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两百零二章,乾坤当定(二)

本章节来自于 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 http://www.lishu123.com/23/23415/
    杨秦的洛阳祭拜演说,随着三联和凤凰社的电‘波’和报纸,马上就传遍了整个中国。关于衍圣公的话题,也立即成为了最重要的话题。实际上衍圣公这个东西,也能分化人。江浙等地和衢州的孔子一脉最为密切,自然希望改了名字的‘衍圣公’从衢州的南宗出现。而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却绝不希望曲阜一脉被打倒。但是事实无情的告诉人们,这一切已经不可逆转。

    正定现成的外围,一群贼人正在城‘门’口不得寸进。正定是边防名城,自然不是那些人一下子拿得下的。突然远处传来火车的声音,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却没了声音。

    阳泉匪首正惊讶于这点的时候,正定南方的地方和阳泉方向却突然出现人影。

    “轰!”的一声,正定县城的城‘门’前,泥土被炸出一个巨坑,将城墙都炸得一动,随即就有子弹从远方‘射’来,让城墙上刚刚还着急防守的县长大为吃惊。

    只见远处的士兵逐渐清晰,他们举着枪支,逐渐的踏步前进。

    匪首顿时知道不好,连忙大声呼喊,让自己的匪徒向前冲。但是士兵们发出的子弹一排排的将这些匪徒‘射’倒,然后这些人就像蚂蚱一样被击溃。

    “缴械不杀!”城墙上的人们大声喊道。这一齐声的大喊,也标志着这群匪徒的穷途末路。

    “赶紧收拾细软!”孔令贻大声吼叫道,脸上的‘肥’‘肉’一耸一耸。

    就在刚才,曲阜城外的暴‘乱’人群已经被军队全部镇压下去。在城‘门’上看着那些人被一个个处死的情景,孔令贻一阵发抖。他可不想死,虽然儒家孟子标榜舍生而取义,但是这个所谓的正牌继承人却没有半点儒家风度,实际上曲阜孔家早已经沦为一个粉饰。即便是****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说和曲阜孔家有渊源。

    他的几个姨太太将家里搞得‘鸡’飞狗跳,孔令贻却仿佛看不见,他现在只想跑路。原先他就不满杨秦这个人,因为他竟然不把儒家做为最高宗旨。因此在民国建立的时候,他根本不在乎。而杨秦和他的那帮官员竟然也就忽视了这个衍圣公,让他继续坐冷板凳。

    孔令贻也想过很多方式想让儒家重新成为最高标准,甚至和人

    何某准备救出袁世凯,让他建立一个国家,但是无奈时移世易。这始终没有成行。

    而这次怂恿曲阜附近的地主暴动,是他现在最为后悔的事情。因为他通过杨秦的行动发现,杨秦此人根本不在乎他这个衍圣公。其实杨秦真在乎他就见鬼了,杨秦是在世人面前就是实实在在的新法家人物,对于儒学的态度,绝不可能是将它奉为神灵。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儒学现在在全国各地的教授,也就仅剩下学校里的文言文学习中的部分章节了。儒学堕落如此,和孔令贻这样的将儒学解释的不思进取的人很有关系。

    “垮齿!”一个手雷在孔府‘门’前爆炸,顿时将孔令贻吓得一跳。‘门’被手雷炸开,‘门’外的士兵们举着手枪,随即冲入了孔府‘门’内。

    “孔令贻!还不束手就擒!”‘门’外的士兵瞪着他大声吼道。

    孔令贻和一干正尖叫着的姨太太看着两旁的士兵,随即双手抱头。

    山东青岛高级法庭,一场案件正在审理,法庭内内端坐着很多的人。大家都关注着这场案件,因为这是一场对旧儒家最大堡垒的审判。杨秦树立了新的奉礼官,改变的不仅仅是南北宗的态势,更改变的是儒学的发展方向。**有专‘门’从南京赶来的柳诒徵,他是新儒学的发起人。当然,虽然新儒学似乎很新,但是仍然存在保守意味,比如他们就反对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这里还有中国新法家的宣讲人,包括章太炎等人,都在这里。

    “我宣判,曲阜事件,因为孔令贻故意煽动,导致曲阜暴‘乱’,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孔令贻诸位姨太太,知情不报,犯故意包庇罪。故依法判处孔令贻死刑,各房姨太情节相同,皆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法官在**宣判,而听到了宣判的孔令贻则像泄了气的皮球,两眼无神,仿佛泄了气的皮球。

    孔令贻的宣判书传开之后,让所有的旧儒家人如丧考妣,纷纷痛骂宣判不公。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在乎宣判结果,旧儒家从来就不在乎法制的力量,他们只相信权术和他们做作出来的道德表象。

    但是天下人不会这么看,新学早已经在全社会形成气候,即便是那些旧学死命挣扎,也不过是挣

    扎罢了。落后的终将死去,而新生已经到来。

    长安,辉煌的古城之下,省会行署中,于右任和杨秦喝着茶‘交’谈。昨天是农历三月三,从桥山祭拜完黄帝陵之后,杨秦便返回了长安。而于右任身为陕西省长,也难得处理完公务,因此两人也就有了时间‘交’谈。

    于右任和杨秦算是老‘交’情了,当初复旦公学建立,就是在于右任和杨秦的合力下完成的。现今复旦已经升格为大学,于右任对杨秦的了解和钦佩也更深了一层。

    “领长,您这次祭拜之旅可真是大涨我民族士气啊。”于右任大笑道,他可不在乎现在的政治运动,但是作为一个从思想上就反清的人物来说,于右任此人多少有点大汉族主义。是以杨秦先后祭拜汉帝陵和黄帝陵,让他感觉到很振奋。

    杨秦笑了笑,不作答。他知道在一些人眼里,自己的这些行为是在宣扬汉族正统。但是这也是他的无奈之举,国家的境遇决定了他的极端程度。现在中国面临的威胁变小,因此相当多的人也就认为改革强度和速度都可以放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杨秦只有通过别的途径,才能够加速改革。好的改革都是‘逼’出来的,而现在杨秦就是千方百计的‘逼’迫,这样才会有成果。

    杨秦不谈这个话题,转而问道:“不知道你对土地改革如何看待?”

    于右任想了想,然后道:“我觉得领长这是在‘逼’迫国内人,就我了解的数据,全国土地在300亿华元产值,东北的潜力是这个的五分之一。而现今国家财政收入应该每年早就超过了50亿华元,即便是不这样做,土地赎买有个六年就足以将土地赎买给农民。”

    于右任说完看着杨秦,杨秦继续不答,反而继续追问:“那你觉得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就在於,将地主们,农村的富有者们,‘逼’入城市。将他们的资金进入金融,让这些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没有过分伤害他们的积极‘性’。”

    “哈哈!果然还是你深得我心啊。”杨秦哈哈一笑,但是随即皱着眉头:“可惜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即便是不理解,我也要这样去做。地主们过于安逸,而农民苦不堪言。这样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社会理念,久而久之,就会巨大的隔阂。所以要尽量的减少这种形态。同时,我也不愿意将资金‘花’费在这些事情上面,战国时代的每一个时刻都必须抓紧。”

    “想不到领长研究的如此之深!”于右任惊讶道:“只是不知道可否于我继续探讨?”

    “不深,都是一些我自己的具体体会罢了。”杨秦摆摆手,“不过你倒是说说,有哪些方面你感觉困‘惑’?我可以为你答疑解‘惑’。”

    “现在的政策显然力度还不够,不知道领长接下来决定怎么做?”于右任马上问道,他直白的就问,毫不避讳。这比起胡汉民,张静江等人,无疑是要光明磊落的多。

    “这也被你看出来了,既然你也看出来了,政策也就到了必须实行上午时候了。就在这几天,政策应该就要出来了。这一个月内,第一条政令和局势已经平复的差不多,接下来就是更深入的时刻了。”

    “国家出台第二条法令了!地主土地全部抵押给政fu,由政fu分配给农民耕种,实现耕者有其田,人人有所产的共富社会!”

    政fu出台的这一条条令具有无与伦比的威力,而发布这条条令的孙文政fu,则不知道被多少地主日夜叫骂。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当拥有了强健的国家机器和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之后,这近三千万人的反对根本兴不起任何‘波’‘浪’。

    河南豫西山地是一片奇特的地方,此处历来是战‘乱’之时流民向往的地方,但同样因为在这些地方战‘乱’‘波’及较小,因此当地都是一些豪强大族。当初河南在建国之后就开始查抄土地,但是这也仅限于平原地区的北洋顽固反抗势力,那样处理起来十分顺手。但是豫西的几个县,却一直都没有动。因为豫西的豪强大族很强,而当时的农民还没有发动起来。

    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老天!你到底是怎么了?开开眼吧!”一个地主和全家人被军队‘护送’着走出院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仿佛他们‘蒙’受了什么不白之冤。不过这些人也的确想不开,当了上千年的地主,一下子土地被国家用抵押的名义收回,然后给一个不熟悉的商人行业,让他们选择一个项目。想必任何地主都会变得茫然。

    “少在那儿废话!”庭院外的空地上,还有这附近的一些地主也在这儿集结,准备前往洛阳居住。而在地主的旁边,一群人农民装扮的人则是双手抱着,其中的一个人见地主这样说,忍不住道。

    这人就是这豫

    西地区大名鼎鼎的白朗,他1911年11月因为自己财物被县衙抢走,而愤而起事。当时已经是民国建立八个月后了,但是河南大地上除了清除北洋的影响之外,并没有大的动作,因为那些县衙的官员都还是原来的人,一时之间来不及,也找不到理由撤换。而当时河南发了旱灾,地方农民苦不堪言,白朗因此举事。

    但是白朗这样举事的事情恰好给了杨秦收拾河南地方官的口实,随即就对河南全省的地方官进行了彻底的整肃,调来安徽,江西等地的国社民或者立宪派官员来管理,白朗的行为反而帮助了杨秦。所以之后他就被劝降,同时担任起这豫西地区的农会负责人。

    豫西地区的豪强实力很大,如果不是白朗这些年建立农会,树立起和豪强们有的一比的势力,同时中央消灭团练,让豪强们没有团练可用的话,可以想见的,今天的土地改革不会这么容易。

    旁边的一些地主怒目横视着白朗,像是要把他吃了一样,可以想见这些地主对白朗的仇恨,如果不是政fu采取中间手段,让政fu分担一部分压力,可以想见这些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会更不和谐。白朗也感觉到了这些目光,但是他不在乎,不管是从‘私’人,还是从新学习到的理想,他都已经开始完成自己的目标。曾几何时,他这样的豫西小族的人,总是被当地豪强欺负,却没有人敢去伸冤,而今天中央政fu的权利终于延伸到农村,这些豪强的历史终于要一去不复返了。

    “你们这些人,冥顽不灵,政fu和我们都没有没收你们的东西,为什么要这样顽固!你们终将要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赶紧走吧,我们不想再见到你们!”白狼一摆手,军队已经将地主集合完毕,像是听着白朗号令似的,开始移步,向洛阳走去。

    “致电孙文领长:杨某在陕西,对国内事务接触不灵,故方有些许建议:地方军队带走地主之事,宜和平。住建部当勉力而为,为全国500万户地主雨全国立下房舍,市区难以周转,则先安置县城,或趋于省城,或异地相互协调,亦可一时振兴全国经济,宜乎此也。杨秦4月2日电”

    “不是我韦某人出卖你们,而是时事所趋,现在韦某人年纪轻轻,也要成为商人,行走各方了,所以希望大家转变观念啊。世界局势,浩浩汤汤,顺之则生,逆之则亡啊。另外,你们也不要认为即便

    百‘色’你们没闹起来,其他地方都会继续闹。其实我党的优秀同志在广西,贵州,云南早已经‘洞’察一切。希望各位明白这件事情。”韦秉乾说道。

    而韦秉乾的面前就是百‘色’李元礼等人,此刻已经被绑,周围都是军警。

    “叛徒!”李元礼大声叫道,满是不甘心,而他的大哥李云贺却不知道在想什么,神情不断的转换。

    “有令!”韦秉乾走下台后,一旁的军官号令道:“所有部队!立即将在场人士押解桂林,以观后效!”

    “得令!”

    一部分士兵整齐划一的将枪支从背上取下,对准在场的被押人士,另外一部分则是走到这些人面前,看守者他们。

    “齐步走!”

    “啪~啪!”随着整齐的踏步声,所有士兵开始押解着这些人向火车站走去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颛孙子川的小说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最新章节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全文阅读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5200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颛孙子川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