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一百七十二章,跨步时代

本章节来自于 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 http://www.lishu123.com/23/23415/
    武汉已经进入深秋,突然而来的冷空气吹走了浓罩在整个武汉上空的雾霾。每当进入秋天,一旦没有风,武汉就会进入雾霾之中。而随着二十多年的工业建设,武汉已经成为中国的工业中心,而雾霾也就随之增多了。但是现在的人们还没有这个觉悟,顶多买个口罩。

    码头上搬运工人和起吊机一起工作,大型的物品和集装箱已经在中国内地的大宗商品‘交’易中使用。汉阳方向的烟囱从不停息的工作着,为了赶制各方急需的炮弹,枪支,这里的工人和学徒都增加了几倍。每天晚上广播里都是如何学习各种工作技巧的栏目,夜校和普通学校一样普遍。路上的年轻人戴着个工帽走在路上的同时,还不忘补习自己的文化,他们常常拿着本书走向工厂。而为了工业迅速增进,宣传部‘门’和各个部‘门’协作,烘托出一股求知识和技能的氛围,整个武昌地区成了最大的学校。

    就在这样的深秋之中,在汉阳火车站,随着一声汽笛声响,杨秦和家人一起开始了北上的旅途。随行的除了杨殷没有跟来之外,杨锐和沈氏也跟了过来。虽然距离农历新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一家子刚好可以空闲下来进行一次旅行。从小的时候开始,杨家一家就是资深驴友,甚至敢于走进没人的深山。而这样的活动随着大家逐渐的有事,也减减少了起来。

    这一次难得有机会,杨秦和家人都不想错过。车窗旁边,沈氏和张遵颜和林静姝开心的聊着。窗外的风景逐渐的往后去,但是仍然能够看到农田里结了霜的稻梗。雪白雪白的闪烁着洁白的光彩。火车过了武胜关,进入河南,渐渐地光秃的农田变成了绿油油的小麦,冬小麦对于这里来说,实在是很重要,所以一场瑞雪或者低温对于这小需要水的小麦来说,是最好的保护。

    此时的气温是处于一个小寒期,平均气温都比较低,因此在河南,很早的时间之内就已经降雪,此时的河南正是一片银装素裹,分外美丽。但是火车往北经过到了郑州,暂时停歇的时候,只见车窗外,很多的农民坐上向开封去的火车。他们背着被子一样的东西,让人感觉奇怪。

    “阿秦,这些人是去做什么的?”杨锐对此感到好奇,一路上他都很少说话,直到这里他才说出口。

    “是这样的爹。”杨秦转过头来解释道:“今年夏季华北大雨,要不是事先分流,估计黄河很可能决口。河南濮阳就差点堤坝溃决,这次趁着冬季主要是去加固堤坝。”

    “原来是这样。”杨锐收回了目光:“我记得建国伊始就开始布局河南的移民目前移民怎样了?”

    “原来的行政移民已经从河南境内移出了近三百万人,现在河南境内人口在两千七百万左右,还是人口大省,但是人口仍然过于密集,一旦天灾发生,仍然可能造成大饥荒。”杨秦担心道。这不怪他这么没信心,实际上河南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政fu尽全力的提高生产力,开完山塘沟渠,实际上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问题在于人口供养在目前这个水平上就这个数目。河南简直就是中国的水桶上缺掉的一环,有他在,中国的水桶怎么也装不满。

    “哪有办法解决么?湖南我记得是有三百万人的铁路工兵团和一百万人的东北移民,或许河南可以向东北移民更多的人?“杨锐试探着说道。

    ”这。。“杨秦迟钝了一下:“东北具有这样的潜力,未来能够容纳的人口在两千五百万人左右。而现在仅仅三年,山东河南湖南进入东北的人口已经在六百万人左右。但是继续的依靠政fu这样征兵形势的进入,既劳民又伤财。因此接下来要改‘成’人们资源流动和政fu安排结合的模式。”

    “是不是有什么难度?”杨锐见杨秦‘欲’言又止,于是询问道。

    “困难之一在于农民很多倍地主家的地契所局限,不能够随意移动。即便是进入附近城市生活也不可。这一条最为关键。困难之二在于东北经济并不发达,难以吸引巨量的人口进入。”杨秦一点一点的说道。

    “所以要促进人口流动,就必须打破乡间的地契藩篱,同时举国之力,建设东北!这里是中国工农业增长的增长点,只要将这一块开发出来,中国的农业产值要比现在瞬间多出五分之一,而如果工业能够发展起来,那么更是能够为全国的工业产值增长三分之一。这在未来工业大发展时期,极为重要。而新疆北疆等地的移民问题,也多是在于这些问题。所以目前亟待解决。”

    杨秦说着看向杨锐,杨锐见杨秦看向自己,却没有什么表情。等听完沉默了一会不再言语。杨秦见杨锐这样,也不再多言,也沉默了下来。

    “诶!你们看,黄河今年封冻很早啊。”二嫂刘琛‘玉’指着外面的黄河说道,旁边的林静姝张遵杨月薰颜沈氏还有二嫂等人见气氛不对,只能见机说些笑话,缓解这种尴尬气氛。

    火车继续向北,越过天津和北京之间的两个车站,向唐山方向驶过去。一路上的雾霾渐渐多了起来,但是有时候却又能看到东边天津的远景。火车行驶到唐山,这里的烟尘更加的厚重了。

    “这是我们最近开发的一个铁矿么?”杨锐再次出言。

    “对。”杨秦点了点头:“这个铁矿是国内一部分人投资和国家合办的一个企业,主要是从事化工工业,为天津的工业提供基础。”

    唐山和迁安是围绕天津而建设的工业‘性’城市,随着资金的到位,接下来就是迅速发展的时候。这一切都显得十分的兴旺,但是想到目前农村对工业发展的制约,杨秦就心中有疙瘩。虽然随着德国占领地区粮食运输到中国,然后转到中亚运往德国的计划开始实施。而粮食的中转截留十分明显,所以国内的粮食状况目前不用着急。但是这不代表未来战争停止之后,中国的粮食没有问题。

    只有让农村的生产力提高起来,才能够安心的发展工业。没有良好的农业支撑是无法对工业起到作用的。这方面的例子中,日本是最明显的例子,当中国对日本宣战,停止一切对日本的粮食出口之后,日本的粮食状况顿时出现了紧急。目前的日本国内已经是产生了剧烈的粮荒。而过高的粮价对于发展工业是最大的忌讳。

    杨秦知道眼前看着工业城市的杨锐暂时还没有想通这一点,所以他并不是很着急。杨秦回过神来,继续开始介绍在这北方沿海地区布局的工业类型,和各种人员配比。火车的旅行中,渐渐地闯过了山海关,度过了锦州。当初杨禹在锦州兵不血刃俘虏两个师,同时锦州也是东北要塞,特别是配水池乃是固若金汤似的要塞。当初准备和日本开战时,考虑因素的时候,就将日本可能登陆锦州作战提了出来。所以锦州的这个要塞更是修筑得无比坚固。只不过后来形势赶不上变化,锦州附近海域结冰。免除了这个最大的忧患。

    火车开到沈阳城,在车站慢慢停下来。这一次的主要目的地也就是沈阳。杨禹作为东北军区司令长,在沈阳办公。同时沈阳也是东北发展的主要城市之一,对于国家特别的重要。

    ”爹,娘,三弟!”杨秦刚一下火车,杨禹立马就喊了出来。车站附近都是警卫守卫,但是杨禹还是这样喊了出来。

    “大哥,最近在东北还好吧?我们今年就在东北过年了,只是不知

    道你年货准备好了没有?”杨秦打趣道。

    ”嗨,东北有什么好不好的,我都呆在这里快八年了,不习惯也习惯了。“杨禹说道:“至于过年,没问题!你嫂子可是盼着这一天!我保证让大家在东北过一个好年!”一行人其乐融融,从车站出来,直接奔赴杨禹所在的住所。

    “朝鲜北部现在的情况怎样?”聊了一些家常,杨秦开始冷静下来,开始询问关于朝鲜问题。

    “目前一切良好,俄国仍然在安州以南到汉城一代的地区和日本实施公管。这种情况之下,在朝鲜也有突破。”杨禹介绍道。这话让在场的杨锐也从旁边的书画上转移了过来。

    杨秦知道到了重点了,于是道:“你说说,朝鲜有什么动向?”

    “朝鲜的国王李熙可以现在被日本软禁在汉城内,俄国人虽然共管汉城,但是对于李熙不享有监视权。而且俄国和日本现在正进行所谓的革新口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南部的情况很复杂。不过在我们的支援之下,洪范图等人在延边的义兵已经进入安州北方等地,这一代的义兵也集聚了近五万人。他们集聚了一批人诸如曹晚植等人,在北方建立了这样一个义兵组织。”

    杨秦听了直点头,朝鲜这样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悲剧,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在上世纪就成为大国的角斗场,多次发生政变和起义。经过甲午战争成为俄国的附属,经过日俄战争再次变成日本的附属。

    到现在中国对日本战争胜利之后,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再次话化,但是这样一个悲剧的附属地位毫无改变。目前的朝鲜仍然是三国管制,中国占据其中的五分之一共四万平方公里,主要是平安北道,慈江道和两江道。俄国则是控制着江原道,咸镜南北道。另外日本控制着南方的数道。

    在日本合并之后,很多的朝鲜人逃到了中国境内,特别是延边地区非常集中。所以在国家建立之后,杨秦就开始关注与这样一股势力。现在经过五六十年的不断洗涤,朝鲜境内的政治势力仅剩下几股,亲俄国派,亲中国派,和亲日本派。其中中俄两派是共同反对日本派,但是随着近几个月的局势变化,很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所以说朝鲜的问题十分头疼,稍微不注意都会导致问题,虽然军管能暂时没有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杨秦‘摸’了‘摸’后脑勺,问道:“朝鲜境内的思‘潮’和文

    化呢?现在具体是什么情况?”

    这话顿时将杨禹问住了,杨禹脸上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朝鲜国内仍然动‘荡’,我们占据的三道也不过是其全境的五分之一,人口更是只有百万,仅仅是朝鲜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具体实施教育还是很容易。但是因为战争刚刚结束,所以还没有进行彻底的行动。”不怪杨禹这样惊讶,因为国内目前虽然说是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方面师资和基础设施都还在建设之中。至于朝鲜这样一个缓冲区,更是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这样可不行!朝鲜现在我们掌控的受教育者现在最多也不过十多万人,这些人必须接受中国的思想教育。大哥你要明白,世界在变化。曾经的属国夺回来,不是说军事上占领就可以的。从经济命脉,思想文化,到这些地区人们对中国的忠诚度,都要进行彻底的改进。否则这样的地区没有一点稳定度,注定会是赔本的买卖。”

    杨秦不禁想起了异次元,总是给别国提供援助,却很少涉及到教育和思想文化。这样的关系是十分脆弱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道理。一些曾经接触过的国家除非一直需要你,否则立马变脸,而且竟然成为死仇,没有第三个情况的外‘交’处境。中国要重新夺回自己的属国,靠的不能仅仅是硬仗,而更多地应该是思想上面的渗透。

    杨秦不等杨禹再说,便出口道:“爹也在这里,我想你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朝鲜也有很多人在这里做生意定居,一切的影响都要动用起来。在战争不能进行之前,思想的武器是最重要的。朝鲜这几个道的教育必须提高上去,靠近我国的鸭绿江地区,如果条件设施不足,就直接过江上学。在清川江以北的地区则要集中‘精’力和当地朝鲜士绅一起,办起几所有水平的中学。”

    “如果不是三弟你这样说,我还真没注意!”杨禹笑了笑道。

    “就他点子多!”旁边静静听着的杨锐,这时候也笑了起来,见父兄两人都调侃自己,杨秦也笑了。杨秦看向远方,叹了口气,朝鲜是中国复兴的指标之一,没能收回朝鲜中国就不能叫做兴盛。而现在连台湾都没能够收复的情况之下,想要收复朝鲜,这仍然任重而道远。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颛孙子川的小说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最新章节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全文阅读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5200辛亥英雄传之转折年代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颛孙子川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