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1447章 皇恩浩荡

本章节来自于 唐朝好地主 http://www.lishu123.com/140/140838/
    

    复兴二年。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春。

    皇帝张超下诏,再次重申永不加赋。在重申田赋总数固定不增加的情况下,朝廷公布了朝廷原直辖地区的田亩数量。

    一千四百四十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顷,之贞观初的八百二十万顷,增长了六百余万顷耕地数量。

    虽然说此时一亩地面积后世的小,此时一亩五百五十平左右,而后世一亩六百六十平左右。

    但朝廷依然拥有十四亿四千多万亩田地,这个耕地数量是相当恐怖的。尤其,这个耕地数量,是不包含诸侯封地内的耕地面积的。

    如果加诸侯的耕地面积在内,那么将突破两千万顷地。

    大华不缺耕地,算这两千万顷,都只是已经耕种的田地。如吕宋、朝鲜、河、信度等地还有大量的可耕地没有开垦出来。

    朝廷两这二十亿亩已耕地来摊分固定的三千万贯田赋和丁税,每亩分摊不过十五钱。

    这十五钱里,包括了田赋,也包括了摊入田赋的丁税。

    二十亿亩耕地面积,大华总人口也不过九千万,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二十二点二亩左右。

    看似不多,但对隋最强盛时,人均九亩耕地,其实已经翻了两倍多。

    而大华如今的农业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从事农业的人口大大减少,因此实际,农夫们拥有的耕地数量还要增加不少。

    一家拥地百亩,算是非常寻常的自耕农。

    拥有一百亩地,田税和丁税加一起也不过一千五百钱,除此之外,别无他赋。

    农民们其它的开支则是种子、肥料,还有耕种折旧,牛马使用等开支。相对来说,哪怕粮食卖的最便宜,只要不遇灾,这一年都能有不少存余。

    对于百姓来说,永不加赋,真是一剂最让他们放心的良药。

    总田赋和总丁税一直固定为三千万贯,但大华不断开疆拓土,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平摊下来的赋一直在不断的降低。

    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开拓红利,哪怕不移民去边疆,百姓也能得到非常直观的好处收益。

    对百姓来说,还有一个最大的福利是摊丁入亩,丁额固定。

    过去丁税占大头,一家有几个丁得承担几个丁税和丁役。有的时候,役甚至税更负担重。

    在拥有的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家里人丁越多,则负担越重。

    百姓无法承担这种压力之后,会自然则然的少生,甚至生了也会溺婴弃婴,甚至送孩子去出家,及至卖儿卖女为奴。

    那些出家的,卖为奴的,过去实际根本不能算是国家子民,对国家毫无益处。

    国家的人口达到一定程度涨不动了,根本原因还是土地不足,负担太重,于是百姓自己调节了人口增长。

    而现在,一个永不加赋,让百姓的田赋大大减轻,甚至可以说,纯田赋来说,甚至不及过去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而一个摊丁入亩,不需要再承担免费劳役,更是大大的减轻了百姓负担,解放了生产力。

    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大增。

    朝廷对外开疆拓土,移民实边,耕地面积在不断的增加,于是每亩田赋进一步的降低了。

    百姓的负担更轻了,他们都能拥有足够耕种的田地,可以养家,甚至供养更多的孩子。

    甚至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医疗投入的增加,百姓手里更富裕,如牛痘接种技术,如乡镇医院的设立,乡村诊所的推广扶持,都让百姓的寿命延长,新生儿夭折率大大降低。

    这个时代的百姓,算是遇了最好的时代。

    有不下两千万的奴隶在为他们垫脚,让他们成为幸福的自耕农,可以多生多育,可以生的起,也养的起。

    每人个都在享受着这个时代的红利。

    耕地、田赋,甚至是医疗和教育等基础的投入。

    朝廷鼓励人口增长,但若没有一定的基础条件,算有政策鼓励,也是空的。进行能够让百姓早婚早育,但百姓若养不起,生的多了也会直接抛弃溺死。甚至百姓贫穷,孩子病了也无钱医治,一样容易早夭。

    历史,满清人口爆炸,正是源于永不加赋,尤其是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彻底的放开了人口增长的闸门。

    家庭人丁增长,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个帮助。

    如今算生再多也不怕,虽然原地区已经不再分田均地了,但儿子长大后,可以把家里田产传给嫡长子,然后让其它儿子或去经商打工,或者去边疆移民屯垦。

    到了边疆,一样能分到田地,努力之下也能建立一个家族。

    算去做工人,去经商,以如今的环境,也会很有发展前途。

    生的多,不用愁负担重税赋重,也不用愁将来孩子分家,把本不多的几亩地给分的越少,不担心孩子们将来无法生活。

    正月里皇帝的新诏令一下,继续重申永不加赋,重申摊丁入亩,让百姓们都无不感恩。

    而随着这道诏令下达的,还有朝廷的男十五女十四为结婚年龄,晚婚两年则将由官媒匹配的诏令。

    朝廷鼓励大家多生育,在对晚婚处罚的同时,也对多生的夫妇进行一定的奖励。

    甚至出台了每生一个孩子,官府给予一笔补贴款。

    孩子接牛痘免费,六年免费义务教育等等条件。

    多生孩子朝廷居然还给赏钱。

    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另一方面,朝廷也鼓励鳏夫寡妇再娶再嫁。

    “好政策啊!”

    “是啊,皇恩浩荡啊。”

    “陛下真是仁义天子。”

    “吾皇万岁!”

    这年头,百姓普通十五六岁成亲,然后开始生孩子,一两年怀一个,正常情况下,能生到四五十岁。

    一个女人生十几个非常正常。

    只不过由于过去普遍条件不好,生的多但夭折率较高,能留下一半不错了。可算能活下来大半,但因为天灾或者负担重原因,许多人家这一半也是养不活的,最终孩子或溺或弃或卖,最终能留下来三五个都不容易了。

    朝廷甚至放开了百姓纳妾的禁令,只要婚后五年无所出,允许百姓纳妾。而在过去,百姓没爵是不能纳妾的,除非是无后且到了四十多岁,这个时候才允许纳妾。

    但现在,朝廷规定,只要娶妻后五年无所出,允许纳一妾。

    为了增加人口,张超也是非常的努力了。

    虽然这些年朝廷不断的征服外族甚至是购买奴隶,但张超对此也还是有一条警戒线。

    不论如何,都得保证汉民族为主体,而且还得是占据多数。

    否则,华必乱。

    他可不能接受华夏将来有一天,会如印度一样的被换种。

    汉家可以允许一部份胡夷与汉通婚然后同化,但这也得小心谨慎。

    最稳妥的当然是汉一直为主体,一直保持强大的数量,而要做到这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鼓励汉人多生。

    一对夫妻若是生五个以,保持这生育率,再减少点夭折率,那么汉人的人口增长率将会是非常可观的。

    现在甚至有人向张超建议,那些昆仑奴等异族奴隶,尤其是那些看着与原人种大相差异的奴隶,要阉割他们,避免他们繁衍后人过多。

    这个提议被内阁否定了,张超倒也不支持。

    现在的奴隶数量确实多,包括突厥奴、高句丽奴、琉求奴、吕宋奴等等在内,数量突破了两千万,占据了大华人口的两成多。

    但奴隶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现状,都注定他们不可能如汉人一样的生育繁衍。

    他们许多人甚至连娶妻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生孩子,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医疗保障,他们奋斗一生可能都换不回自己的自由。

    他们工作条件也艰苦,寿命会普通偏短。

    算有些人能娶到媳妇,可他们也会养不起太多孩子。

    总的来说,奴隶们的人口增长率,会远远低于汉人的增长率,这是事实。

    再加部份蛮夷胡狄,其实也算是半个华夏人,他们世代居住于华夏周边,较容易通过通婚被同化入汉主体。

    在御前会议。

    张超对内阁的宰相们提出一条建议。

    多生孩子不但有奖励,而且应当是阶梯式增幅奖励,生的越多,奖的越多。而且朝廷应当免费为产妇接生孩子,生产的费用一律免费。

    孩子接受六年免费义务教育期间,那么孩子的医疗和教育费用,都应当由朝廷承担。

    这些策略,都是为了保证人口的增长率。

    而人口,在这个时代,是超出一切的顶级资源。

    尤其是对于如今正在不断扩张,无人可敌的情况下,人口增加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大华不有数之不尽的田地等着开垦,有着许之不尽的地方,等着去征服。

    只要能够保持人口增长率,朝廷也够将眼下的对外扩张态势保持住。

    最好的防御是进攻,大华的扩张一天不止,那么大华一天不用遭受外敌的入侵。

    /html/book/36/36154/iml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木子蓝色的小说唐朝好地主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唐朝好地主全文阅读唐朝好地主5200唐朝好地主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木子蓝色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