参战么?”蒋方震说话间带着犹豫。

    “美国自然是敢的,一亿的人口,对于美国来说,就是最大的财富。不过我们现在不是讨论美国的时候。”杨秦道。

    杨秦将另外一份报告拿了起来道:“朱凌,立即电报程璧光司令,现在他时刻与我保持联系,但我给与他一切权利,在联络出现问题时,可采取一切行动!”

    武汉,总参谋部内一片喜悦,蔡锷拿着东南面传来的电文,不断地在地图上描出位置,而与此同时其他的军官则是不断地在更上方的地方,描画出最新一刻的阵线。大家都非常的有干劲,因为现在的局势对中国来说实在是太好了。

    蔡锷拿着电报,心中却想着刚才杨秦发过来的电报中的那句话,技术扭转局势,说的实在是太妙了。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忽视别人的存在,因为一不小心别人就走在了你的前面。

    日本在20年前用先进的军事体制和武器打赢了甲午战争,20年后中国同样用更先进的军事和武器回敬了日本。台湾海峡此刻正在发生的航空大战,将日本最后一点以众取胜的想法击碎殆尽。让他们可以断了最后一丝靠近中国沿海的妄想。

    “请立即通知祁德涛元帅,此战之后,空军轰炸机师第一,第三师,在执行完此次任务之后,会返回,第五第七师仍然接受指挥。另,在巩固台湾之后,请做好登船准备,目标琉球群岛。后勤会尽力支援,无须担心。”蔡锷放下电文,对着旁边的参谋道。

    “元帅,这是南洋电报。”另一位参谋将一份电文送‘交’到蔡锷手中。

    “南洋电报?”蔡锷感觉有点不对,皱了个眉头。

    蔡锷拿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德国已经集中印尼训兵40万于苏拉威西岛与爪哇列岛,正在我方舰船登船,目标俾斯麦群岛及几内亚岛,后续动作不明。但后续征兵仍未结束,请谨慎判断。

    蔡锷将电报‘交’给身边的整理电报的人,微笑道:“现在事情越来越有趣了。”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颛孙子川的小说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最新章节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全文阅读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5200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颛孙子川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