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愚手捧甄军医商讨婚期之信柔肠百转,又惊喜又恐惧在宿舍来回度步左思右想,实难下此决心。想未来画不出具体的幸福情景,忆往事,倒让自己阵阵心寒,想到世间夫妻最是反复无常,真正恩爱相守到老的也会在共同生活中遭遇许多的磕磕绊绊。每家的窗户虽到傍晚都会亮起灯火,怎知演绎了多少恩恩怨怨爱恨情仇?这爱恨间的转换并不在于始,而在于共同生活过程中的转变。
想到情变,顿时不寒而栗,脑海中浮现出童年影像。正是自己懵懂之年,那间八平方米小南房,一个十五瓦的电灯泡摇曳着昏黄的灯光,一对男女正值中年,家有长女六岁,立在地上,小女儿尚在襁褓之中,睡卧在两块铺板合成的双人床上。寒冬腊月外面飘着鹅毛大雪,院子里的积雪已是尺厚了。夫妻二人聚在一间斗室,虽是形影不离近在方寸之间怎奈同床异梦。男人出自寒门且喜读过私塾能够写诗作文,自命不凡自视清高,不肯奔于生计,感叹世间污浊,不和俗人共事。女人则生于富商之家讲求实际,只是算计柴米油盐官名厚利,怎可容得丈夫吟诗风月三餐无着,自是高音呵斥丈夫不务正业不养妻儿,视若仇敌,男人文言讥讽耻笑女人庸俗不堪只认钱财,女人自觉与男人再不能共处一室负气离家而去,留下两个女儿。
寒之至极滴水成冰,雪落随即凝结,做母亲的抛弃女儿,委屈百般,独自去找自己的出路,做父亲的不思三餐何来,自我安睡,何虑两个要吃要喝要温饱的女儿?自此家父浑浑噩噩,不谋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到垃圾堆里捡拾废品度日。家母不肯露面,自己和妹妹的存活全仗奶奶照料。怎奈奶奶没有生活来源,依靠叔父工资过活,叔父又有五个堂弟妹要抚养。自己常要奶奶庇护,奶奶偷得叔父家锅里的食物,自己饥肠辘辘把牙缝里挤出的粗茶淡饭省下供给有父母生无父母养的孙女。奶奶在叔父面前颜面尽失,十分尴尬。这样的日子自然是饥寒交迫,被叔婶轻蔑。父母离婚后,自己被判母亲抚养,那个长成残疾的妹妹判给了不养家糊口的父亲。想到婚姻就会想到视如仇敌的亲生父母,他们不但视如水火互不相容,还将亲生女儿当成累赘。让自己自幼徒生自卑,在学校读书同学们知道自己有一位垃圾堆里捡废品度日的父亲,自然是百般嘲笑。家母虽是自强,但见到女儿就会想到女儿是她仇人的根苗,又要由她抚养哪有和顺的情态?若不是要早日脱离母亲的抚养怎会未到初中毕业年龄在十四五岁就要和初高中毕业生到农村插队落户?虽都是离开北京,那些知识青年思家落泪念家生愁,自己千里迢迢离开北京心绪却适得其反,仿佛脱离了苦海,终于可以**生存,不用依赖父母养活了。
家庭是什么?自己出生的家庭就是悲剧的滋生地,自幼虽受到爷爷奶奶的庇护但终因爷爷没有固定的收入,老年自身难保,饥饿而死,怎能养活自己的孙女?婚姻是什么?奶奶虽嫁了一个爱她的丈夫又怎奈爷爷没有固定的职业老无所依,叔父子女又多无力给老人温饱。仍旧是受制于贫困。每日忙碌于家务照顾五个孙子孙女混得儿子的两餐淡饭粗茶苟活,看着自己不争气的大儿子的两个女儿自己的亲孙女爱莫能助。
想起这些往事吴愚自是不寒而栗,那甄军医虽是把未来的婚姻描写的光明灿烂,可吴愚心里却是阴霾难散,不敢相信自己的婚姻会是和父母背道而驰。
正在不知如何回复甄军医的求婚,忽听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心中一惊,忙说道:尚老师,您真是稀客,哪阵风把您吹到医院来啦?快快请进。”
尚老师说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到医院来是因你的周老师突然昏迷急诊入院了。现在就住在内科病房,覃院长和董大夫正在会诊,让家属外面等候。我打听到你就住在病房另一端就过来找你啦。”
吴愚听了,说道:“周老师身体一向很好,前天在大街还看见周老师揽着您的腰一路上像您的保护神,真是病来如山倒啊!您先在我这里喝杯水,我再随你到病房。”
尚老师说道:“还喝什么水呀?董大夫说周老师需要专护。覃院长说就让吴愚先来吧。尚老师见吴愚在病房应该随便些。我是给你找麻烦来啦!”
吴愚说道:“尚老师说的哪里话?这还不是我应该的。周老师醒来见是我在病房护理他也会很开心的,我可有些时日没去您家中打扰您了,不学英语了也没去拜访您,总怕打扰了二老的清静。”
但说这位尚老师年近七旬,是古城中学退休的英语老师。老人虽隐居在古城的一条深巷中,是古城教育局最为著名德高望重的优秀教师。表面上看,她的服装朴素,面带慈祥和善,却也是一位很不简单的传奇人物,名冠华东的一代才女,中学时代她曾以东三省第一名的高考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给当时的中国最高元首夫人做英语翻译,而那位元首夫人的英语自身就是最规范的英语,自然对英语翻译的要求极高,可见尚老师的英语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尚老师初婚嫁给了中国的一位大军阀,但那位军阀在尚老师生下一位女儿之后,又纳了一房美妾。尚老师崇尚婚姻中男女平等,不肯是丈夫女人中的其中一位,毅然决然离了婚。九一八事变后,邂逅了大连造船老板周依然,二人相见恨晚,喜结连理,尚老师退出政界风云未追随元首夫人到台湾,夫妻二人捻转到小小的古城隐居做了中学老师。尚老师教英语,周依然教数学,当年周依然在造船界的叱诧风云的往事淹没在脑海中,尚老师的杰出才华屡屡陪同元首夫人会见各国政要出国访问都成了过眼烟云。尚老师出生在哈尔滨正和覃林是冰城同乡,古城只有他们二位是真正的老乡自然如亲戚般走动频繁,是覃林介绍吴愚到尚老师家中学习英语,吴愚做了尚老师三个月学生,后因要到新郡医院进修生物化验细菌培养中断了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期间,每天雷打不动去尚老师家两个小时,每每到老师家都会见到二位老人相濡以沫相亲相爱,形影不离的情景。
教育局为二老建了一所宅院,三间大北房做居室,两间西房做厨房和储物间。院子极其整洁,房间更是陈设简单一尘不染。那日吴愚去的晚了正赶上二老做晚餐,二老在包韭菜鸡蛋馅儿饺子,方桌上二老不是选择对面相视而坐,偏是坐在一条板凳上两臂相依,周依然当年本是风流倜傥相貌英俊魁伟有名的大才子,句句出言都是风趣幽默,尚老师是小鸟依人温柔甜美,二老有说有笑,在古城这个空间里充满了老年人的柔情蜜意。
吴愚陪着尚老师来到内科特护病房,见覃院长和董大夫还在,周老师前妻的女儿和在古城教育局当局长的女婿都在病房,那女儿见到尚老师,说道:“妈妈,我一转眼间就不见了您,正不知您去了哪里?”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